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浅谈初中化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摘要:探究性化学教学要从激发兴趣,唤起自主探究;启发求异,鼓励主动探究;师生参与,诱导合作探究;激励评价,引申正确探究等几方面进行,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去领略化学世界的风采,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化学教学;探究性学习
  1.激发兴趣,唤起自主探究
  如在"空气组成成分的测定"一课中,课堂伊始,教师利用简短、生动的语言想学生们介绍舍勒、普利斯特里和拉瓦锡发现空气组成的化学史,在短短一两分钟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灵,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此后引导学生用3-4分钟时间读书自学,即教师为学生指出读书的方法和阅读重点后学生阅读。通过自学学生不但可以熟悉教材,而且可以在读书中胆汁,在读书中感悟,将学、思、疑、问连接起来。自学完后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如:为什么今天不用拉瓦锡分解氧化汞的实验来验证空气中氧气含量?可不可以选用其他物质的燃烧来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水为什么就进入集气瓶?红磷燃烧时什么样?等问题,有些问题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解答,解答不了的问题,我引导他们,给予指点并要求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探究。
  2.启发求异,鼓励主动探究
  "求异"是寻求不同的方法,它来源于思想的活跃、思维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我们要通过新教材的实验,深入研究、探索,寻找突破口争取创新。在真正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的目标、内容、方式及自主寻求教师的指导、帮助,自己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解放学生的思想,创造开放式样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勇于提出新的见解,而不是禁锢和束缚学生的思维。因此,我们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和谐气氛,让学生和教师平等相处,一起探索,一起研究。教会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进行探究。
  如在学习CO2通入NaOH溶液反应中无明显现象,学生很难理解两者的反应。教师就可启发学生由已学过的CO2气体能溶于水的探究实验进行思考。让学生设计反应现象明显的实验思路及方案。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合作思考、讨论,学生通过假设、讨论,设计了多种不同的实验方案:
  生1:设计方案: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盛有NaOH溶液的水槽中,稍稍晃动试管,发现试管内液面迅速上升。
  生2:设计方案:在收集满CO2气体的集气瓶中倒入少量的NaOH溶液,盖紧玻璃片震荡,用手去提玻璃片或将集气瓶倒置,发现玻璃片不易掉下。
  生3:设计方案:在一软质塑料瓶中收集满CO2气体,向瓶中倒入少量的NaOH溶液,旋紧瓶塞震荡,瓶变瘪。生4:……
  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向全班展示,并要求学生评价每一个方案是否严密?同时进行实验操作。这样既训练求同思维,又培养了求异思维,从而发展了探究和创新的能力。
  3.师生参与,诱导合作探究
  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的指导作用体现在帮助学生完善其自主选择意识和能力方面,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通过师生合作,激发师生情感双向交流与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
  例如:"氧气的性质"一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验报告册课题3"设计实验探究氧气性质的课堂教学。首先、以文字形式提供给学生上述内容,学生进入实验室后,大约3~5分钟阅读内容,明确要求。其次,四人一组学生根据实验内容、步骤自行分工,进行实验操作(氧气制取和排水法收集装置的安装,制取和收集氧气,以及氧气的性质实验)。在操作过程中,组内学生发挥团体合作精神,动手协作、相互提出意见、不断纠正、共同观察现象、讨论等共同完成实验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大部分小组实验很成功,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加以表扬。个别小组实验过程中出现失败,教师希望学生及时找出失败的原因,并适当加以指导后继续完成。其次,实验都完成后,每个小组推荐一位学生代表交流实验现象和结论。由于学生自主进行实验发现的知识,各组对同一实验见解和表达有差异。因为,学生在知道正确结果的情况下,因而思维、表达不受结果的限制,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很活跃,有争论、有纠正、有补充。教师和学生一样充当学习者倾听学生的表达,而不是充当一个高高在上的"裁判"。
  实验失败的小组同学交流失败之处和原因。统计如下:
  接着,教师提出问题:(1)铁丝能在氧气中燃烧,但不能在空气中燃烧的原因?为什么铁丝燃烧实验时要集气瓶中留少量的水?(2)每个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是什么?(3)写出反应的表达式及物质的化学符号。学生联系实验进行讨论或在课本内容来得到解答。最后,教师对学生的表达进行归纳,并对学生回答给予评价。
  4.激励评价,引申正确探究
  教师的正确评价不仅对学生学习具有激励作用,还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强化学习内驱力,激发探究欲望。在评价时,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要给予充分肯定,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起到导向作用。在评价的方式上,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开展自评,互评,使评价过程变为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过程;在评价的内容上,注重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的评价,避免单纯的技能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交流与评价中,展现自我、评价自我,体验成功,从中提高创造能力。
  启发学生在探究、体验、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以问题解决活动为基础,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对活动进行反思概括,进行反省性提炼整合。对于知识的引申,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深度的问题,这些问题当堂解决不了,可以留在课下让学生思考。如在《中和反应》教学时,学生经过讨论争议后确定,可以使用酚酞来确定酸碱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比较好,通过学生探究很快得出了结论:石蕊试液由于颜色不易于观察不宜选择,而试纸由于操作不方便通常也不采用。当教师在评价肯定正确的同时,又进一步引申提出:生成物中所含成分是否只有盐和水,让学生课后认真讨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吴俊明.议当前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化学教学.2004年4期.
  [2]沈理明、尹福军.化学物质的学习策略.化学教学.2004年第6期.
  [3]吴焕云等.新课程理念下挖掘实验教学多重功能的探索.化学教学.2004年4期.
网站目录投稿:涵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