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的设计守则之一:从不默认用户是聪明人,才能依此去设计清晰简明的用户体验流程,及尽可能地降低用户操作成本,提供舒适的体验。 从今天打开瑞幸的界面说起,它是这样子的: 这个体验是不好的,因为我需要想一下,"嗯?0件是什么意思?" 然后反应过来,"哦这里是直接读了用户的购买数量,是什么就显示什么。" 我姑且是个PM,所以能够理解这个逻辑。如果用户也没有这个思维呢,他可能就会想"0是什么意思?0就是没买过吗?"更糟糕的,用户可能直接认为这里是个bug。 所以我在这个基础上做了优化的一版文案: 当用户暂无消费时——"你本周还没有购买任何商品哦,消费5件即分500万现金"; 当用户有消费而数量不足5时——"你本周已购x件商品,再消费{5-x}件即分500万现金" 当用户消费数量大于等于5时——"你本周已购5件商品,周一即分500万现金"(该条应仅在周一前出现一次,周一当天出现一次) 为什么这样做呢?就要谈谈我的一些经验了。 首先,什么是用户体验?我的理解是用户使用产品时直观的感受,好用/好上手/愉悦/苦恼/气愤等都算。 其次,什么叫舒适的用户体验?我认为是用户使用的过程中没有觉得不舒服,我总结的使用中不舒服的感受包括但不限于: 我在哪里?我怎么回去刚刚的地方? 我找不到我要的功能。 这里是个按钮吗?能点吗? 我刚好像点了一个按钮,但我不知道是哪个了。 我刚好像保存了,我保存了吗? 为什么眼前出现了奇怪的东西? 为什么我都填完了全部的信息才告诉我不能提交?不早说? 关于第2条,以Safari为例,我找浏览器设置的时候,Mac官网的指导说明是"从Safari里选择偏好设置即可",但视野可及之处都看不到这个按钮在哪里。最后发现要先从上方边框处点击右键,从弹出菜单里选择工具栏,再把设置从工具栏里拖出来,才可以用。本来一步能完成的事情变成了四步,且它真的很难找。 关于第7条,点名批评菜鸟裹裹。春节期间我从小程序里寄件的时候,填完了全部的信息之后才收到弹窗说春节期间没人取件,那你们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弹窗这条信息呢? 综上问题,我归纳了一些设计中使用的原则。 最核心的是,用户不是聪明人,用户不会主动做推理,用户也很懒,因此务必提供明确的信息,让用户清楚他上一步在干嘛,现在在干嘛,下一步要干嘛。我给这条原则的命名是,"不要逼我思考。" 具体到实践中,拆分如下: 明确用户可以执行的操作。可以点的地方,要明确这里是可以点的。可以利用鼠标悬停时的小手标志,或按钮颜色的变化。不能点击的地方,或用户没有权限使用的地方,就通过置灰等形式示意这里是禁用的。 明确在操作中的对象。用户选中的对象,要明确告知这里是被选中的。不要想当然地认为他自己选的就一定知道哪个是自己选的,用户很健忘。可以用样式变化与其他未选中的部分区别开。 提醒执行过的操作。用户做过的操作,一般要设置提醒,比如刚刚保存了什么什么文件,那么可以弹窗或者弹文字提示,保存成功之类的。 尽可能减少操作步骤,缩短用户路径,能用两步完成的事就不要设置成三步。比如上一条中设了弹窗,而这个弹窗不需要用户反馈什么,那就可以做成2s后自动消失的,不然用户还要多点一下来关闭,就肯定提高了使用成本。当你不确定用什么样式时,可以试试比较每一种样式下用户的操作步骤数量。 尽可能使用通俗的语言。用户不都是程序员或者PM,不是所有人都看得懂404,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代码中的序列是从0开始而不是1。因此给到用户的各类文案提示,都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例如上面说过的瑞幸的弹窗。 尽可能地简洁。不要把所有内容都加粗放大加颜色再闪啊闪啊,当你突出了所有内容的时候,就等于什么内容都没突出。所以当页面上信息过多时,用户其实一条信息也看不见。例如拼多多的秒杀区 不为复杂而复杂,不为创新而创新。有些同行可能觉得老几样没什么意思,热衷于创造新的轮子。但形式只是辅助完成目的的工具,它永远不是目的本身。 另外的小tips,在自己完成了一版设计后,尝试把自己置于完全小白的用户角度去使用你的产品,看看是否有困扰的地方出现,以保证产品的易用性。如果转换视角有难度,它也确实有难度,可以找不熟悉自己工作的朋友帮忙试用一下,这方法很快也有很效。 最后总结也是强调,设计时应秉着不聪明用户的基本原则,去考虑怎样给他最清楚明了的信息,让对方一眼就知道他在干什么,或者去考虑怎样在他第一眼就抓到他的注意力。 在这个过程中,要试着尽可能清空自己的脑袋,从小白的角度去体会第一眼的感受,把这个感受记录下来并做分析,你的产品体验舒适度就一定不会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