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析我国软实力现状及提升策略


  摘 要: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信息高速发展,我国要实现中华崛起不但要关注国家的经济与军事的发展,而且也要注重本国文化、制度及价值观念等软实力的提升,以实现软实力与硬实力的共同推进。本文简述了软实力的内涵,详细分析了中国发展的软实力资源,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软实力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软实力;资源;中国;提升策略
  1、引言
  自约瑟夫·奈1990年提出的"软实力"概念以来,"软实力"成为许多国际关系和战略学者的关注焦点和研究热点。在和平发展成为时代潮流的今天,软实力研究从理论分析向实证应用方面拓展,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相继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平崛起等价值观和外交政策,规定了中国的内外发展的战略方向,逐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软实力。
  2、软实力的内涵
  一国的"软实力"通常源于文化和价值观,是一国依靠社会制度、文化价值、国民形象等因素来获得自身发展潜力和影响力的无形能力,它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吸引的方式来获取一国在国际舞台中权利和利益,主要包括国家形象、价值观、文化历史、外交政策与交流、国际影响力和感召力以及国家领导者的个人魅力等要素。
  3、我国软实力发展的现状
  3.1对软实力认识的变迁
  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人民全心投入经济建设,忽视了软实力的建设;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和军事实力飞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开始认识到软实力的重要性;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我国的积极举措对亚洲乃至世界经济的稳定起了重要作用,使得我国深刻体会到软实力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坚持和平发展的理念,强调通过经济发展建立国际和平体系,在党的十七大中我国强调要提升文化软实力,意味着我国将继续强化软实力在国际层次的努力。
  3.2发展软实力的资源条件
  无论国家之间面积、人口、发展程度的差异有多大,该国的软实力均有自己的独特的资源条件。我国拥有着丰富的软权力资源,发展潜能可观。
  (1)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五千年文明独具一格,是世界主流文化之一,京剧、书法、丝绸、中医药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儒家提倡的"以和为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道家的"合异以为同"等理念都是我国对外政策和战略的指导思想,在国际社会上得到许多国家的认同。
  (2)独特的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现了经济上的崛起和腾飞,被称为"中国模式",吸引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效仿。"中国模式"是根据我国国情,在保证国家经济政治安全的前提下逐渐扩大开放领域,增强国际竟争力,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一套既不同于西方,也不完全脱离世界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发展模式。
  (3)灵活的外交政策。我国始终坚持"做负责任大国"的外交理念,积极融入国际体系,通过合作与世界其他国家共享繁荣。近年来,我国提出的"独立自主"与"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以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并对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无私经济援助,体现了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在参与国际组织与国际机制方面,中国从过去的被动态度转为积极参与,还主动倡导设立新国际机构,如"上海合作组织"、"中非合作论坛"等。
  (4)丰富的海外资源。全球化使华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形成了一个全球华人网络。随着华人在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规模和地位的提升,他们不断向世界传播优秀中华文化,对中国软实力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传播媒介方面,中国对大量广播媒体提供了积极的支援来传播中国的文化和价值,例如,CCTV-NEWS是完全用英语播送的专业海外新闻频道、CCTV-4针对亚欧美制作了不同版块等。
  3.3我国软实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软实力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相比西方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
  (1)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竞争力有待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进程有积极意义,但必须承认中国文化存在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部分,现代化程度不高,使文化产业"量小质不高",存在结构性缺陷。例如,深受"中庸"思想熏陶的国人性格较为保守,科学精神不能充分体现,国家的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发展受到制约。
  (2)国民综合素质欠缺,人才流失严重。在信息和知识时代,我国由于对教育的重视较晚、投入较少,导致国民的综合素质存在严重缺憾。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赴海外留学人口达106.7万,回国27.5万人,成为是世界上人才外流最严重的国家,如北大清华的一些重要科系的学生76%都到了美国。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我国认识到金融人才的巨大缺口,在其他行业也存在人才匮乏现象。这不仅浪费国家的经济、教育资源,对我国今后的发展也是严重的损失,同时也将损害国家形象。
  (3)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盲区,政治体制有待完善。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建立在巨大的资本投入和劳动力供应的基础上,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恶化、收入差距过大等现象,使我国整体的经济产业发展能力不高,处于世界生产和消费链条的中低端,被称为"世界加工工厂"。政治体制方面,国家统管一切,社会自制力薄弱,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基层的体系,管理机构冗杂,行政效率不高,党日益机关化和行政化导致腐败现象严重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4)民族凝聚力的下降,国家形象有待优化。近代来,我国在塑造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目标的内容上,表现出文化发展的短视。在全球化影响下,各种国际文化思潮的涌入使得新一代对国家的忠诚有所下降,国人缺乏自信,表现在对国内技术和产品的不信任。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国家形象存在不少负面评价,例如"中国威胁论";同时,部分国家指责中资企业只重视经济利益,忽视环境保护意识和投资对象的民主人权问题,海外社会责任感不强,给我国形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4、现阶段构建中国软实力的提升策略
  新世纪我们的任务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平崛起,因此,我国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软权力资源,大力提升我国软实力。
  4.1加快文化产业化发展,提升文化竞争力
  一方面,应强调"引进来"战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文化产业理念,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推出高质量、高品位的文化产品;另一方面,推行"走出去"战略,使我国文化走向世界,加强文化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文化竞争力。具体措施为:第一,以孔子学院作为汉语传播和交流的的平台,满足来华学习需求的同时也推动了我国更高层次的文化传播;第二,开展丰富多样的民间交流活动,拉近中国与各国的距离;第三,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建设,以中华悠久的文化为基础,通过客观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继承和创新,实现传统文化的复兴。
  4.2加强的国民素质教育,减少人才流失
  我国当前实行的科教兴国既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也要不断解放思想,大力改革教育体制中存在的不足,建立适应科技发展的教育体系,提升全民的创新能力,构建学习型社会。为留住中国的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我国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为精英人才们创造更好的教育体制、更高的薪资水平、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等,同时发展我们特色的产业、特色的文化,为吸引外来人才制定更优越的政策。
  4.3完善经济发展模式,优化政治制度建设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期,党的十七大指出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以人民为根本,调动人民积极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经济体制改革看,一方面要保障社会公平、维护企业的自由公平竞争,形成扶贫扶弱的社会救济援助制度,充分保障人民最直接的经济利益,使广大民众共享改革成果。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产业竞争效率与劳动生产率的关键环节。
  4.4构建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改善国家形象。
  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用以引领和整合多样化的社会思想,拥有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全民族的意志和力量才能得以凝聚,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另一方面,必须高度重视国家形象的塑造,内外兼修。在构建好国际形象中充分体现出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公共外交中、国家内部和国际活动中要树立负责任的国家形象 。
  5、小结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软实力的建设已经不只是要弘扬有自身传统的文化,更要为全球共同体或全球性社会贡献具有普世意义的价值,发展和丰富人类社会的共享价值。一个国家、一种文化软实力的大小将取决于其为人类社会提供的共享价值有多少、价值为人类社会的共享程度有多深等因素。
  参考文献:
  [1]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
  [2]王沪宁.作为国家实力的文化:软实力[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董慧.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策略思考[J].世纪桥.2011.2
  [4]门洪华.周厚虎.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及其传播途径[J].国际观察.2012.1
  [5]王霞霞.关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问题的研究综述[J].现代国际关系,2012.1
  作者简介:黄雅玲(1991-),女,汉族,江西抚州人,硕士,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网站目录投稿:天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