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也在五月五日过节。但这个节日不是为了纪念屈原,而是纪念一位叫年息的姑娘。年息是清代人,她聪明、美丽。 火神看中了她,便强掠她为妻。年息宁死不从,结果被火神活活烧死,她的骨灰撤遍了山间田野。没想到第二年五月,在撒过骨灰的大地上,到处开满了绚丽的杜鹃花。为了纪念她,人们把杜鹃称为年息花。每年端午这天的早晨,满族人便采摘年息花朵,用花瓣上的露水清洗眼睛。据说可使双目格外明亮,一年里不会闹眼病。 端午节,是满汉共俗。但是,满族过端午节并不是纪念屈原的,而是祈祷"解瘟"的。在满族中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很久以前,天帝派大臣下凡察验民情,五月初五那天,天帝大臣装扮成一位卖油的老汉,吃喝着:"一葫芦二斤,二葫芦三斤"大声叫卖。这时大家见有便宜可图,纷纷争先抢购,惟独有一位老者不仅不买,还告诉卖油的老汉算错账了,要赔本的。 当然,油一会儿被抢购完了。此时,卖油老汉尾随那个不买油的老头,对他说:"你是个好人,今晚天上瘟神要降瘟灾,你在自己的房檐上插上艾篙,可以躲过瘟灾。"说完卖油老头消失了。这时老头走家串户告诉村里的所有人,家家户户都要插上艾篙。天上的瘟神一看家家插着艾篙,没法降瘟灾了,全村人的性命都保住了。这个故事当然是一种附会。但是我国农村五月份发病率较高,而艾篙之类又有驱蚊虫之药效,插艾篙防病是民间常见的风俗。在东北的满族聚居区,还有"踏露去病"图吉利之俗。这时男女老幼都到郊外踏露水,用露水洗脸、洗头、洗眼,相传这天的露水可避免生疮疖、闹眼病。 《奉天通志》载:"是日,(满族)人家檐端皆插蒲艾,门上悬纸葫芦,食角黍,饮雄黄酒,小儿女颈腕缠五色丝线又以黄布制小猴,青麻制小帚,佩腰际。午张盛宴,名曰过节。"这一天人们要在天放亮前就起床,赶在太阳出来前去山上采艾蒿。然后在太阳出来时到麦地里捧露水洗脸,老人说这样做一是精神愉快、体壮勤劳;另外一年不闹眼病,顺当。采回来的艾篙在门窗上面都要插上一缕,以防各种害虫、瘟疫进屋。还有人用艾篙编成辫儿盘上,晒干后在屋内点燃,驱蚊、赶蝇、灭菌、消除异味儿等。这天还要在屋内挂各式各样的葫芦。早晨要吃煮鸡蛋,中午或晚上要吃"哎吉格悖"(饺子)或是钻糕,以后受汉人影响又增加了吃粽子的习俗。汉族过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满族过端午节,是歌颂诚实善良的。满族人关后,敬重屈原,也包粽子。但仍保留插艾蒿,喝朱砂酒,以避邪疫之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