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三国时期淮南三叛时蜀国为什么没动作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 在三国鼎立时期,司马氏夺得了曹魏的专政,所以使得寿春的统帅先后发生三次反抗司马氏的兵变。但是这三次兵变都被司马氏给平定了。不过当时的吴国可是对于这个兵变积极响应,然而蜀国却没什么动作,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淮南三叛,说的是高平陵政变后,支持曹魏皇室的武装力量在淮南掀起的反抗司马氏集团的努力。
  宋朝学者 王应麟认为王凌、毌丘俭、诸葛诞是"节义之臣,齾巨奸之铓",并评价说:"若王凌以寿春欲诛懿而不克,文钦、毋丘俭以淮南欲诛师而不遂,诸葛诞又以寿春欲诛昭而不成,千载犹有生气,魏为有臣矣。"
  这三次叛乱,对于司马氏而言是叛,对于曹魏而言是忠君护国之举,发生的时间,分别是251年,254年,257年,地点都在寿春附近,当时这是一座坚城,是曹魏与东吴对抗的前沿,粮食,军队都很多,镇守的将军都是镇东将军,征东将军这样的高级武官,所以有实力发动叛乱。
  因为离吴国近,所以这些人跟吴国的互动就比较多,吴国积极响应,派兵派将发粮食也是正当的,敌人内部有动乱,当然是看热闹不怕事大啊。
  蜀国离得远,消息不通,往往消息传过去都得一个月两个月,那个时候没有电报短信,等蜀国知道,商量派兵,准备粮食,那边早就结束了。
  还有,诸葛亮死后,蜀国的政策开始偏向于保境安民,不折腾了。董允跟一直张打仗的姜维说,你跟我比丞相差远了,丞相都没结果的事,咱们也就消停消停吧。
  后来的费祎也是这套路,就是不鸟姜维,当时姜维只是个偏将军,跟魏延差不多,没啥实权。
  直到费祎也死了,姜维熬成了老大,这个时候已经254年了,没有赶上第一叛,第二叛。
  姜维拿到大权后,24年间,发动了11次北伐,以攻代守,可是魏国也出了几个牛逼的人,陈泰和邓艾都不比姜维差,所以姜维劳而无功,而且还把天府之国打的民困兵疲,姜维也受到朝野非议,权臣黄皓一直想搞死他。他也只能一直在前线带兵,这样才能保命。
  在这样的一个情况下,那些支持曹魏皇室的将军们,在淮南地区曾前后三次发生叛乱行动,其中有公元251年的王凌叛乱,公元255年的毋丘俭叛乱、公元257年的诸葛诞叛乱。这三次叛乱,都被司马懿父子所剿灭,吴国方面虽然有所行动,可于事无补。 最为奇怪的就是蜀国的反应,敌国出现了内乱,司马懿父子忙于评判,为什么这个时候蜀国的军队不积极行动起来,或联合叛军,或趁虚而入,一举推翻曹魏政权呢?
  其实蜀国并非没有动静,是想能而不能罢了。当时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军事大权由姜维主抓,他看到淮南地区发生叛乱,也确实想趁火打劫,比如他曾积极出兵关陇一线,想要进犯曹魏。然而司马懿父子并非无能之辈,早就派遣大将司马望和邓艾在此镇守,他们采取了固守的策略,以逸待劳,让姜维无计可施,只好偃旗息鼓,不再作声了。 而经过对淮南的战乱平定之后,司马氏一族彻底掌控了曹魏的政权,曹魏的军事实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吴国和蜀国慢慢和魏国拉开了距离,再也难以翻身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网站目录投稿:又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