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名医名方秘方


  金元时期名医方(四十四)
  刘完素 方
  暑
  一、六一散(又名天水散)
  [组成]桂府腻白滑石180克、甘草30克(炙)。
  [用法]上为末,每服9克,蜜少许,温水调下,无蜜亦得,日3服,欲冷饮者,新汲水调下,解利伤寒发汗,煎葱白豆豉汤调下12克,每服水1盏,葱白5寸,豆豉50粒,煮取汁1盏调下,并3服,效力度。
  [功效]清暑利湿。
  [主治]感受暑湿。症见身热,心烦口渴,小便不利,或呕吐泄泻。亦治膀胱湿热所致之小便赤涩淋痛,以及砂淋等。
  [来源]《伤寒直格》
  二、益元散
  [组成]滑石180克、甘草30克、朱砂9克。
  [用法]为细末,每服6克,温水送下。
  [功效]清暑利湿,镇心安神。
  [主治]暑病而兼惊烦不安者。
  [来源]《伤寒直格》
  三、鸡苏散
  [组成]滑石180克、甘草30克、薄荷叶7.5克。
  [用法]为细末,每服9-15克,包煎,或温开水调下,日2-3服。
  [功效]疏风祛暑。
  [主治]暑湿证兼见微恶风寒,头痛头胀,咳嗽不爽者。
  [来源]《伤寒直格》
  四、碧玉散
  [组成]六一散(滑石180克、甘草30克)加青黛令如轻碧色。
  [用法]为细末,每服9-12克,包煎,或温开水调下,日2-3服。
  [功效]清暑利湿,泻热凉肝。
  [主治]暑热病兼目赤咽痛,或口舌生疮者。
  [来源]《伤寒直格》
  痢 疾
  一、导气汤
  [组成]芍药15克、当归9克、大黄、黄芩各4.5克、黄连、木香、槟榔各3克。
  [用法]为粗末,每服6至9克,水煎服,未止再服,不后重则止。
  [功效]调气行血,清热解毒。
  [主治]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日夜无度。
  [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二、芍药汤
  [组成]芍药15-20克、当归9克、黄连5-9克、槟榔6克、木香6克、甘草6克(炙)、大黄9克、黄连9克、官桂2-5克。
  [用法]上?咀,每服半两,水2盏煎至1盏,食后温服。
  [功效]清热解毒,调气和血,
  [主治]湿热痢。症见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苔腻微黄。
  [来源]《刘河间医学六书·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厥 证
  一、小茯苓汤
  [组成]赤茯苓、人参、陈皮(去白)桔梗(锉炒)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每服9克,水75毫升,生姜5片,同煎至60毫升,去渣,不计时候。
  [功效]益气健脾,升清降浊。
  [主治]厥逆病,三焦升降不调,胸膈肿,胸满腹肿,冷气冲注刺痛。
  [来源]《宣明论方》
  二、天南星丸
  [组成]天南星(炮)、硫黄(研)、石膏(研)、硝石(研)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温酒下,空心,日、午、临卧三时服。
  [主治]厥逆头痛,齿痛,骨痛,冒脉同肾脉厥逆,头痛不可忍之。
  [来源]《宣明论方》
  三、赤茯苓汤
  [组成]赤茯苓(去皮)、人参、桔梗、陈皮各30克、芍药、麦门冬(去心)槟榔各15克。
  [用法]上为末,每服9克,水50毫升,生姜5片,同煎至40毫升,去渣温服,不计时候。
  [主治]薄厥暴怒,怒则伤肝,肝气屰,胸中不和,甚则呕血衂血也。
  [来源]《宣明论方》
  其 它
  一、地黄饮子
  [组成]熟干地黄、巴戟(去心)、山茱萸、石斛、肉苁蓉(酒浸焙)、附子(炮)、五味子、官桂、白茯苓、麦门冬(去心)、菖蒲、远志(去心)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每服9克,水75毫升,生姜5片,枣1枚,薄荷同煎至60毫升,不计时候。
  [功效]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主治]治?痱,肾虚弱,厥逆语声不出,足废不用,苔浮腻,脉沉迟细弱。
  [来源]《皇帝素问宣明论方·卷二·诸证门》
  二、金铃子散
  [组成]金铃子、玄胡各30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克,酒调下。
  [功效]疏肝泄热,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气郁化火所致的胸腹胁肋疼痛,时发时止,食热物则痛增,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来源]《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三、防风通圣散
  [组成]防风、荆芥、连翘、麻黄、荆芥、川芎、当归、白芍(炒)、白术、黑山栀、大黄(酒蒸)、芒硝各15克、石膏、黄芩、桔梗各30克、甘草60克、滑石90克。
  [用法]为末,每服6克,加生姜3片,水煎六分,温服,或水煎服,用量按方中比例酌减。
  [功效]解表通里,疏风清凉。
  [主治]风热壅盛,表里俱实,憎寒壮热,头目昏眩,目赤睛痛,口苦口干,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稠粘,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并治疮疡肿毒,肠风痔漏,惊狂谵语,手足瘈疭,丹癍瘾疹等症。
  [来源]《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卷之三·风门》
  四、吴茱萸汤
  [组成]吴茱萸(汤淘沙)、厚朴(生姜制)、官桂(去皮)、干姜(炮)各60克、陈皮(去白)、蜀椒(去子)各15克。
  [用法]上为末,每服9克,水70毫升,生姜3片,同煎至50毫升,去渣,空心温服。
  [功效]温胃除湿,
  [主治]腹胀,阴盛生寒,腹满?胀,且常常如饱不欲饮食,进入无味。
  [来源]《宣明论方》
  五、柴胡地骨皮汤
  [组成]柴胡(去苗)、地骨皮各等分。
  [用法]上为未。每服9克,水70毫升,煎至56毫升,去滓,食后服。
  [主治]口糜生疮损烂,小肠有热,胀满不便。
  [来源]《宣明论方》
  六、定命散
  [组成]朱砂、水银、麝香各等分。
  [用法]为末,每服1.5、克,新汲水调下,不计时候。用药看老幼加减。
  [主治]胆受热,血妄行,衄并血汗不止。
  [来源]《宣明论方》
  七、附子汤
  [组成]附子(炮)、独活、防风(去苗)、川芎、丹参、萆薢、菖蒲、天麻、官桂、当归各30克、黄芪、细辛(去苗)、山茱萸、白术、甘菊花、牛膝(酒浸)、甘草(炙)枳壳(麸炒去瓤)各15克。
  [用法]上为末,每服9克,水70毫升,生姜5片,煎至的毫升去渣,温服,不计时候,日进3服。
  [功效]祛风湿,补肝肾。
  [主治]肾藏风,寒湿骨痹,腰脊疼不得俯仰,两脚冷受热不遂,头昏耳聋音浑。
  [来源]《宣明论方》
  八、茯苓半夏汤
  [组成]茯苓0.3克(去皮)、半夏3克、生姜0.3克(取汁)。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的,水50毫升,煎至20毫升绞汁,下生姜汁,温服,不计时候。
  [功效]健脾和中。
  [主治]伤寒杂病,一切呕吐,或喘咳疼痛。痞满头痛者。
  [来源]《宣明论方》
  九、桂林甘露散
  [组成]茯苓30克(去皮)、甘草60克(炙)、白术15克、泽泻30克、桂15克(去皮)、石膏60克、寒水石60克、滑石120克、猪苓15克。
  [用法]上分末,每服9克,温汤调下,新水赤得,生姜汤尤良,小儿每服3克。
  [功效]清热泻火,祛邪利湿。
  [主治]伤寒,中暑冒风,传受湿热,霍乱吐下,腹满痛闷及水儿吐泻惊风。
  [来源]《宣明论方》
  十、蒺藜汤
  [组成]蒺藜(去角炒)、附子(炮,去皮脯)、栀子各30克。
  [用法]上为末。每服6克,水75毫升,煎至45毫升去滓,日3服。
  [功效]温经散寒,行气止痛。
  [主治]阴疝牵引小腹痛,诸厥疝即阴疝也,欲劳痛不可忍。
  金元时期名医方(四十五)
  张从正 方
  一、三圣散(1号方)
  [组成]防风、瓜蒂各6克、藜芦3克。
  [用法]各为细末,每服1.5-3克,以韮汁三茶盏,先用二盏煎三、五沸,去韮汁,次入一盏,煎至三沸,却将原二盏,同一处熬三沸,去滓澄清,徐徐服下,不必尽剂,以吐为度。亦可鼻内灌之,吐出诞,口自开。
  [功效]涌吐风痰。
  [主治]1、中风闭证,失音闷乱,口眼?斜,或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脉象滑实者。
  2、癫痫,有浊痰壅塞胸中,上逆时发者。
  3、误食毒物,时间未久,神志尚清者。
  [来源]《儒门事亲》
  二、三圣散(2号方)
  [组成]葱白500克、马齿苋500克、石灰500克。
  [用法]上3味,湿捣为团,阴干为细末。贴疮,如有死肉者,宜先用溃死肉药。
  [功效]清热解毒,收口生肌。
  [主治]臁疮、疔疮、搭手背疽等疮。
  [来源]《儒门事亲》
  三、宁神散
  [组成]御米壳60克(蜜炙)、人参、苦葶苈各30克。
  [用法]上为末,入乌梅同煎三五沸,去滓,稍热食后服。
  [主治]久嗽无痰。
  [来源]《儒门事亲》
  四、泻肺汤
  [组成]桑白皮(锉烧)、甜葶苈(隔纸焙)各30克。
  [用法]上二味为粗末,每服9克。水120毫升,煎至80毫升,去渣,食后温服,以利为度。
  [功效]泻肺清热。
  [主治]肺痈喘急,坐卧不安。
  [来源]《儒门事亲》
  五、二姜汤
  [组成]良姜、干姜(炮)各90克。
  [用法]上为细末,酒者糊为丸,桐子大。每服6-9克,空心米饮汤下。
  [功效]温中散寒止痛。
  [主治]虚寒胃痛。
  [来源]《儒门事亲》
  六、禹功散
  [组成]黑牵牛(头末)120克、茴香30克(炒)、或加木香30克。
  [用法]上为细末,以生姜自然汁调3-6克,临卧服。
  [功效]调气逐水。
  [主治]疳利,水肿,水臌。
  [来源]《儒门事亲》
  七、木香槟榔丸
  [组成]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莪术、黄连各30克、黄柏、大黄各90克、香附(炒)、牵牛各120克。
  [用法]为细末,水丸如小豆大,每服6克,食后生姜汤送下。
  [功效]行气导滞,泄热通便。
  [主治]积滞内停。症见皖腹痞满胀痛,大便秘结,以及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舌?黄腻,脉实。
  [来源]《儒门事亲》
  八、治痢方
  [组成]紫菀、桔梗、赤芍药、白术等各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15克。细切,羊肝拌之,作面角儿烧服之。后用白汤送下,饭前服。
  [功效]升清,和血,利湿。
  [主治]痢疾。
  [来源]《儒门事亲》
  九、急发淋症方
  [组成]芫花9克、茴香6克(微炒黄色)。
  [用法]上为细末,水煎服。
  [功效]利湿,行气止痛。
  [主治]急发淋症,淋痛。
  [来源]《儒门事亲》
  十、化瘿丹
  [组成]海带、海藻、海蛤、昆布(以上四味都焙)、泽泻(炒)、连翘山上并各等分猪靥、羊靥各10枚。
  [用法]上为细末,蜜丸如鸡头大。临卧噙化1-2丸。
  [功效]化痰消瘿,软坚散结。
  [主治]瘿瘤。
  [来源]《儒门事亲》
  十一、百花散
  [组成]黄柏、桑白皮(用蜜涂,慢火炙黄色为度)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3-6克,水70毫升,入糯米20粒,同煎至40毫升。以款冬花烧灰18克,揽在药内同调,温服。
  [主治]妇人产中咳嗽。
  [来源]《儒门事亲》
  十二、血崩要方
  [组成]贯众。
  [用法]去须锉碎,或用酒醋煎9克,煎至七分,去滓,温服。
  [功效]收敛止血。
  [主治]血崩。
  [来源]《儒门事亲》
  十三、莲壳散
  [组成]干莲蓬(烧灰存性]、棕榈皮及毛(各烧灰)各15克、香附子6克(炒)。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9-12克,空心米饮汤调下服。
  [功效]收敛止血。
  [主治]血崩。
  [来源]《儒门事亲》
  十四、悬蒌散
  [组成]悬蒌1个、大黄30克、金银花30克、当归15克、皂角刺30克。
  [用法]锉碎,用酒30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滓。温服。
  [功效]清热活血解毒。
  [主治]发背恶疮。
  [来源]《儒门事亲》
  十五、癞涂眉方
  [组成]半夏(生用)、羊粪(烧)。以上各等分。
  [用法]上为末,生姜自然汁调涂。
  [功效]杀虫止痒。
  [主治]癞。
  [来源]《儒门事亲》
  十六、洗眼黄连散
  [组成]当归、赤芍药、雷黄连、黄柏各等分。
  [用法]上细锉,用雪水或甜水浓煎汁热洗。
  [功效]泻火凉血,祛风明目。
  [主治]一切风毒赤目。
  [来源]《儒门事亲》
  十七、浮萍散
  [组成]浮萍30克、荆芥、川芎、甘草、麻黄(去根)以上各30克(或加当归、芍药)。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30克。水120毫升,煎至50毫升,去滓,温服,汗出则愈。
  [功效]疏风活血杀虫。
  [主治]瘶风。
  [来源]《儒门事亲》
  金元时期名医方(四十六)
  李 杲 方
  虚 证
  一、生脉散(原名生脉饮)
  [组成]人参五钱、麦门冬、五味子各9克。
  [用法]水煎服。
  [功效]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主治]气阴不定。症见体倦气短懒言,口渴多汗,咽干舌燥,脉虚弱,及久咳伤肺,气阴两伤,干咳短气,自汗者。
  [来源]《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暑伤胃气论》
  二、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15-20克、甘草(炙)5克、人参(去芦,有嗽去之)10克、当归身(酒焙干,或日干以和血脉)10克、橘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白术10克。
  [用法]上件药?咀,都作一服,水2盏,煎至1盏,量气弱、气盛,临病斟酌水盏大小,去渣,食远稍热服。
  [功效]益气升阳,调补脾胃。
  [主治]1、脾胃气虚。症见身热有汗,头痛恶寒,渴喜热饮,少气懒言,或饮食无味,四肢乏力,舌质淡苔白,脉虚软无力。
  2、气虚下陷。脱肛,子宫下垂,久泻,久痢,久疟等。
  [来源]《脾胃论·饮食劳倦所伤始为热中论》
  三、当归补血汤
  [组成]黄芪30克、当归(酒洗)6克。
  [用法]上件?咀,都作一服,水2盏,煎至1盏,去渣温服,空心食前。
  [功效]补气生血。
  [主治]劳倦内伤。症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以及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来源]《内外伤辨惑论·卷中·署伤胃气论》
  四、升阳益胃汤
  [组成]黄芪60克、半夏(汤洗,脉涩者用)、人参、甘草各30克、独活、防风、白芍药、羌活各15克、橘皮(不去瓤)、茯苓、泽泻、柴胡、白术各9克、黄连6克。
  [用法]为粗末,每服9-15克,加生姜5片、大枣2枚,水煎服。
  [功效]益气补脾,升阳益胃。
  [主治]脾胃虚弱,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行令,湿热少退,体重节肿,口苦食干,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兼见肺病,洒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者。
  [来源]《脾胃论》卷上方
  五、升阳散火汤
  [组成]升麻、葛根、羌活、独活、白芍药、人参各15克、柴胡24克、生甘草6克、炙甘草9克、防风7.5克。
  [用法]为粗末,每服15克,水煎服。
  [功效]升阳散火。
  [主治]胃虚过食冷物,抑遏阳气于脾土,四肢发热倦怠,或骨蒸劳热等。
  [来源]《脾胃论》卷下方
  六、失笑丸(一名枳实消痞丸)
  [组成]干生姜3克、炙甘草、麦芽曲、白茯苓、白术、以上各6钱、半夏曲、人参以上各9克、厚朴12克(炙)、枳实、黄连以上各15克。
  [用法]共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6-9克,白汤下,食远服。
  [功效]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主治]脾胃虚弱,食积停滞,寒热互结所致的心下痞满,不欲饮食,体弱倦怠,或胸腹痞胀,食少不化,大便不调者。
  [来源]《兰室秘藏》
  七、参术汤
  [组成]黄柏(酒浸)、当归各0.6克、柴胡、升麻各0.9克、人参、陈皮、青皮各1.5克、神曲末2.1克、炙甘草、苍术各各3克、黄芪6克。
  [用法]上为粗末,都作一服,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食远服。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脾胃虚弱,元气不足,四肢沉重,食后昏闷。
  [来源]《兰室秘藏》
  八、退热汤
  [组成]黄芪3克、柴胡2.1克、生甘草、黄连(酒制)、黄芩、芍药、地骨皮、生地黄、苍术各1.5克!当归身、升麻0.9克。
  [用法]上为粗末,作一服,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粗,食远温服。
  [功效]益气退虚热。
  [主治]表中虚热,或遇夜则甚。
  [来源]《兰室秘藏》
  九、当归六黄汤
  [组成]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柏、黄芩、黄连、以上各等分(黄芪加一倍)。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15克,水2盏煎至1盏,食前服,小儿减半服之。
  [功效]滋阴清热,固表止汗。
  [主治]阴虚有热。症见发热盗汗,面赤口干,心烦唇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脉数。
  [来源]《兰室秘藏》
  十、扶脾丸
  [组成]生姜、肉桂各1.5克、干姜、藿香、红豆各3克、白术、茯苓、橘皮、半夏、诃子皮、炙甘草、乌梅肉各6克、大麦蘖(炒)、神曲(炒)各12克。
  [用法]上为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白汤送下,食前。
  [功效]扶脾温中,燥湿止痛。
  [主治]脾胃虚寒,腹中痛,溏泻无度,饮食不化
  [来源]《兰室秘藏》
  十一、人参芍药汤
  [组成]麦冬0.6克、当归身、人参各0.9克、炙甘草、白芍药、黄芪各3克、五味子5个。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分作2服。每服以水120毫升,煎至60毫升,去渣,稍热服。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脾胃虚弱,气促憔悴。
  [来源]《脾胃论》
  十二、藿香安胃散
  [组成]藿香、丁香、人参各7.5克、橘红15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次6克加生姜1片同煎,食前服。
  [功效]益气健脾和中。
  [主治]脾胃虚弱,不进饮食,呕吐不待腐熟。
  [来源]《脾胃论》
  十三、异功散
  [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橘皮各15克。
  [用法]上为散,每服7.5克,水150毫升,加生姜3片,枣2枚,同煎至70毫升,食前温服。
  [功效]健脾益气。
  [主治]脾胃虚冷,腹鸣腹痛自利,不思饮食。
  [来源]《脾胃论》
  十四、橘皮积术丸
  [组成]枳实(麸炒去穰)、橘皮各30克、白术60克。
  [用法]上药为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温水送下,食远服。
  [功效]健脾行滞。
  [主治]老幼元气虚弱,饮食不消,脏腑不调,心下痞闷。
  [来源]《脾胃论》
  十五、木香干姜枳术丸
  [组成]木香9克、干姜15克(炮)、枳实30克(炒)、白术45克。
  [用法]上为极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6-9克,温水送下。
  [功效]破除寒滞气,消饮化食。
  [主治]脾胃虚寒,不思饮食。
  [来源]《脾胃论》
  头 痛
  一、白芷散
  [组成]郁金3克、香白芷、石膏各6克、薄荷叶、芒硝各9克。
  [用法]上为极细末,口含水,鼻内搐之。
  [功效]疏风清热。
  [主治]头痛。
  [来源]《兰室秘藏》
  二、碧云散
  [组成]细辛、郁金、芒硝各3克、蔓荆子、川芎各3.6克、石膏3.9克、青黛4.5克、薄荷叶6克、红豆1个。
  [用法]上为极细末,口噙水,鼻内?之。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利头目。
  [主治]头痛。
  [来源]《兰室秘藏》
  三、羌活清空膏
  [组成]蔓荆子3克、黄连9克、羌活、防风、甘草各12克、黄芩30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3克,茶清调下,食后临卧服。
  [功效]疏风清热。
  [主治]头痛。
  [来源]《兰室秘藏》
  四、安神汤
  [组成]生甘草、炙甘草各6克、防风7.5克、柴胡、升麻、酒生地黄、酒知母各15克、酒黄柏、羌活各30克、黄芪60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15克,水700毫升,煎至400毫升,加蔓荆子1.5克、川芎0.9克,再煎至250毫升,去粗,临卧热服。
  [功效]疏风清热,明头目。
  [主治]头痛,头旋眼黑。
  [来源]《兰室秘藏》
  五、细辛散
  [组成]细辛、瓦粉各0.6克、生黄芩、芍药各1.5克、酒黄连、川芎各2.1克、炒黄芩、酒黄芩各3克、炙甘草4.5克、柴胡6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克,水400毫升,煎至250毫升,取清,食后服之。
  [功效]疏风清热。
  [主治]偏正头痛。
  [来源]《兰室秘藏》
  六、川芎散
  [组成]川芎0.9、柴胡2.1克、羌活、防风、藁本、生甘草、升麻各3克、熟甘草、熟生地黄各6克、酒黄连(炒)、酒黄芩各13.5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3克,或6-9克,食后茶清调下。
  [功效]疏风清利头目。
  [主治]头目不清利。
  [来源]《兰室秘藏》
  腰 痛
  一、壮本丹秘方
  [组成]杜仲(酒炒)30克、肉苁蓉15克、巴戟15克、破故纸(盐水炒)30克、茴香30克、青盐15克。
  [用法]上为末,将猪腰子分开,入药在内,缝住,纸包煨热。每1个一服,用黄酒送下。
  [功效]壮筋骨,补元,养丹田。治腰痛之妙剂。
  [主治]肾虚腰痛,久则寒冷。
  [来源]《兰室秘藏》
  二、独活汤
  [组成]炙甘草、羌活、防风、独活、大黄(煨)、泽泻、肉桂各9克、当归稍、连翘各15克、酒汉防己、酒黄柏各30克、桃仁30个。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15克,酒120毫升,水40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渣热服。
  [功效]祛风、活血、通络。
  [主治]因劳役,腰痛如折,沉重如山。
  [来源]《兰室秘藏》
  消 渴
  一、辛润缓肌汤
  [组成]生地黄、细辛各0.3克、熟地黄0.9克、石膏1.2克、黄柏(酒制)、黄连(酒制)、生甘草、知母各1.5克、柴胡2.1克、当归身、荆芥穗、桃仁、防风各3克、升麻4.5克、红花少许、杏仁6个、小椒2个。
  [用法]上为粗末,都作一服,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食远,稍热服之。
  [功效]清热,养阴,生津。
  [主治]消渴证才愈,只有口干,腹不能努,此药主之。
  [来源]《兰室秘藏》
  二、当归润燥汤
  [组成]细辛0.3克、生甘草、炙甘草、熟地黄各0.9克、柴胡2.1克、黄柏、知母、石膏、桃仁泥、当归身、麻子仁、防风、荆芥穗各3克、升麻4.5克、红花少许、杏仁6个、小椒3个。
  [用法]上为粗末,都作一服,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渣热服,食远。
  [功效]养阴生津润燥。
  [主治]消渴,大便闭涩,干燥结硬,兼喜温饮,阴头退缩,舌燥口干,眼涩难开,及于黑处见浮云。
  [来源]《兰室秘藏》
  血 证
  一、黄芪芍药汤
  [组成]葛根、羌活各15克、白芍药、升麻各30克、炙甘草60克、黄芪90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15克,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食后温服。
  [主治]鼻衄血多,面黄,眼涩多眵,手麻木。
  [来源]《兰室秘藏》
  二、麦门冬饮子
  [组成]黄芪3克、麦门冬、当归身、生地黄、人参各1.5克五味子10个。
  [用法]上为粗末,都作一服,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渣热服,不拘时。
  [功效]益气养阴止血。
  [主治]吐血久不愈。
  [来源]《兰室秘藏》
  伤 食
  一、和中丸
  [组成]人参、干姜、陈皮各3克、干木瓜6克、炙甘草9克。
  [用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6-9克,白汤送下,食前。
  [功效]补胃进食。
  [主治]饮食所伤。
  [来源]《兰室秘藏》
  二、木香人参生姜积术丸
  [组成]干生姜7.5克、木香9克、人参10.5克、陈皮12克、枳实30克(炒)、白术45克。
  [用法]上为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克,温水送下,食前。
  [功效]益气行滞化湿。
  [主治]伤饮食。
  [来源]《兰室秘藏》
  三、白术丸
  [组成]白矾(枯)9克、黄芩15克、橘皮21克、神曲(炒)、半夏、白术各30克、枳实(麸炒)33克。
  [用法]上为极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6克,白汤下。素食多用干姜,故加黄芩以泻之。
  [主治]伤豆粉、湿面、油腻之物。
  [来源]《兰室秘藏》
  四、上二黄丸
  [组成]甘草6克、升麻、柴胡各9克、黄连30克、黄之60克。
  [用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6克,白汤下,食远。
  [主治]伤热食,痞闷,兀兀欲吐,烦乱不安。
  [来源]《兰室秘藏》
  五、瓜蒂散
  [组成]瓜蒂、赤小豆各等分。
  [用法]为极细末,每服3克,温浆水调下,取吐为度。
  [功效]涌吐停食。
  [主治]饮食过饱,填塞胸中。
  [来源]《兰室秘藏》
  六、槟榔丸
  [组成]炙甘草3克、木香、人参、槟榔各6克、陈皮15克
  [用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克,白汤下,食前。
  [功效]破滞气,消饮食。
  [主治]伤食。
  [来源]《兰室秘藏》
  七、半夏枳术丸
  [组成]半夏(姜制)、白术、枳实(麸炒)。
  [用法]上药为极细末,荷叶烧饭为丸,如桐子大。每服6克,多服不妨,无定法,如热汤浸蒸饼为丸亦可。
  [功效]健脾化湿,行气消食。
  [主治]冷食内伤,脾胃气虚,饮食不消。
  [来源]《脾胃论》
  便 秘
  一、润肠丸
  [组成]桃仁、麻仁各30克、当归尾、煨大黄、羌活各3克。
  [用法]为细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6-9克,空腹服。
  [功效]润肠通便。
  [主治]脾胃伏火,大便秘涩,不思饮食。
  [来源]《兰室秘藏·大便结燥门》
  二、润肠汤
  [组成]生地黄、生甘草各6克、大黄(煨)、熟地黄、当归稍、升麻、桃仁、麻仁各3克、红花0.9克。
  [用法]上为粗末,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滓,食远温服。
  [功效]滋阴养血,润肠通便。
  [主治]大肠结燥不通。
  [来源]《兰室秘藏》
  三、通幽汤
  [组成]炙甘草、红花各0.3克、生地黄、熟地黄各1.5克、升麻、桃仁泥、当归身各3克。
  [用法]上都作一服,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粗,调槟榔细末1.5克,稍热,食前服。
  [功效]养阴活血通幽。
  [主治]大便难,幽门不通,上冲吸门不开,噎塞,大便燥秘,气不得下。
  [来源]《兰室秘藏》
  痔 疮
  一、红花桃仁汤
  [组成]黄柏4.5克、生地黄3克、泽泻2.4克、苍术1.8克、当归梢、汉防已、防风梢、猪苓各1.5克、麻黄0.6克、红花1.5克、桃仁10个。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水75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粗,稍热,食前服之。忌风寒处大小便。
  [主治]痔漏经年,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
  [来源]《兰室秘藏》
  二、秦艽当归汤
  [组成]大黄(煨)12克、秦艽、枳实各3克、泽泻、当归精、皂角仁、白术各1.5克、红花少许、桃仁20个。
  [用法]上都作一服,水75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粗,食前热服。忌风寒处大小便。
  [功效]清热润燥,活血消痔。
  [主治]痔漏,大便结燥,疼痛。
  [来源]《兰室秘藏》
  三、当归郁李仁汤
  [组成]郁李仁、皂角仁各3克、枳实2.1克、秦艽、麻仁、当归梢、生地黄、苍术各1.5克、大黄(煨)、泽泻各0.9克。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除皂角仁别为末,水75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滓,入皂角仁末调,空心,食前服之。忌风寒处大小便。
  [功效]清热凉血,润肠行气通便。
  [主治]痔漏大便硬,努出大肠头,下血,苦痛不能忍。
  [来源]《兰室秘藏》
  倒 睫
  一、防风饮子
  [组成]细辛、蔓荆子各0.9克、葛根、防风各1.5克、当归身2.25克、炙甘草、黄连、人参各3克。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食远服。避风寒。
  [功效]养血益气,疏风扶睫。
  [主治]倒睫卷毛。
  [来源]《兰室秘藏》
  二、神效明目汤
  [组成]细辛0.6克、蔓荆子1.5克、防风3克、葛根4.5克、甘草6克。
  [用法]上为粗末,作一服,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渣,稍热临卧服。
  [功效]疏风散郁。
  [主治]眼棱紧急,致倒睫卷毛及上下脸皆赤烂,睛疼昏暗,昼则冷泪常流,夜则眼涩难开。
  [来源]《兰室秘藏》
  牙 疾
  一、清胃汤
  [组成]真生地黄12克、当日身6克、牡丹皮9克、黄连(拣净)3-5克(如黄连不好加量,用夏月倍之。大抵黄连临时增减无定l、升床3克。
  [用法]上为细末,都作一服。水1盏半,煎至七分,去渣,放冷服之。
  [功效]清胃凉血。
  [主治]胃有积热,火气上攻。症见牙痛牵引头脑,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颊腮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浮大而数。
  [来源]《脾胃论·卷下·调理脾胃治验》
  二、白牙散
  [组成]白芷2.1克、升麻3克、石膏4.5克、羊胫骨灰6克、麝香少许。
  [用法]上为细末,先用温水漱口,擦之。
  [功效]牙齿增白。
  [来源]《兰室秘藏》
  三、牢牙散
  [组成]羌活30克、草龙胆(酒洗)45克、羊胫骨灰60克、升麻120克。
  [用法]上为细末,以纱罗子罗骨灰作微尘末,和匀,卧时贴在牙龈上。
  [功效]清热泻火,散风止痛。
  [主治]牙龈肉绽有根,牙疳肿痛,牙动摇欲落,牙齿不长,牙黄口臭。
  [来源]《兰室秘藏》
  四、立效散
  [组成]细辛0.6克、炙甘草0.9克、升麻2.1克、防风3克、草龙胆(酒洗)12克。
  [用法]上为粗末,都作一服,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渣,以匙抄在口中,渫痛处,待少时则止。
  [功效]温经驱风,泻火止痛。
  [主治]牙齿痛不可忍,及头脑项背微恶寒饮,大恶热饮,其脉上中下三部阳虚阴盛,是五脏内盛,六腑阳道脉微小,小便滑落。
  [来源]《兰室秘藏》
  金元时期名医方(四十七)
  李 杲 方
  其 它
  一、羌活胜湿汤
  [组成]羌活、独活各3克、藳本、防风、甘草(炙)、川芎各1.5克、蔓荆子1克。
  [用法]上?咀,都作一服,水2盏,煎至1盏,去渣大温服,空心食前。
  [功效]祛风胜湿。
  [主治]风湿在表。症见头痛身重,腰背重痛,或一身尽痛难以转侧,恶寒微热,苔白脉浮。
  [来源]《内外伤辨惑论》
  二、普济消毒饮
  [组成]黄芩、黄连各15克、橘红、玄参、生甘草各6克、连翘、鼠粘子、板蓝根、马勃、薄荷各3克、白僵蚕(炒)、升麻各2克、柴胡、桔梗各6克。(一方无薄荷,有人参9克)
  [用法]共为细末,半用汤调,时时服之;半蜜为丸,噙化之。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效]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初起恶寒发热,肢体沉重,继则头面红肿,目不能开,咽喉不利,口渴舌燥,苔黄,脉浮数有力。
  [来源]《东垣试效方》
  三、厚朴温中汤
  [组成]厚朴(姜制)、橘皮(去白)各30克、甘草(炙)、草豆蔻仁、茯苓(去皮)、木香各15克、干姜2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15克,水2盏,生姜3片,煎至1盏,去渣温服食前,忌一切冷物。
  [功效]温中理气,燥湿除满。
  [主治]脾胃寒湿,胃腹胀满,或客寒犯胃,时作疼痛。
  [来源]《内外伤辨惑论·卷中·肺之牌胃虚方》
  四、枳实导滞丸
  [组成]大黄30克、枳实(麸炒)、神曲(炒)各15克、茯苓、黄芩、黄连、白术各9克、泽泻6克。
  [用法]研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克,温水送下,食远量虚实加减服之。
  [功效]消导积滞,清利湿热。
  [主治]积滞内阻,蕴湿生热。症见胸脘痞满,下痢,泄泻腹痛后重,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沉实者。
  [来源]《内外伤辨惑论》
  五、清暑益气汤
  [组成]黄芪6克、苍术(泔浸,去皮)、升麻各3克、人参(去芦)、泽泻、炒曲、橘皮、白术各3克、麦门冬(去心)、当归身、炙甘草、各1克、青皮(去白)1克、黄柏(酒洗,去皮)3克、葛根2克,五味子9枚。
  [用法]上件同?咀,都作一服,水2大盏,煎至1盏,去滓,大温服,食远,剂之多少,临病斟酌。
  [功效]清暑益气,除湿健脾。
  [主治]平素气虚,又感暑湿,致身热头痛,口渴自汗,四肢困倦,不思饮食,胸满身重,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苔腻脉虚者。
  [来源]《脾胃论·长夏湿热胃困尤甚用清暑益气汤论》
  六、通关丸(又名滋肾丸)
  [组成]黄柏(酒洗)、知母(酒洗)各30克、肉桂1.5克。
  [用法]为细末,泛水为丸,梧桐子大。每服6-9克,空服白汤送下。
  [功效]清下焦湿热,助膀胱气化。
  [主治]热蕴膀胱,尿闭不通,小腹胀满,尿道涩通。
  [来源]《兰室秘藏·小便淋闭门》
  七、蠲饮枳实丸
  [组成]枳实(麸炒去穰)、半夏(汤洗)、陈皮(去白)各60克、黑牵牛(取头末)90克。
  [用法]上为细末,水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食后生姜汤下。
  [功效]逐饮消痰,导滞清膈。
  [主治]咳痰,胸满。
  [来源]《脾胃论》
  八、散滞气汤
  [组成]当归身0.6克、陈皮0.9克、柴胡1.2克、炙甘草3克、半夏4.5克、生姜5片,红花少许。
  [用法]上药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120毫升,煎至60毫升,去粗渣。稍热服。
  [功效]疏肝行气散滞。
  [主治]因忧气结中脘,腹皮底微痛,心下痞满,不思饮食,虽食不散,带有痞气。
  [来源]《脾胃论》
  九、诃黎勒丸
  [组成]诃子(去核梢)15克、椿根白皮30克、母丁香3个。
  [用法]上为细末,醋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9克,陈米饭汤,入醋少许送下,3日3服效。
  [主治]休息痢,昼夜无度,腥臭不可近,脐腹撮痛,诸药不效。
  [来源]《脾胃论》
  十、升阳除湿防风汤
  [组成]苍术(泔浸)120克、防风6克、白术、白茯苓、白芍药各3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除苓术另作片子。水450毫升煮至140毫升,纳诸药同煎至70毫升。煎矫热,食前服。
  [功效]健脾燥湿,和血散风。
  [主治]大便闭塞或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能便,或少有白脓,或少有血。
  [来源]《脾胃论》
  十一、胃风汤
  [组成]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川芎、肉桂(去粗皮)、当归(去苗)、白芍药、白术各等分。
  [用法]上为散,每服6克,以水70毫升。入粟米数百余粒同煎至2.1克,去渣,稍热服,空心,食前,小儿量力减之。
  [功效]益气和血,温胃化湿。
  [主治]大人小儿胃冷乘虚入客肠胃,水谷不化,泄泻注下,腹胁虚满,肠鸣疠痛,及脾胃湿毒,下如豆汁,或下瘀血,日夜无度,并宜服之。
  [来源]《脾胃论》
  十二、三黄丸
  [组成]黄连(去芦)、黄芩(去芦)、大黄各30克。
  [用法]上的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克,用热水吞下。如脏腑壅实如服丸数,小儿积热宜服之。
  [功效]清热泻火解毒。
  [主治]丈夫妇人三焦积热。上焦有热,攻冲眼目赤肿,头顶肿痛,口舌生疮;中焦有热,心膈烦满,不美饮食;下焦有热,小便赤涩,大便秘结。五脏俱热,即生疽疖疮痍,及治五般痔疾,粪门肿痛或下鲜血。
  [来源]《脾胃论》
  十三、安胃汤
  [组成]黄连(去须)、五味子(去子)、乌梅(去核)、生甘草各1.5克、熟甘草0.9克、升麻稍0.6克。
  [用法]上药研为粗末,分作2服。每服以水120毫升,煎至60毫升,去渣,食远温服。
  [功效]益气健脾,养阴祛风。
  [主治]因饮食汗出日久,心中虚风虚邪令人半身不遂,见偏风痿痹之证,当先除出汗,慓悍之气按而收之。
  [来源]《脾胃论》
  十四、柴胡聪耳汤
  [组成]连翘12克、柴胡9克、炙甘草、当归身、人参各3克、水蛭1.5克(炒,另研)、麝香少许(另研)、虻虫3个(去足,炒,另研)。
  [用法]上除3味另研外,生姜3片,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渣,再下3味,上火煎一二沸,消热服,食远。
  [主治]耳中干结,耳鸣耳聋。
  [来源]《兰室秘藏》
  十五、黄芪汤
  [组成]木香、藿香叶各3克、当归、陈皮各6克、人参、泽泻各15克、黄芪30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15克,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如欲汗,加生姜煎,食远,热服之。
  [功效]补胃除湿,利血养血,滋养元气。
  [主治]饮食不调。
  [来源]《兰室秘藏》
  十六、宽中喜食无厌丸
  [组成]木香1.5克、青皮、人参、干生姜各3克、炙甘草4.5克、白茯苓、泽泻、槟榔、橘皮、白术各6克、缩砂仁、猪苓各7.5克、枳实12克、草豆蔻仁15克、神曲16.6克(炒)、半夏21克、大麦蘖面30克(炒)。
  [用法]上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6-9克,米汤下,食远。
  [功效]资形气、喜饮食。
  [主治]厌食。
  [来源]《兰室秘藏》
  十七、益胃散
  [组成]人参、甘草、缩砂仁、厚朴各60克、白豆蔻、姜黄、干生姜、泽泻各9克、益智仁18克、黄芪、陈皮各21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克,水500毫升,生姜5片,煎至250毫升,去渣,食前温服。
  [功效]益胃燥湿止痛。
  [主治]因服寒药过多,以致脾胃虚损,胃脘疼痛。
  [来源]《兰室秘藏》
  十八、桔梗汤1号方
  [组成]当日身、马勃各0.3克、白僵蚕、黄芩各0.9克、麻黄1.5克(不去节)、桔梗、甘草各3克、桂枝少许。
  [用法]上为粗末,作一服,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渣,稍热服之,食后。
  [功效]疏表散邪,清热利咽。
  [主治]咽肿,微觉痛,声破。
  [来源]《兰室秘藏》
  十九、桔梗汤2号方
  [组成]桔梗6克、甘草3克(炙)。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9克,水250毫升,煎至200毫升,去粗,大温时时服之,不可计服数。
  [功效]快咽喉,宽利胸膈。
  [主治]斑已出,咽喉不利。
  [来源]《兰室秘藏》
  二十、补气汤
  [组成]白芍药、橘皮(不去白)各45克、炙甘草、黄芪各30克、泽泻15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30克。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渣温服。
  [功效]益气行血。
  [主治]皮肤面有麻木,乃肝气不行故也。
  [来源]《兰室秘藏》
  二十一、羌活汤
  [组成]炙甘草2.1克、泽泻9克(酒洗)、栝蒌根、白茯苓、酒黄柏各15克、柴胡21克、防风、细黄芩(酒洗)、酒黄连、羌活各30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15克重,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取清,食后临卧,通口热服之。
  [功效]疏风清热。
  [主治]风热壅盛,上攻头目昏眩。
  [来源]《兰室秘藏》
  二十二、黄芪当归汤
  [组成]当归身3克、黄芪15克。
  [用法]上为粗末,作一次服,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食前热服。
  [功效]甘温除热。
  [主治]热上攻头目,沿身胸背发热。
  [来源]《兰室秘藏》
  二十三、选奇汤
  [组成]炙甘草(夏月生用)、羌活、防风各9克、酒黄芩3克(冬月不用此一味,如能食热痛倍加之)。
  [用法]上为粗未,每服15克。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粗,食后服之。
  [功效]祛风清热止痛。
  [主治]眉骨痛不可忍。
  [来源]《兰室秘藏》
  二十四、神效黄芪汤
  [组成]蔓荆子3克、陈皮(去白)15克、人参24克、炙甘草、白芍药各30克、黄芪60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15克,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渣,临卧稍热服。
  [功效]益气升清,养肝明目。
  [主治]浑身麻木不仁,或头面手足肘背,或腿脚麻木不仁。如面目紧急缩小,及羞明畏日,隐涩难开,或视物无力,睛痛昏花,手不得近,或目少精光,或目中热如火,服五六次可效。
  [来源]《兰室秘藏》
  二十五、复元活血汤
  [组成]柴胡15克、桔蒌根、当归各9克、红花、甘草、穿三甲(炮)各6克、大黄(酒浸)30克、桃仁(酒浸,去皮尖,研如泥)9克。
  [用法]上件除桃仁外,锉如麻豆大,每服12克,水1盏半,酒半盏同煮,至七分滓,大温服之,食前,以利为度,得利痛减,不尽服。
  [功效]活血祛瘀,疏肝通络。
  [主治]跌打损伤,血瘀留于胁下,痛不可忍。
  [来源]《医学发明》
  二十六、天台乌药散
  [组成]天台乌药12克、木香6克、茴香(炒)6克、青皮(去白)6克、良姜(炒)9克、槟榔(剉)9克、川楝子12克、巴豆70粒。
  [用法]上8味,先以巴豆微打破,同楝子用麸炒,候黑色,豆麸不用外,为粗末。每服3克,温酒送下,疼甚者,炒生姜、热酒下亦得。
  [功效]行气疏肝,散寒止痛。
  [主治]寒凝气滞的小肠疝气,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脉沉迟或弦。
  [来源]《医学发明》
  二十七、朱砂安神丸
  [组成]朱砂15克(另研水飞阴平秤)、黄连(去须栋净酒洗秤)18克、炙甘草16克、生地黄8克、当归(去芦)8克。
  [用法]上4味为细末,另研朱砂,水飞如尘,阴干为衣,汤浸蒸饼为丸,如黍米大。每服6-9克,津唾咽之,食后。
  [功效]锁心安神,清热养血。
  [主治]心火上炎,灼伤阴血所致的心神烦乱,征忡,兀兀欲吐,胸中气乱而热,失眠多梦,舌红,脉细数。
  [来源]《医学发明》
  二十八、七圣丸
  [组成]羌活30克、郁李仁45克、大黄24克(煨)、槟榔、桂、木香、川芎各15克。
  [用法]上除郁李仁另研入外,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白汤下,食前取大便利,一服而癒。
  [功效]清热行气,通俯止痛。
  [主治]大肠疼痛不可忍。
  [来源]《兰室秘藏》
  二十九、芎辛汤
  [组成]细辛0.6克、芎?、蔓荆子各1.5克、甘草、白芷各3克、防风4.5克。
  [用法]上为细末,都作一服,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临卧温服。
  [功效]活血祛风明目。
  [主治]两眼昼夜隐涩难开,羞明恶日,视物昏暗,赤肿而痛。
  [来源]《兰室秘藏》
  三十、搐药麻黄散
  [组成]麻黄30克、当归身3克。
  [用法]同为粗末,炒黑色,入麝香,乳香少许,共为细末。含水,鼻内搐之,
  [功效]活血开郁消障。
  [主治]内外障眼。
  [来源]《兰室秘藏》
  三十一、复明散
  [组成]青皮0.9克、橘皮、川芎、苍术各1.5克、炙甘草、生地黄、连翘、柴胡各3克、黄芪4.5克、当归身6克。
  [用法]上锉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500毫升,煎至250毫升,去渣,稍热服之,食后。忌酒醋湿面,辛热大料物之类。
  [功效]益气活血,疏肝明目。
  [主治]内障。
  [来源]《兰室秘藏》
网站目录投稿:凌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