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县文化馆狂欢 元旦前,华山高中流行同学们之间互换明信片,也有的寄给其他学校的小学初中同学和朋友。我也随波逐流,买了8张全为风景、没有其它映射意义的明信片,写上祝福语、题词送给我文学社编委会成员何春蕾、孟如仙、成冰雪、王国维、张刚毅、贾斌宏等,他们礼尚往来,也回送给我明信片。 最后剩下的那张最好可折叠的明信片,我迟疑好久,考虑称呼和遣词造句,给柳海燕写下祝福语: 柳海燕诗友: 在1988年元旦到了之际,我代表《萌芽报》感谢你长久以来的指导和支持。祝你:在新的一年来,学习进步,身体健康,功成名就,不负众望。 秦鹏(字逸飞) 1987年12月26日 我抽空去华山高中脚下的邮政局,贴上邮票,如同投稿一样投进了绿色邮筒。我忐忑不安的等待着她的回复。 直到华山高中元旦当天文艺晚会进行完毕,我也没有收到柳海燕的明信片,对待晚会的表演节目毫无观看兴致了。高二各班巡回演出比赛,唱的歌曲如《信天游》、《黄土高坡》等,我只懂大体音律,不清楚歌词和曲名。 元旦过后两天,印刷完毕完《萌芽报》,何春蕾对我说: "明天是星期天,县文化馆举办文学讲座,邀请著名作家桑长河来天水县给我授课。你去不?听课费每人5元。" "不是无偿授课吗?著名作家也沾染了铜臭味。"我想婉拒不参加。著名作家创收,竟然冠以授课名号剥削文学爱好者,我不想参加,主要是不愿缴纳五元听课费。 "柳海燕组织的,昨晚从学校打电话到我家里告诉我的,"何春蕾说。她父亲是县公安局副局长,家里自然专线电话。 "好吧,我参加,"我勉为其难的样子,内心里狂喜得不能自制,表面上仍是冷漠的样子。 "我们在哪里集合?" "明天八点半在天师门口集合,九点前到县文化馆"。 当天下午,我把从家中带来的小麦去粮所买了一半换成钱,另一半到学校食堂换成饭票。 1988年1月4日,星期天,我早晨去食堂用饭票买了一个馒头,从茶水炉打了一瓷缸水,在教室简单就餐,就去车棚取出自行车,骑车出校门去天师门口会和。 一路上,我一直处于亢奋中,浑身轻飘飘的,如同腾云驾雾般。又能见到柳海燕了啊!见面的借口不失光明正大:著名作家授课,文学爱好者组织听课! 天师门口,何春蕾、孟如仙两人早已到达,我们简单地打个招呼,静候着。我努力控制狂跳的心。 终于,柳海燕从师范学校门口走出来,那时旭日东升,早晨的灿烂阳光将一个美丽花环罩映着她,柏油公路因她的出现而显得宽敞明亮。 看到柳海燕,我再一次想到了女神转世,想到了月宫的嫦娥。她是完美的,通体散发的魅力是清纯、自然、毫无矫揉造作的。她身边那个戴眼镜的女伴,以及美女同学何春蕾、孟如仙在柳海燕的近前顿时黯然失色。 我的眼里只有她,心胸顿时变得开旷和通亮,那些学习、生活、单恋的烦恼刹那间烟消云散。 "你们早来了啊,不好意思让你们久等了!"柳海燕推着自行车,快步迎过来。 何春蕾、孟如仙上前一步,象征性迎接。我双膝战抖,呆立在原地纹丝未动。她仍然是那么雍容高贵、娴静自然的神态。 "这是我的同班同桌同学,邢云桂,"柳海燕站在中间,给我们互相介绍,"这三位是华山高中的秦鹏、孟如仙、何春蕾,《萌芽报》的主要编委成员。" 介绍完毕,柳海燕推着自行车,带头从天师门口的陡坡下到公路上,她回头示意了一下,率先骑上自行车,带领我们去县文化馆。 天水县文化馆和县妇幼保健医院、县保险公司成对过布置,我们进门左拐,上了一个五层楼房,进入一个教室。 教室内,已经有很多人早到,各自占据了听课有利的位置。柳海燕的女伴邢云桂走过,很多人皱眉、擤鼻涕、作窒息状。 我这时才明白刚才自己闻到的难以描绘的怪味原来是邢云桂身上的狐臭味,听课的人们纷纷起座,离她的座次位置避而远之。 唯独柳海燕毫不嫌弃地陪伴在她身边,泰然自若地笑谈。室内的男女纷纷侧目柳海燕的美貌,却没有敢过来和她作紧邻。 众目睽睽之下,我径自在柳海燕、邢云桂的身后一排坐下,紧邻着,毫不顾忌邢云桂身上难闻、令人窒息的狐臭味。 九点,天水县文化馆馆长严科陪同著名作家桑长河进到教室。他简单讲述了一下桑作家的创作经历、代表作等,就坐在了教室后面一排。 "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共同学习小说的构思、创新、伏笔、悬念等写作手法。" 桑作家站在讲台上,回头用粉笔写下四个大字及加上书名号:《鸳梦重温》, "《鸳梦重温》是美国作家美国詹姆斯?希尔顿的小说,米高梅电影公司改编拍摄成同名影片《鸳梦重温》,我从小说、电影两个表现形式来解析写作要素。小说、电影首次采用片面失忆构成冲突、推动发展的手法"他给我们生灵活现地讲述了《鸳梦重温》的故事情节和要素。 由于是第一次在先文化馆听文学讲桌,我全神贯注听讲,对《鸳梦重温》的故事情节印象深刻,历久弥新。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富家子弟查尔斯?雷尼尔在一次战斗中,因为炮火轰击造成脑震荡昏迷,苏醒后失去了以前的全部记忆,他不知道自己是谁,也无法与家人联络。他住进了精神病院,在那里人们都叫他史密斯。 战争末期,精神病院里很多病人被家属认领接走。查尔斯也渴望有家人来认领,但一次次被认领未果,他有点绝望,于是在停战日那天,趁着漫天大雾,他逃离了精神病院。 在一家小烟店,他邂逅了巡回剧团的波拉,波拉美丽善良、泼辣豪放,她看到查尔斯有语言障碍并且失忆,身体虚弱,生活又不能自理,好心的波拉顿生怜悯之心,她伸出了援助之手。精神病院在到处找查尔斯,巡回剧团又不愿带他走。波拉不忍心撇下查尔斯,毅然辞去演员工作,带查尔斯来到乡下疗养。 在波拉的细心照料下,查尔斯的病情迅速好转,逐渐恢复了自理能力。他开始写文章,给报刊投稿并获得成功。朝夕相处,他们产生了爱情。波拉义无反顾地与查尔斯结为夫妻,开始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一天,报社来电报邀请查尔斯到利物浦商谈到报社任职事宜夫妻两人喜出望外,查尔斯即日整装,告别了产后不久的妻子和刚出生的儿子。谁曾料到,自此一别命运巨变! 来到利物浦,查尔斯在去报社的途中因下雨路滑不慎摔倒,头被出租车狠撞了一下。这场车祸又一次改变了他的命运。查尔斯突然恢复了对三年以前生活的记忆,知道了自己的名字全称叫做查尔斯?雷尼尔,是英国一位著名实业家的儿子,但同时,他却失忆,把与波拉共同生活的三年忘得一干二净。唯一能够与这三年生活紧密相联系的仅有他口袋里的那把房门钥匙,但他记不清这把钥匙是哪里的,又怎么会在他的口袋里。他的记忆犹如两扇闸门: 一扇打开了,另一扇却关死了。 由于恢复了以前的记忆,查尔斯回到雷尼尔家族中。他有魄力,有出众的经营才能,很快便在实业界名声鹊起,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他的照片和事迹亦常见于诸多报刊杂志。 丈夫一走便杳无音信,波拉大病一场,加上期间又痛失爱子,境况十分凄惨。为了寻找丈夫,她花光了所有的积蓄,做过各种工作。她设法找到了精神病院的医生,医生断定她丈夫不是有意遗弃她,问题在于他的记忆障碍。 对爱情执着的波拉饱尝人间苦难,历经艰辛,自强不息,始终没有放弃对丈夫的寻找。在一家公司当秘书期间,她偶然从杂志上看到查尔斯的照片和事迹介绍,她便化名玛格丽特,择机应聘来作查尔斯的私人秘书,。 遗憾的是,波拉本人的出现并未能使查尔斯恢复记忆。波拉工作勤奋,对查尔斯体贴入微,渐渐赢得了查尔斯的好感和信赖,成了查尔斯须臾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在为查尔斯工作期间,波拉注意到查尔斯时常把玩那把房门钥匙,断定查尔斯就是自己的丈夫,知道他仍然旧情未忘,只是失去了对那一段生活的记忆。波拉多次想方设法促使查尔斯回忆起对那三年生活的记忆,但每次都不能奏效,怎么努力也没有结果。波拉深感伤心、绝望。 时光飞逝,世事巨变。查尔斯和波拉各自都不乏爱慕他们的追求者,但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真爱依旧。 美丽沉稳的波拉一直为查尔斯公司拉里先生以及精神病医生贝尼特所钟情。然而对他们的爱慕,波拉只能给予信任和纯洁的友谊作为回报。她怀着对丈夫专注执着的深厚感情,坚信丈夫终有一天会恢复记忆,重续前缘。 成熟稳健、事业有成的查尔斯是姐姐继女基蒂的追逐目标。基蒂还是个中学生时,就疯狂地爱着他。查尔斯也很喜欢年轻漂亮、充满活力的侄女。几年后,基蒂大学毕业,出落得愈发美丽动人。在基蒂不停的攻势下,查尔斯终于向她求婚了。基蒂喜出望外,却又不敢相信。婚期将至,他们来到教堂选婚礼赞美歌。熟悉的旋律令查尔斯神弛心往,尽力去捕捉那埋藏在记忆深处的情感,聪明敏感的基蒂顿悟,自己不是查尔斯心中深爱的那个女人,于是痛苦而果断地与他分了手。这无疑深深地刺伤了查尔斯,他意识到自己是个心理不健全的人,苦苦思索这一切必然与那段失去的记忆相关。 为了寻找那段忘却的生活,查尔斯不辞而别,只身来到利物浦。波拉也赶来帮忙。在波拉的提示下,他们来到查尔斯住过的旅馆。面对自己留下的衣物行李和曾用过的假名,查尔斯却毫无印象。波拉的努力又一次失败。 不久,在波拉的帮助下,查尔斯当选为国会议员。总感到波拉似曾相识而不能确认的查尔斯意识到波拉将会成为他事业上的好帮手,遂向波拉求婚。波拉为了唤起他的记忆,找回他们之间的真爱而答应了他,再度与他结婚,但各居一室,互不干涉。有点虚凤假凰的味道。 一晃三年过去了,这样的生活仍不能使查尔斯恢复记忆,波拉十分痛苦和伤心,于是决定暂时离开查尔斯,到国外旅行。临别前,她有意告诉查尔斯,她出国前,要先去一个乡村看看,自己曾在那里有过一段很幸福的生活。当波拉在乡间凭吊过去的幸福时光时,查尔斯为解决罢工问题来到了当初和波拉相遇的城镇。罢工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天开始下起了大雾,查尔斯要买烟,下意识地来到小烟店。奇迹出现了:大雾,小烟店,街道和精神病院慢慢使查尔斯回想起昔日的情景,记忆里那扇紧紧关闭的闸门终于开启了。 查尔斯沿着过去的足迹,来到和波拉共同生活过的乡间白色小屋前,久久地沉思着。他拖着沉重的脚步向门口走去,推开木栅门,发出"吱呀"的响声。耳边回忆回响起他原先的心声:"铰链该上油了。" 査尔斯走进小院,一株桃树枝梢擦过他的头发,娇艳的桃花瓣零落飘洒。耳边再次回忆回响起他原先的心声:"这树枝该修了。波拉的回复:"不,这很美。" 查尔斯忧伤地走到小屋门口,从口袋里取出那把掏出那把令他百思不得其解的钥匙,插进钥匙孔一旋,门"砰"一声打开了。突然,身后一声耳熟的呼唤声: "史密赛!" 波拉气喘吁吁地正站在木栅门边,含着满眶热泪。她向査尔斯跑去:"史密斯,……喔,亲爱的。" 査尔斯听到"史密赛"的叫声,猛地转过身,记忆的闸门完全冲开了。多年来压抑在心头、寻找不到的答案,终于凝聚成一个熟悉的名字: "波拉!" 査尔斯热泪夺眶而出,快步向前。在桃树下,两人百感交集,含情脉脉地互相凝视着,仿佛过去了几个世纪,猛然又回到现实生活中。他们紧紧地拥抱着,热吻着,受到震荡的花辧纷纷洒落在他们的身上。 最终,夫妻二人以波拉和史密赛的身份相认团聚,鸳梦重温。我在下面听得热泪盈眶。爱情是人类最美好最纯洁的感情,是 古往今来文人墨客讴歌的一个永恒主题。特别是在查尔斯没有家庭背景,没有固定职业,没有社会地位,没有稳定收入的形势下,波拉义无反顾地毅然辞职照顾他,爱上他,与查尔斯结为夫妻,是我最佩服的爱情纯洁。伉俪成就夫妻,一生患难与共才是爱情。 接着,桑作家进行《鸳梦重温》的赏析讲解,我却走神,近距离不露声色地暗中注视着柳海燕的脸庞、发型、身影等,以飨双目,秀色可餐。 对于桑老师的赏析讲解,我一知半解,毫不在意,只顾偷窥柳海燕。直到报考省艺时才后悔莫及。 听课完毕,柳海燕起身,从书包里拿出一张明信片,"不好意思,秦鹏,元旦有事没有给你及时回复,我今天送你一份明信片,为我的迟到说声对不起!" "没有关系的,柳海燕,我预知你可能忙。"我连名带姓称呼柳海燕,声音断续不连贯,双膝再次剧烈战栗。 她们四人在前面结伴走,离开了教室,我留在最后,展开了明信片,上面是她隽永、清秀的楷体字,比孟如仙的字体有过之而无不及。上面题词为: 秦鹏诗友: 我们都是漫步在沙滩捡拾贝壳的青年,幸运者能偶尔机遇下能捡取到珍珠宝贝,大多数人只能捡取到空壳,但我们不要悲观丧气,也不要怨天尤人,尽我们的所能争取,至于回报就交于命运的安排吧。 柳海燕 1987年1月1日 我激动万分,把明信片珍藏般放在我的书包里,将它和合影照片放在一起。当时,我有一个超级浪漫的想法:我要将明信片和合影照片珍藏收存,几十年后,我们有机会重聚,当着柳海燕的面拿出来,抚今追昔,是何等的浪漫和惊喜啊! 可惜,1989年4月清明节我因为和鄢展新打架殴打被学校开除,我的书包在学校教室抽屉内没有带回家,以至于那张明信片和合影照片不知所踪。每每想起,无不遗恨难受。 此后,每月一次或两次的县文化馆文学讲座机会,简直成了我的狂欢日。县文化馆也成了我新增的爱情圣地! 每次,我能光明正大地看柳海燕几眼,就心满意足,快乐好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