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的合理性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理教学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形式的创新,更要关注作业设计形式的研究。地理教学实践中应该重视作业布置的分层设计、情境设计、多样化设计,以此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初中地理作业;针对性;多样性;合作性;实践性
  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巩固和延伸,在反馈教情、学情,对教师调整教学方式、内容和手段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初中地理作业设计存在很多弊端,教师往往毫不选择地让学生完成《填充图册》、《基础训练》中的所有习题,这些作业从内容上看多局限于学科知识范围,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而且形式单一,强调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学生往往敷衍了事,甚至抄答案应付,毫无兴趣可言。这种传统的作业观越来越不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不符合新课程理念倡导的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的发展空间的理念。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减负"理解为"不布置地理作业","减负"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地理作业设计得合理、有效。因此,初中地理教师应设计合理的地理作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成为知识获取的主动参与者。
  在这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对《地理新课程标准》进行了认真的研究,认识到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重要性,认识到课前预习、课后练习和课外实践活动都是作业的范畴,在教学中逐渐改变单一、呆板的作业布置形式,对地理作业的设计进行大胆创新,并结合初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及生活体验,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收效甚大。
  一、作业安排上要合理,有针对性
  目前,许多地理教师布置的作业存在随意性、盲目性,毫无选择地让学生完成现有的教材配套练习,量多而无针对性,导致很多学生为了应付检查,抄答案,结果一无所获。因此,我们在设计作业内容时一定要有针对性,有选择地挑选教参中的某些练习,或对现有的题目进行改造、重组,注意作业的难度、梯度,有的放矢,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达到巩固知识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操作、分析归纳等能力的目的。
  1、在学完"东西半球分界线"知识后,学生对东西半球的划分很容易误认为是以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为界,所以可以让学生做一个纸圈,纸圈上每隔1厘米画一条经线(1厘米代表10°),每隔30°标出一条经线的度数,注意标好东、西经(E和W),用红笔标出20°W、160°E这两条经线,并用不同颜色分别表示出东、西半球的范围,这样能加深学生对经度和东西半球划分的理解。
  2、在学完"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后,布置学生绘制海陆轮廓简图的作业,要求画出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赤道、20°W、160°E经线及七大洲的轮廓,并注意这些经纬线与七大洲的大致位置关系,并在图上标出洲界线的名称,通过绘制可以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大致位置。
  3、在学完大洲、地区、国家时,要求学生绘制"知识树",树枝分别是各地理要素如"位置、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看谁"画"得"枝繁叶茂"。因为区域地理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区域内各地理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画"知识树"时,要求学生不仅要整理好各要素的特征,还要分析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区域地理特征,理解区域地理的区域性和差异性。
  4、在学完"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一节后,作业可设计四类题:第一类题是说出我国主要有哪几种交通运输方式及每种运输方式的特点;第二类题为画出我国主要的东西、南北铁路干线图,并指出每条铁路线的起止点,标出几个重要的铁路枢纽;第三类题为设计旅游路线——假设你从莆田出发要去上海、大连、重庆、乌鲁木齐等地考察,设计合理的出行路线,选择恰当的交通方式;第四类题为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莆田的经济变化与交通的关系"的小论文。要求学生至少做前两题,鼓励他们选做后两题,完成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这样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作业,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训练和发展。
  二、作业形式山要合理,多样化
  形式多样的作业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学习,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1、设计动手型作业:喜欢动手是初中学生的天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手积极性,不仅能做到寓教于乐,还能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综合能力。如让学生利用乒乓球、铁丝制作小小地球仪;用硬纸板做时区转盘;用橡皮泥做等高线地形模型;利用草、沙土、木板、蓝棉线等材料做"我国地形区的基本骨架"的简易教具等。
  2、设计撰写小论文型作业:如在讲到"特殊的天气"这一内容时,可以结合莆田市位于福建东南沿海地区,常在七月遭受台风袭击,学生都有亲身体验,可以布置学生写关于台风的小论文。
  3、设计地理板报、地理手抄报型作业:如在学完"中国的疆域"一章后,结合国庆节布置学生制作关于"伟大的祖国"、"56个民族"的手抄报等。
  4、设计问卷调查、调查报告型作业:如在学完"中国的自然资源"后,可以让学生设计"我们一家的日用水量"问卷调查、周边餐饮业一次性筷子使用情况调查、超市塑料袋使用情况调查等,并撰写调查报告。
  5、设计知识竞赛型作业:如讲完"秦岭—淮河—线"知识时,布置学生归纳总结"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以知识竞赛的形式来检测。
  三、作业设计上要体现合作精神
  新课程理念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和合作品质,学生要学会与人交往、与人合作,让学生掌握生存与发展的技能。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要多设计一些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作业,让学生学会交流,分享他人的创意及成果,培养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
  1、在学完"地图三要素"之后,可以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绘制校园平面图,同学们可以用指南针或手表确定方向;用步测法量出校园四周大致的距离,以及教学楼、操场、食堂、宿舍等的大小;然后设计一些图例画出校园平面图,这些环节需要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发挥各自的长处,相互配合才能完成。 2.在学完"土地资源"、"人口问题"等知识后,可以布置学生分组对家乡进行人口、土地资源的调查(利用周末时间),如走访居委会(或村委会)、社区、土地规划局等部门进行调查,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受到人口、资源观教育及国情国策教育。
  3、当学完"气温的测定"时,布置学生分小组进行观测,充当小小气象员,每天大约在2点、8点、14点、20点四次测出当地气温,记录下最高、最低气温,了解最高、最低气温大概出现在几点,再与当日的莆田电视台天气预报作对比,虽然记录的数据不够准确,但学生掌握了气温测定的方法,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的精神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4、当讲"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这节新课时,在课前把同学们分成两组:南极组和北极组,从"两极地区地理位置"、"挑战极限气候"、"寻宝大行动"、"极地科学考察"四个回合分组准备好材料,课堂上进行"南北二极大比拼"知识竞赛;在学"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时,可以围绕"生活在南方好还是生活在北方好"进行课堂辩论赛,学生兴趣浓厚,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
  总之,教师只有正确理解地理作业的功能,把地理作业当成教学环节中关键的一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摒弃传统单一的作业模式,设计出灵活多样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主动地学习、实践、探究,让每一次地理作业都成为师生交流的平台,让每一次地理作业都成为教学动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减负增效"。
网站目录投稿:含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