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道与术会计境界的分野谢国忠鲁政委若失信中国美元将


  "道"与"术":会计境界的分野"道"的原始涵义指道路、坦途,以后逐渐演进为道理,用以表示事物的规律性。道是一种意识形态,表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术"是一种行为模式,表明具体做什么,如何去做。
  "术"显于外,而"道"藏于内。
  会计之"道"与"术"
  《孙子兵法》载明决定胜负的"道、天、地、将、法"五大因素,"道"独排第一。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正是此一道理的精髓。"术"则集中在操作层面上,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因此,"术"有其不可扩展的局限,它或许可以使人获得某种延展的可能性,但这种延展之术无腾挪空间。"道"却是终极观照,它回答"会计究竟是什么?会计服务经济社会的职能在哪里?会计人应当具备何种境界?"等实质性问题。
  归根结底,"术"是一种技巧,比如研究会计问题的技巧、处理各种人事的技巧。技巧高明的人往往能占得先机。同时,也容易让人感到太"精明"。而"道"却是规律、人性、习惯。理解人性,认知习惯,懂得按规律办事,跳出"小我"方得"大我"。悟"道"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非急功近利者所能为,而是与人性修炼密不可分的心灵成长历程。
  会计人要想告别"术"的层次,升华至"道"的层面,就必须在会计研究和会计实务中跳出自我设置的小天地,着眼"大会计、大视野、大境界",以"道"驭"术",并最终实现"道""术"合一。
  为道日损,道不远人
  "道"和"术"都是典型的中国式智慧。在老子的《道德经》里,"道"的份量最重。他的"道可道,非常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等语录,都是流传甚广的哲学名言。老子认为:"道",可以用言语表示的,就不是永恒的"道"。探究知识,每天要增加一些;探究"道",每天要减少一些(去除可多可少的相对知识、积非成是的世俗偏见以及个人特有的各种欲望)。中华文化正是围绕这个"道"开展和演绎的,上到治理天下,下至起居风俗,无不体现人们对"道"的尊重。比如,"妇道人家"(原无贬义)虽说只是对女人的一个称谓,但也明显透露出了"道"的思想。
  环顾当今会计界,"术"太多而"道"太少,离道远矣!做研究的,越做越小,只愿在圈中互为读者。做实务的,沉浸于方法的辨识,全然不见方法论的踪迹。会计师事务所,都瞄准业务收入的"大",却认不清可持续发展的伟大……"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大学》)要把握"道",关键就是要认清什么是事物的根本,什么是事物的枝末;什么是原因,什么是原因导致的结果。"道"就其本质而言是"无所不包、无所遗漏的",它是事物宏观的、根本的规律。而"术"则是某种限定的狭小范围内的物理规律。所以,道是本,术是末;道是灵,术是体。
  中国文化的真正高明之处在于"重道轻术"。身为战略机遇期的当代中国会计人,如果是做研究的,应着眼于转型经济和新兴市场条件下的特色会计问题,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做实务的,应构筑复合型知识体系,不迷恋于一些舍本逐末的雕虫小技。会计师事务所,应以义制利,义以生利,见利思义,义利合一,不见利忘义,不心狭短视。
  "小会计"做的是加法,充其量是一堆会计分录;惟有"大会计"做的是减法—— —为道日损。"志于道"的中国会计人,走出习以为常的一亩三分地吧,把握会计发展规律,创新会计发展观念,转变会计发展方式,服务经济社会大局。倘如此,我们才能说,这离真正的会计大"道"不远了!
  来源:中国会计报
  谢国忠VS鲁政委:若失信中国 美元将崩盘美联储开动印钞机"救市"之举为人诟病。昨日,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在英国《金融时报》上撰文表示,美国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以拯救银行的做法短期内效果不错,但长期会让美元处于崩盘的危险。兴业银行(25.62,
  .66,2.64%)资金运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称,中美双方未来或只会出现"偶尔会拌嘴,不会真离婚"的情形。
  谢国忠:人民币加速浮动或致美元崩盘
  近来,中国和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纷纷呼吁建立新国际储备货币以取代美元,起因就是美联储开动美元印钞机向美国的银行体系和市场注入大量美元。
  由于美国银行体系内的有毒资产,以及房贷领域高杠杆率的潜在规模都十分巨大,美联储印制的美元规模或将十分庞大,这将引发通货膨胀甚至恶性通货膨胀,这将对持有美元资产的国家造成巨大损失。
  美元全球地位的奠定主要源自两大因素:一是依赖于中国对美国的实力和责任的信任;二是依赖于海湾国家持有的石油美元。
  但目前美联储的做法正在将美元推向崩盘的危险。中国已经意识到与美元之间必须保持更加独立的地位。比如,中国准备在2020年将上海打造成为金融中心,反映出中国对当前美元体系的多元化诉求。
  如果全球发生停滞型通货膨胀,这将迫使中国加快改革,中国可能加速让人民币浮动,形成一个独立的和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体系。当这一幕发生的时候,美元就会崩溃。
  鲁政委:抛售美元结果是"双输"
  理论上谢国忠的假设可能会成为现实,但在可预见的3到5年乃至更长的时间内,上述假设还不可能成为中国现实的行为选择。
  首先,只要我们还需要外贸部门的存在,只要我们还有顺差,当前就还没有比美元更好的、足以保值增值的替代资产。美国依然是全球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美国目前的经济刺激政策也是全球最富想象力、最为大胆的。由于欧洲和日本都因经济持续低迷而给本币带来贬值压力,且黄金目前的价格较为昂贵,因此我们现在没有理由抛弃美元。其次,是高额美元储备的"人质效应"。中国目前已经积累起了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其中美元资产储备占七成左右。如果大量抛售美元资产,则无异于在选择一种"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下策。第三,中美都认识到了彼此合作的重要性。即使我们挤垮了美元,人民币暂时也无法成为世界货币,很可能是落得渔翁得利。
  我的看法是,偶尔有吵嘴,不会真离婚。中美当前的竞合格局是一段"历史包办的婚姻",这样的结果就是:高额美元资产储备必然会成为某些特定情况下我们对美博弈的筹码,但真正撕破脸大甩卖应该是不会的。
网站目录投稿:又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