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央视春节晚会小品里有段著名台词,让大家印象深刻——喜剧小咖说:"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人死了,钱没花完",大咖淡定地回答:"……更悲剧的是人活着,钱没了!" 这段对话让大家哈哈大笑,但是笑过之后却隐隐担心:自己以后有没有足够的钱养老? 对于70后、80后来说,现在开始考虑养老的事情,并不夸张。毕竟,我们都要面对如何体面地老去的问题,谁都不希望以后"人活着,钱没了"。 中国人延续千年的传统是养儿防老。直到最近几十年,社会保障体系逐渐完善,这种情况才有所改观,城市居民基本实现了靠国家社保体系养老。现在社保覆盖率更高了,农村务工人员也必须交社保,相信以后"老了就没有收入"的情况会好很多。 不过,另一个问题也出现了: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渐入中年,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同为独生子女的一对夫妻,往往需要赡养四位老人,养老问题会越来越突出。 相关数据预测,2050年,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达到4.87亿,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那个时候,70后、80后才刚刚开始退休生活,在人口老龄化加剧的那时代,我们的老年生活能有保障吗? 汪峰演唱的歌曲《春天里》那句"如果有一天,我老无所依,请把我留在,留在這春天里",唱出了现代人对"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的不安与担忧。 想体面地老去,必须提前规划,未雨绸缪,做好养老准备。 首先,社保必不可少。有了社保,每个月起码有一定的收入能保障我们基本的生活,不至于"老无所依"。即使遇到通货膨胀,相信退休金也会跟着涨,不会让我们饿肚子。 不过,仅仅依靠社保还是不够的。它能让我们解决生存问题,却不能保证你过得更好。在年轻的时候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自己的养老保障,是最可行的办法。比如,买一些保险。 买保险最大的作用是避免因病致贫。导致"人活着,钱没了"的因素不少,大病是头号大敌。有人总结说,70年代看病,两只鸡就够了;80年代看病,一头猪就够了;90年代看病,一头牛就够了;00年看病,要卖房卖车;而现在看病,倾家荡产都不够。这并不是夸张。买了保险,等于给生活加了一道保障。 "以房养老"也是一个思路。人口老龄化渐趋严重,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的房子可能越来越不值钱,核心城市因为有医疗和教育等资源,房子依然是稀缺资源。养老的思路,有多套房子的可以当包租公,也可以把房子"以大换小"套出一笔钱。 当然,当前更重要的是提前积累财富,为养老做准备。唯有如此,才能避免将来"老无所养",或者只能靠儿女赚钱给自己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