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他强调,全党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教师是古老而特殊的职业,承载着人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任,是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与精神文明的主要传播者。当下,教师地位的逐渐提高是一种趋势,也是被教师群体和社会所能明显感知的大势。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这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价值和张扬了教师的声望。 "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的"三位一体"表明党和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进入了新时代。在我看来,"做老师就要执着于教书育人,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更是教师的志业引领,这与提高教师地位有关,更与教师职业的神圣和尊严相关。何谓"志业"?就是志向与事业。简单地说,就要教师要专心其职业。教师既要有崇高的地位,同时,也必须担当起教师职业所要附载和支撑的学识、情感、奉献和激情等。 "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的"三位一体"表明教师地位并不仅仅与待遇有关。清代有个叫李璧瑜的学官,曾自书一副对联:伤心夜雨,蕉窗点半盏寒灯,替诸生改之乎者也;回首秋风,桂院剩一枝秃笔,为举家谋柴米油盐。不难看出,这也是在吐槽经济收入的微薄。不过,发展到今天,如果我们仅仅从经济处境来看待教师地位显然是偏颇的。尽管经济收入和实际待遇相对偏低,如果再与强势群体、强势部门相比,更是寒酸,但是,要指出的是,这种对比,仅仅在一定范围和领域内成立。更何况,提高教师"三位",并不是要让教师成为"特权群体""特殊阶层""特殊职业",而是要让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的"三位一体"还是对社会价值评判系统倒错的纠偏。由于"权力拜物教""金钱拜物教"有形无形的影响,让不少教师"抬不起头",而对教师的传统圣人期待标签,又使教师产生了心理落差。事实上,教师的工资水平到底多高,才能使教师真正专心于教育教学工作?才能维持教师比较体面尊严地生活?相信很快会有明确的制度回应。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设》提出,鉴于"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教师这种职务对人类和近代社会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因而必须确保教师的应有地位"。"应有地位"是"社会按教师任务的重要性和对教师能力的评价而给予的社会地位或敬意,以及所给予的工作条件、报酬和其他物质利益"。结合"三位"一体的志业导向,笔者以为,既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尊重教师地位的内在需要和体现知识的价值,又要引导教师把重心放在教书育人上,真正担当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先秦思想家荀子说,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三位一体"再次重申,教师地位高低,不仅仅是工作报酬简单体现的,而在于国家、民族、社会如何对待教师和教师如何看待自身工作。教师的体面和尊严关乎学生的体面和尊严,关乎学校和社会的体面和尊严,让我们共同期待"三位一体"开启教师地位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