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2年组建至今,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走过了一条创业、立业、兴业的发展之路,合同额、营业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超过300倍,各项经济技术指标排名中央企业前列。从2006年首次进入世界500强,如今已排名第24位,实现了"每10年环比增长10倍"的快速发展目标,刻画出一条不断跨越的绚丽曲线。 2016年,中国建筑面对复杂变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把坚持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改革发展的全过程,积极推进转型升级,全面完成保增长的发展任务,实现新签合同额突破2万亿、营业额近万亿、利润总额520亿,连续四次获得中央企业负责人任期考核A级,蝉联"业绩优秀企业"、荣获"品牌建设优秀企业"荣誉称号,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面对宏观经济压力,中国建筑为什么能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对于李克强总理的这个问题,中建总公司董事长官庆回答道:"中国建筑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国的城镇化建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中国建筑拥有一支过硬的队伍,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拼搏创新,上下同欲;中国建筑坚持一条铁的原则,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的領导,加强党的建设,把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把传承于历史文化的‘红色基因转化为企业的‘蓝色力量。这是中国建筑实现跨越发展的根本保障。" 传承"红色基因" 形成文化星系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中国建筑65年来薪火传承,从企业"红色基因"中汲取先进文化,积累沉淀、融合创新,为企业文化赋予党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的时代特征,走出一条听党指挥、勇当先锋、引领行业的特色文化之路。 "一五"计划到"四五"计划,铁军精神,勇当先锋 新中国诞生之初,百废待兴。中国建筑各成员企业按照党和国家的统一指挥和调遣,承担了中国一重、二重、长春汽车厂、大庆油田、燕山石化等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被誉为"南征北战的铁军,重点建设的先锋",为新中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做出贡献。 这一时期,中国建筑主要传承部队文化,形成了以"铁军精神"为核心的文化理念,包括"甘于奉献、艰苦奋斗、敢闯敢拼"等内容,使中国建筑人铮铮铁骨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中国建筑企业文化的强大根系。 "五五"计划到"十一五"规划,文化引领,跨越发展 改革开放,百舸争流。中国建筑在传承中创新,在竞争中突破,持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营布局调整。1982年,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正式组建,提出"对外发展总承包、对内实行项目法"的改革思路,逐渐转变为适应市场发展变化的现代企业,并在深圳国贸大厦项目建设中创造了名声遐迩的"深圳速度"。上世纪90年代初,公司以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成为第一家以香港本地业务在港上市的国有资本控股红筹公司,实现了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的有机结合。进入"十一五"以来,中国建筑遵循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等重大方向指引,敢为人先、勇于担当,推进重组兼并,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2007年,中国建筑完成整体重组改制工作并于2009年成功在A股上市,成为当年世界最大的IPO。随着内部10多家专业公司(集团)相继整合成立,中建设计、中建钢构等子品牌成为相关领域业主首选,中海地产品牌价值位列行业首位。 这一时期,中国建筑在行业内率先导入CI战略,实施文化整合与品牌统一,通过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营布局调整,建立与之匹配的管理制度体系,"铁军精神""绩效文化""品质文化"等一同构成了中国建筑发展的文化基石。2012年,《中建信条》正式发布,此后又颁布了行为规范手册《十典九章》,标志着中国建筑以"拓展幸福空间"为使命,以"品质保障、价值创造"为核心价值观,以"诚信、创新、超越、共赢"为精神内核的企业文化体系正式确定。《中建信条》《十典九章》成为公司的价值倡导与行为规范。各子企业在核心文化上与公司保持高度统一,以此形成"公转轨道";同时保留特色文化,形成"自转"轨迹。中国建筑逐渐形成了主导文化清晰鲜明,特色文化灵活有序的"文化星系"大系统格局,文化的力量成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十二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深化党建,提质增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建筑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全国国企党建会议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作为重大政治原则,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推进党委书记与董事长"一肩挑"领导机制在二级单位实现全覆盖,发布《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决定》和《进一步加强党建工作的实施方案》,及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的实施意见,并严格落实各项配套工作措施,打造了标准有力、层级清晰的党建网络体系。以党建系列成果有力支撑了中国建筑向世界投资建设领域领军企业的转型升级。 这一时期,中国建筑通过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树立党员标杆,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涵养企业文化,为文化注入深厚的党建内涵,极大激发了广大员工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自2012年以来,公司连续推出陈超英、陆建新、翟筛红、王华、周予启等组成国家级共产党员先锋群像,引领公司使命和价值观成为全体中建人共同的思维模式和行为准则。 蓝色力量 拓展幸福空间 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证明,传承"红色基因"的企业文化是中国建筑永葆基业长青的"发动机"。在文化建设中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六种力量",推进改革发展,以文化入战略、驱管理、保落实,是推动中国建筑进入更高发展境界的秘诀。 文化定力保证战略定力 企业的战略定力决定未来的发展。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企业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客观形势,中国建筑将党的建设作为文化发展的基石,始终把党建工作放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两个大局"上谋划、推动和落实,坚持"不动摇、不偏离、不能变、不放松"的总要求,强"根"固"魂",管党治党,从严治企,将党建最新要求和成果融入文化,以此排除各种干扰、毫不动摇地坚持正确立场和方向,保持在企业文化问题上的战略清醒。根据公司党组对企业未来发展的总体判断,公司调整企业愿景,将"成为最具国际竞争力的投资建设集团"愿景写入《中建信条》并开展深植活动,以文化坚定发展理念,保持长期向好势头,保障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endprint 文化解放激发思想解放 思想解放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建筑秉承"敢为人先、改革创新"的精神,以闻名遐迩的"深圳速度"为发端,继而不断推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突破发展"瓶颈",始终保持发展活力:以推行项目法施工为标志,中国建筑将项目管理不断演化推进,使其成为行业标杆和核心竞争力;"三大"(大业主、大市场、大项目)、"五化"(专业化、区域化、标准化、信息化、国际化)策略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整合资源能力和全产业链服务能力;BT、PPP等投资拉动经营模式的运用和创新,为中国建筑加快发展赢得了机遇和先机。同时,中国建筑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引领中国建筑站在行业科技创新的最高端。十二五期间,公司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2项、国家级工法146项,专利授权8 611项,在投资建设领域名列前茅。 文化成熟驱动管理成熟 直面激烈市场竞争的企业必然具备市场化、商业化的文化。多年来,中国建筑结合国家战略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和经营方式,推动管理提升和转型升级。近年来,公司实现由生产经营向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结合的转型升级,从单纯的建造商转变为投资商和运营商;房建业务由"建房"向"建城"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中国建筑全产业链的优势,价值链向高端延伸;海外业务由国际工程承包向经营跨国公司转型升级,通过"大海外"平台建设及国际化资本运营,中国建筑正成长为一家享誉全球的国际化公司;经济结构从"一房独大"向基础设施、城镇化、投资开发协调发展转型升级,通过紧跟国家战略导向,推动中国建筑成为投资建设一体化价值链的领导者。 文化自信保障发展自信 企业腾飞发端于高度的发展自信。中国建筑组建以来,一直以"行业排头、央企一流"为目标。进入21世纪,公司以国际先进企业为标杆,结合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为企业愿景赋予"成为世界投资建设领域的第一品牌,中国建筑业改革发展与推动我国城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的新内涵。现在,中国建筑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上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分工,成为全球配置资源的国际化公司。在美国,中建美国公司進入全美承包商前50强;在埃及,中国建筑正在推进埃及新首都建设一揽子总承包项目;在澳大利亚,签署西澳省基础设施一揽子项目合作备忘录,标志着中国建筑在发达国家市场取得又一次突破。截至目前,中国建筑已累计在海外129个国家和地区承建了近6 000项工程,正在努力将"中国企业文化"和"中国管理规范"传播到海外。 文化担当诠释责任担当 担当时代责任,服务国家战略,是国有企业的天然职责。中国建筑始终坚守"拓展幸福空间"的企业使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国家大局中,积极投身"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建设任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可以依靠的坚实力量,如,旗下中国海外集团在香港推动属地化进程,每年为香港社会创造劳动岗位达2万个,创造经济产值达200~300亿港元,助力香港"人心回归"。同时,平均每年为120万农民工提供就业机会,相当于带动约500万农村人口奔小康;"十二五"期间累计在18个省、市投资、承建了近3 000万平方米的保障性住房;全力参与汶川、玉树地震、天津港、深圳事故等抢险救灾和灾后援建;同时积极开展定点扶贫、公益捐赠等活动,彰显出大国央企的责任形象。 文化是中国建筑既往开来的灵魂,不断为企业赢得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中国建筑历经65年积淀,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政治格局和战略布局,积极投身国家新型城镇化、区域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供给侧改革等重大实践,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胸怀"拓展幸福空间"的使命情怀,建立"品质保障、价值创造"的价值取向,激发员工"诚信、创新、超越、共赢"的精神状态,这是企业开创未来的最宝贵精神财富,也是中国建筑永恒的"红色基因"和"蓝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