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如何做一枚好领导


  温乎曰: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1:
  历史上有些很诡异的事情。   有些皇帝、大臣做了很多工作,一生兢兢业业,忙的几乎没有个人生活,史书评价为"千古一帝"、"能臣干吏"等等。   他们的功业让国家走向富强,甚至之后的很多年里,国家依然受益。   但在某些人口中,却是另一个样子。   他们不认可能干的君臣,觉得这些人配不上很高的评价,一旦提起这些人,必然要破口大骂,不骂出狗血不算完。   这些君臣的代表是秦始皇、汉武帝、朱元璋、张居正......后面还有一大串名单等着排队。   而另一些君臣的评价却很好。   这一类君臣倒不是不作为,其实他们也做的很好,只是没有前一类君臣的作为宏大而已。   这一类的代表是刘秀、赵匡胤。   后人说起这哥俩,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发自肺腑的夸刘秀是完人,赵匡胤宽宏大量,简直是天选之人。   平心而论,刘秀和赵匡胤的功业,比不上秦皇汉武,如果《沁园春》不是为了押韵,很可能把宋祖换成明祖。   他们的成就对比也很明显。   秦始皇的遗产用了2200年,汉武帝把王朝推向四海,明朝有朱元璋打基础,甭管后来的人怎么折腾,硬生生挺了276年。   而东汉和北宋的实际寿命,只有160多年。   一批被骂出狗血却功业辉煌,一批被当作小心肝宠爱,王朝却命运多舛。   看来人人都说好的领导,未必是好领导。   大家都在骂的,也未必不好。   2:
  挨骂的皇帝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随便动别人的奶酪。   比如秦始皇。   关东六国的变法不彻底,战国末年依然是分封占主流,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把关东六国打的稀里哗啦,一统天下。   哥们居然把分封彻底废除了,一句软话都没有,各路学者大臣怎么劝都没用。   这得砸掉多少人的富贵啊。   而且各地的郡守和将军都是秦人,其他重要官职也不许六国遗民染指,对于世代富贵的人来说,这是绝对不能忍的。   折腾权贵也就算了,穷老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   什么修驰道、筑长城、打匈奴、戍边塞......老百姓不能好好在家种田,日子很苦逼的。   所以秦朝灭亡后,史书承认秦始皇的功业,但也要把错误说清楚,甚至有很多夸张的成分。   再经过民间野史的添油加醋,一个暴虐无常的非人类形象就很丰满了。   汉武帝也一样。   本来各地诸侯王的日子很滋润,要权有权要势有势,每天唱"我的地盘我做主",经过汉武帝的整顿基本蔫掉了。   几十年来,长安朝廷一直由开国功臣执掌,大家轮流坐庄玩的美滋滋,他非要搞内廷架空大臣,还要提拔一堆寒门子弟。   到汉武帝晚年,哪有什么开国功臣呦。   略输文采的秦皇汉武,砸了无数人的饭碗,后人不仅在史书中给与批评,还编了很多段子消遣哥俩。   意思很明了。   他们都是坏种,千万不能学。   虽然秦皇汉武承受多年骂名,但秦汉的真正强大,也是从他们开始的。   3:
  那些受人爱戴的皇帝,往往是好人。   刘秀在年轻时立下志愿:"仕官当做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   起兵以后为了拉拢队友,不得已立郭圣通为皇后,可后来还不是废掉郭圣通,扶持阴丽华做皇后么。   他对云台二十八将很好,没有太过分的苛责,大体上一辈子相安无事,即便不让列侯做高官,依然保留爵位随时顾问。   天下豪强也没什么管。   其实刘秀想丈量田地的,但是由于豪强反对而作罢,除了零星处罚几个犯错误的,总体来说其乐融融。   对了,功臣们也是豪强的一部分。   皇室和豪强互相联姻,东汉的皇后基本出自阴、窦、梁、邓等几家人,三公将军不外乎出自几家大豪强。   刘秀践行了有钱大家赚的思路,大家捆绑在一起,能过一天是一天。   其实北宋和东汉很像。   赵匡胤在"陈桥兵变"以后,依靠各路诸侯的支持,开开心心回到开封称帝,为了保住皇位,最大的"恶行"就是杯酒释兵权。   他正大光明的承诺:   "你们回家多买点田和美女,多生儿子多留家产,不好么?干嘛非要苦哈哈的上班呢。"   很多禁军将领都回去了,只留下不会威胁皇位的小字辈继续干活。   攻破南方各国以后,官员和土豪基本保留,为了控制南方,北宋不得不增加官职数量,用来安排开封派去的人。   所以从一开始,北宋朝廷就不强势。   把北宋折磨到死的冗官、冗兵、冗费,也在开国之初就窥见端倪。赵构幸亏成了漏网之鱼,要不然靖康之变后,北宋就没了。   从东汉立国到董卓进京,164年。   从陈桥兵变到靖康之变,167年。   刘秀和赵匡胤的美名,是以国运衰落为代价的,个人美名背后是千万人的尸骨和血泪。   4:
  说到底。   不论之前是什么人,一旦做了皇帝,便站在天下人的对立面,"孤家寡人"不是一句空话。   这个位置上要的是有效管理,而不是嬉皮笑脸的和事佬。   领导和下属"你好我好大家好",看起来一团和气,十分人性化,但换来的是工作推不下去。   而且为了照顾大家的情绪,很多时候不愿意、不敢撕破脸皮,最终的结局就是敷衍了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他们逍遥快活一辈子,却给后人留下烂摊子。   那些能做事敢做事的人,总是伴随着骂名滚滚,但从另一方面看,他们也时刻伴随着鲜花和掌声。   用在皇帝身上,则是誉满天下,谤满天下。   有人骂不代表是坏人,没人骂也不代表是好人,唯一的评价标准是功业。   在很多语境下,好人意味着无能,佛系的意思是争不过,大家都喜欢这样的领导和同事,十分反感严厉能干的。   人心都有惰性。   只要能欺负人,谁都不想做被欺负的,真的遇到"佛系的好人",可不是要使劲夸奖么,号召其他人也佛系一点。   任何事都有正反两面。   做皇帝必备"菩萨心肠"和"金刚怒目"两种面孔,在不同场合、不同事情用不同的面孔,比如秦皇汉武、朱元璋。   只有"金刚怒目"是暴君,活不了几集的。   只有"菩萨心肠"是无能的好人,可以活的很长久,却折了子孙的寿。   比如宋仁宗,堂堂皇帝居然可以唾面自干,可以说他宽宏大量,但从做领导的角度来看,这叫没有威严。   既然没有威严,也就没人害怕,事情更推不下去。   汉宣帝说的很明白:   "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   做为普通老百姓,我们自然要做好人,也希望身边都是好人,但是不能用普通百姓的视角衡量帝王将相。   一个是受管理者,一个是管理者。   他们做了无能的好人,普通百姓就要吃苦,他们挨了骂,普通百姓才有机会做好人。   天子不与庶民同,就是这个道理。   5:
  做一枚优秀的领导,朱元璋是典型。   朱元璋做了一辈子苦哈哈,当皇帝以后最爱的翡翠白玉汤,是当年要饭时尝过的美食。   他的后花园里没有花,只有蔬菜。南方上供好吃的大米,他留点种子洒在后花园,第二年就不用官员上供了。   朱元璋对百姓有菩萨心肠,苦口婆心的告诉他们怎么种棉花,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甚至给大明百姓开通上访绿色通道。   对麾下将士也不错。   多年追随朱元璋出生入死的将士,基本都得到丰厚的报酬,张居正、戚继光的祖上都是封赏的受益人。   但朱元璋不是老好人。   对元朝遗留的腐败风气,以及不法的骄兵悍将,他掀起"四大案"严厉整顿,终洪武一朝,基本把江山刷新一遍。   倒不是为朱元璋杀功臣翻案,他的手段是太过激烈,不应该提倡,但对于人和事的有效管理是没错的。   人家秦始皇没有杀功臣,不也管理的挺好。   朱元璋铁腕管理31年,到朱棣时期完成万国来朝的成就,郑和下西洋、北伐蒙古、修《永乐大典》、疏通河道......不到50年已经威加海内。   相比同样白手起家的汉朝,进度条快多了。   汉初搞无为而治,很多事情都放手不管,真正具备国家尊严要到80年后了。   和不作为的刘秀、赵匡胤相比,整个国家气质和精神面貌,也不可同日而语。   因为有些事情,不是想不想做的问题,而是坐到位置上就必须要做。   所以啊,被部下或敌人夸奖的领导,往往不是好领导,被他们破口大骂的,却有很大概率是好领导。   不看广告看疗效呗。
网站目录投稿: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