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人人都会说论语但真的都懂得论语的思想吗


  图片源自千库网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处世方法等。孔子的思想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心是讲做人的道理。孔子思想的主要精华有:"仁"的思想;"礼"的思想;中庸思想;教育思想;"孝"的思想;天命思想。
  一、"仁"的思想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主张是"仁者爱人",仁包括恭、宽、信、敏、惠。这一主张是要求统治阶级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孔子认为,要实现"爱人",还要遵循"忠恕"之道,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求。他认为,"仁"既是每个人必备的修养,又是治国平天下必须遵循的原则。他倡导立足于对人的关心爱护,以教化的方式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
  二、"礼"的思想
  "礼"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他最为崇奉的是周礼。礼的精神主要体现为"仁"、"恭"、"敬"等方面。"仁"是礼的最根本的精神内容,"恭"是对人的庄重和顺,"敬"是对人严肃真诚,以礼相待。在孔子的观念中,"正"就是合礼,"割不正,不食",没有礼就无以立身成人。孔子主张以礼义来规范人欲,他一方面承认人欲的存在和满足的合理性,另一方面强调以礼节欲,克制欲望的膨胀,达到"仁"的道德境界,他主张是"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符合"礼"要求。
  三、中庸思想
  中庸之道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在实际运用中:时常变通,因地、因时、因人制宜,但都要遵循认同最高标准——"中"。变通是手段,稳定是目的。注意避免"过"与"不及",认为"过犹不及"。如孔子提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强调不可则止。处理事情要注意分寸,不要使行动突破质的规定。倡导无可无不可。同时也反对不讲原则,"同乎流俗,合乎污世。中庸不是指中间道路,老好人,泥守居中。
  四、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讲学的教育家。
  教育对象:他主张"有教无类"。
  教育目的:孔子把培养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知识分子作为目的,认为"学而优则仕"。
  教育内容:"六经"(或"六艺"),以"文行忠信"作为施教的主要内容,排斥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把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位,重视体育教育,讲美育。
  学习规律:要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学"与"思"的关系。
  教育方法:注重启发、诱导,强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注意切磋讨论,教学相长。"当仁,不让于师"。
  五、"孝"的思想
  "孝"是孔子思想的重要内容。"孝"指尊敬顺从父母,"悌"指尊重兄长,是中国古代处理家族内部两大关系的基本要求。孔子认为孝是仁之本。做到"孝"一要合礼,二要真情实感。不孝就是不仁。
  孔子对其学生所讲的孝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无违,即绝对地服从父母的意志,即使知道父母错了,也要好言相劝,劝告而父母不理,仍然要和颜悦色的顺从父母。其二是"敬而能养"。孔子认为只是在生活上赡养父母并不是孝,敬才是孝的本质。其三是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孔子的孝体现着仁,贯穿着礼,他要求人们对待父母"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其孝道有局限性。
  六、天命思想
  "天命"即尊天信命。强调天人合一,主张畏天命。君子有三畏,"畏天命"居于首位。重要的一点:遵循自然规律,保持乐观,将天道运用于人道,承担起社会责任。赞成敬鬼神,对鬼神既不盲目肯定,也不盲目否定。
  源自网络
网站目录投稿:雪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