文/尹善铉 1:
关于人际关系的一切,我们早在咖啡馆里就熟知了。 这里有两杯咖啡,一杯是热美式,一杯是冰拿铁。现在假设你是热美式,而冰拿铁是一位你很想接近的人。 当你初识冰拿铁时,心里就会打鼓: "哇!他怎么可以这样冰凉!那又细腻又绵柔的奶泡真是让我想尝试一番!" 这时,对方也感受到了你的魅力: "温暖又优雅高贵的棕黑色泽真是不赖!我要不要再靠近看看呢?" 但就在这时,你却又陷入烦恼之中: "要是他认为我太烫怎么办?再加上一身的黑……应该没人会喜欢的吧。这年头还有人喝黑咖啡吗?" 于是,你飞快地添了两块冰和两匙奶,并加以搅拌,变成了一杯不温不火、颜色浑浊的咖啡。 "你……你……你好,我是加了冰块和奶的热美式。" 只是,冰拿铁满脸失望,简单和你打了个招呼便匆匆忙忙地消失了。 这时,你在想: "果然热美式没什么人气了啊。没有人想来找我,算了,反正人生是孤独的。" 以上,正是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最常见的情景。 2:
在人际关系上也是同理。 认识多少人和得到多少的关心、帮助、尊重永远是两码事。 但还是有很多人自找烦恼,总觉得"我认识的人跟别人比起来太少了吧",然后硬生生地把那些根本不会拨通的电话号存进通信录,然后对着联系人总数量傻笑。 我相信很多人都碰到过这样的人:新注册了社交软件,第一件事情就是绑定手机,挨个发送好友申请,直到把通信录里记得的不记得的联系人都发一遍才肯罢手。 这类人的目的也非常明确,他们用这样的软件其实并不为真心实意与朋友交流,而是要晒粉丝数和点赞数罢了。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有些人一年到头总是参加各种研讨会、联谊会,其实只是为了搜集名片罢了。但是切记,这样的友情永远是来得快、去得也快。 如果你一味以数量为目的去结交朋友,那么你的人际关系就会变得复杂。 在你没有给自己留出一定时间去辨别一个人是否可以成为真正的朋友时,很可能就会留下一个大漏洞,让那些想要利用你的人有可乘之机。 再者,过于庞大、复杂的朋友圈,会让你容易受到他人言论的影响。"那个人的工作是不是有点奇怪?穿的衣服好像是地摊货……"你时常会被类似这样的话左右。最后,盲目拓展人脉的最大缺点是,你会忽略身边真正值得珍惜的人。 年轻时,我也有过一段时间,费尽心机地想要认识更多的人来扩充人脉。 我属于外向好交友的人,每次读到那些写到心坎里的书,都有一种想直接找作者面谈的冲动;收到的聚会邀请一个都不拒绝,而且每次都和邻近的人聊得火热;教会更是常常去,各种研讨会也都一个不落地积极参加。 我尽可能地和所有人打成一片。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我才惊觉,自己的时间似乎都被不重要的事情占据了。我盯着贴在墙上的日程表,每天的行程都排得满满当当,就连周末也有红事和白事找上我。 我简直变成了脚不沾地、空有一张笑脸的交际花。我过去一年可以读五十本书,现在一本书翻来翻去摆在床头过了一个月还停留在前言部分,不要说陪伴家人和爱人,连搭乘地铁都觉得没时间,手机里的短信好像永远回复不完。 我看似繁忙,却没有一点儿效率可言。最令我后悔的还是因为那些无所谓的人和事而疏忽了身边重要的、值得珍惜的家人。意识到这一点的我,马上改了交际套路,怀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心态开始了一段全新的生活。 3:
一位企业家曾说:"任何不能被驾驭的人脉就不是人脉。" 就连生意场上的人脉也不是越多越好。 "观看足球比赛时,你如果和两支队伍中的人都有交情,那要选择支持哪一方呢? 你和两家餐厅老板都认识,你要光顾哪一家呢? 当然你可以轮流去捧场,但是这样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可以成为一名合格的老主顾,和其他的散客也差不多。倒不如选一家你更喜欢的专心跟一个老板交朋友。 食多咽不下,心贪累自己。 虽然都说多个朋友多条路,这虽然没大错,但也不全然正确。朋友多不一定都适合你,选择一个上千万网友的社交网站也许还不如选择一个虽然只有500 个会员但更加符合你风格的人脉网站。" 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类似这样的情境。 一开始三五个志趣相投的人组成了亲密无间的小团体。每次相聚都有聊不完的话题。 但后来这个小团体逐渐壮大,逐渐加入新人。 一开始你会觉得变得更热闹也不错,但后来慢慢发现,在壮大的小团体中矛盾和冲突变得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频繁。再想找回一开始那种推心置腹、无话不谈的氛围却是再也不能了。 朋友不是越多越好。你必须想办法把数量控制在你可承受的范围。 在你的人际关系里增加新成员,你要考虑是否会对原有的和谐关系造成影响。这就跟定期整理打扫房间一样。一间满是宝物的仓库,如果你一直不进行清点整理,最后将会被蜘蛛网和灰尘淹没,变得一片狼藉。 如果你还是没有什么头绪,下面是一个实用的方法,可以帮你计算你所能承受的朋友的数量。 我认为跟死党一年要约次。 我认为跟普通朋友一年要约次。 我一个月可以赴约次。 之前有一位咨询者来找我。秀英是一个内向的姑娘,她不喜欢过多的交际,只希望有几个要好的闺蜜。但同时,她又总觉得跟同龄人相比,她的人脉太少了。于是我让她也回答了以上问题。 我认为跟死党一年要约 12 次。 我认为跟普通朋友一年要约 2 次。 我一个月可以赴约 4 次。 计算以后得出的结论是,秀英姑娘一年可以赴约四十八次,可以跟三个死党、六个普通朋友聚会。 因为工作关系,她时不时要加班到很晚才回家,所以平常出来聚会会对她造成压力,而且她坚持周末至少有一天要完全属于自己。我仔细研究了她过去的行程,平均一个月有一到两次聚会,最频繁的时候是在年末,有四次。 这样看来,她的规划非常合理,我表示了认可,并帮助她一起计算了目前她所能负荷的健康的朋友圈可以有多少人。 计算以后得出的结论是,这位姑娘一年可以赴约四十八次,可以跟三个死党、六个普通朋友聚会。 对于这样的结果她大吃一惊。 她觉得朋友圈实在是太小,问我:"缩减一下和死党见面的次数,然后平分到普通朋友那里行不行?这样不就可以多认识几个人了吗?" 我马上反问道:"你不是原本还计划两个星期见一次死党吗?如果这样做,你觉得和死党的关系有办法很好地维持吗?" 秀英想了想:"是这样的。两个月见一次实在有点久。我挺纠结的,一边想和死党维持好关系,一边又想有自己的时间去多认识一些人。我想是我太心急、太贪心了。" 后来,我们一起整理了她的朋友名单,发现可以称之为死党的一共有七个人。她的那些互相熟悉的死党可以安排在一起见面,于是我们把死党分成了三组。照理,普通朋友也要分成三组。 终于,经过一番整理,秀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每个月赴约三四次的同时,也有了完完全全自己独处的时间,可谓两全其美。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喜欢给所有的事情都定一个数量目标: 人这一辈子至少要交五百个朋友啦; 人到三十,通信录里起码要有三千来号人才像话啦; 结婚的时候,一定要包下一个餐厅才有面子啊之类的。 一个人交多少朋友,有多大的人脉圈,都不应该由别人来替自己决定。所有事情都有主次之分,也都因人而异。 你的时间如此宝贵,要认真合理地进行安排,用来陪伴家人、与真正的死党喝茶喝酒,最后剩下的时间再去经营其他人际关系,这样才是最好的方式。 当你真正享受与家人和死党在一起的时光时,他们自然会成为你人际关系中强而有力的后盾,你会发现你再也不会沉浸在只看数量不顾质量的人际关系里。 作者:尹善铉。TED超人气整理顾问的省时高效关系整理术,每天15分钟,人际关系大清理,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留给值得的人!本文由天地出版社授权MBA智库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