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是一本由傑佛瑞.尤金尼德斯 (Eugenides, Jeffrey)著作,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出版的平裝图书,本书定价:152.00元,页数:6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性》精选点评: ●小说整体上还是写的蛮有意思的. ●質跟量都是鉅作。 ●比較喜歡前面他祖父母從希臘來到美國那段… ●前面很赘述,中期后又可看性 ●滿分之作! ●還在看, 翻譯有時怪怪的..整體而言不錯..後面有點拖戲 ●雖然書十分厚重,但文字間卻散發著一股令人著迷的魔力,更勝百年孤寂 ●《中性》的悲傷這麼沉是因為作者筆尖不帶血,用歡笑與細瑣的荒謬 不斷撲陳,然後筆尖一停,突然寫出事實。 ●想读原版 ●太順暢太好讀了,以至於讀豎版繁體都讀得飛快。最打動我的是尤金尼德斯的動機——雖然背景橫跨了幾個世紀和兩個大洲,但仍然在誠懇地講一個普通又特別的「人」的故事。「我經常描寫一些有點怪誕的事物,而且我總讓這些事物變得不再奇怪。我的意思是當你讀到這個故事時,你會覺得變成一個兩性人是我們大家都有可能經歷的事情。」 《中性》读后感(一):地中海背景的人才能寫得出來 《中性》的悲傷這麼沉是因為作者筆尖不帶血,用歡笑與細瑣的荒謬 不斷撲陳,然後筆尖一停,突然寫出事實。事實的筆很淡,不流血不 濫情,但與荒謬落差太大,反而更加疼痛。把書拉近一看,卻又偏偏 發現那人那情那景皆在身邊,故事雖然在遠方,卻絲毫不具異國風情。 ---2007七月底 《中性》這個故事或許要有地中海背景的人才能寫得出來,看作者的 書像在看庫斯托力卡的電影,又像是所有古老民族的共通回憶,他們 的故事看來不太進取、不太光明,沒有雄心壯志,也沒有企圖心。或 許是看過太多災難也經歷太多悲傷,再也沒有辦法有純粹的感情,於 是悲傷的情節讓人感到荒謬發笑,看起來似乎是喜劇的情節卻讓人掉 下淚來。又因為歷史太長,事實似乎不再那麼像事實,幻想也不再那 麼幻想,神話當然就變成了人話,在自己身旁。---2007八月 閱畢 《中性》读后感(二):叙述的艺术为流淌的故事和深邃的思想穿针引线 看完了美国作家尤金尼德斯的小说《中性》,历时数月。有些话想说,不过不多,因为小白对此书的评论不错,就拿来收藏了。实际上,正是今年六月份看完《读书》上的这篇文章之后我才购买和阅读的此书。这本书厚达645页,真的和砖头一样厚,这样的厚度在现代小说中显得笨拙而可怕,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他的叙述始终能抓住读者的兴奋神经,这就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所在,也可以说是能够获得普利策奖的文学价值所在吧。文学始终要以最基础的语言美学来确立自身的艺术高度,否则文学尤其是小说将失去自己的本体;不管是僵化成图解意识形态的论文模式还是沦为《故事会》般的仅仅看热闹状态,都是文学的陷阱。人的内在生命感受在要求着文学要具备伟大的艺术性。从这个角度来说,《中性》的确给中国的写作者们过了一回极大的眼瘾,也带来严肃的思考:国内那些失落的"先锋文学"可以重新找到自己的坐标和定位,因为叙述的艺术应该是如何为流淌的故事和深邃的思想穿针引线。作家们应该去把这项技艺练就到炉火纯青的地步而不是遭遇到形式实验的瓶颈之后就全线溃退。 《中性》读后感(三):人生的轉折點 作者生於美國的底特律。其袓父母為從小亞細亞來的希臘移民,父親生於美國,然而母親也是外國移民的後裔。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使得作者可以寫出與他自身經驗類似的主人翁-尤金尼德斯。 文章先從主人翁的祖父母到父母開始交待,描述著主人翁變異基因的歷史,再將主人翁的現在式穿插其中,來貫串整個故事。 故事很清楚的介紹了許多的人物(我介紹的太清楚,顯得有點繁瑣),並描繪出主人翁性別轉變開始的心路歷程與往後的經歷,以及主人翁因身體的特別(中性),所造就的感情觀,以及與女性相處的悲哀。 不錯的故事,雖然我們應該是不會有這樣的經驗,但也許可以讓我們更瞭解目前在電視上,甚至是我們周遭中性人的心情與歷程。 大頭的blog:http://blog.roodo.com/hammercem 《中性》读后感(四):《中性》要不要拍成電影? 《中性》。應該是我身平第一次,讀完那麼厚的文學書。起初不怎麼能夠讀得下去,在參與小小書房的《中性》讀書會後,才慢慢進入狀況。由於故事橫跨三代,又從希臘到美國,細節頗為鎖碎,加上作者尤金尼德斯鉅細靡遺的敘述,讀的時候,沒有一點耐心,實在是無法繼續下去。還好沙貓教了我一招,「把它當成電影看」,我才能夠翻過一頁又一頁,到最後那一刻。 畫面,是我最喜歡《中性》的部分。我只差沒有拿筆把它一行一行改成劇本,主要是尤金尼德斯在寫的時候,就像電影畫面一樣,每個場景的交代,都用鏡頭先走一遍。讓你先從已經很習慣的電影畫面,走進人物的對話裡。我很喜歡用畫面來跟著故事進行,所以只要能想像的出來,便能快速的跟著故事走。 只是這個繁複的故事,總是不斷的在倒序,然後,倒序裡又還是有倒序。起初,你以為應該可以很有系統的歸納他的故事的時間性,記得大大小小的名字和細節。但沒過多久,便會發現,還是不要企圖從故事裡,去畫那麼一條軌跡,於是隨著他的時間軸往前往後,誰出現了、誰消失了,誰又跟誰怎麼了是因為之前發生過什麼…… http://www.sun-line.idv.tw/blog/?p=342 《中性》读后感(五):對人種平等有更高明見解的小說 這是一本以中性為題討論人性的小說. 從祖父母開始講起的家族史, 媲美馬奎斯的百年孤寂. 如果要選的話中性比較好看. 近代的科學終於開始了解基因對生理上的影響是會影響到心理, 而且環境也會影響到心理. 心理則決定了一個人的行為與思考模式. 面對非我族群的嫌惡意識雖然是很本能的感覺, 不容易排除. 但是透過壓抑的方式存在淺意識裡反而更容易成為衝突的源頭. 小說的主角是一位雙性人, 裡面用一些希臘神話與自己了解的希臘故事漂亮的對主角的人生際遇作穿針引線. 每一段都經過精心修飾與銜接. 難怪要九年才能完成這本書. 比起同性戀對社會控訴的哀號聲. 雙性人才真的可憐, 基因跟別人不同就被稱為缺陷確實有點過份. 這跟取笑別人膚色或智商一樣的愚蠢. 不過也沒那麼嚴肅, 在不傷到別人尊嚴的前提下, 很多的性別笑話確實是很好笑沒錯. 書中很成功的包裝雙性人的心路歷程. 看得懂的人, 應該會對更多的非我族群有更大的包容跟忍耐. 包容跟忍耐的意思是, 本能上的反應是很難控制的, 就像有人不喜歡吃青椒跟大蒜, 你可以敬而遠之, 但沒必要去傷害他們的尊嚴. 這個世界很大, 可以容的下所有的人. 作者文筆流暢, 幽默. 不過用典頗多. 是悲喜交參的人生故事. 但結尾實在有點看不下去. 跳了幾頁. 因為覺得作者寫到後來變得很芭樂了.沒有一開始精彩. 如果要主角老爸在他最失意的時候掛點. 應該要在他們父女之間多一點親情互動累積情緒, 然後在父親死掉的時候讓主角受到更大的打擊. 更扯的是害死他老爸的還是主角的姑丈, 職業是個神父. 對一個從小立志當神父的人, 我不相信他的環境會讓他有能力做到書中所講的犯罪. 恩..我只是雞蛋裡挑骨頭..不要太在意. 但畢竟這本書很強調基因跟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 宗教與儀式對人的制約能力比大部份的人所想像的還大. 這種劇情安排實在很難接受. 沒有人批評這段我覺得對從事宗教工作的人是種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