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业就像自定人生,以及重要的四点建议 王利芬:大家好,欢迎收看优米网的直播节目《在路上》。今天的题目是"自定人生",邀请的嘉宾是李开复先生。先请卡玛原创服装服饰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赵波先生讲几句话,感谢他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 赵波:卡玛创办十年以来,我们一直秉承以人为本、以诚治企的理念。在服装行业不断的创造我们的价值和更广阔的深层空间。就像卡玛一直所倡导的品牌精神一样,只要我们有信念、有梦想,并且能够不断的突破自己,执着的坚持,就一定能够主宰,一定能够创造我们的人生。 王利芬:开始有一个《普鲁斯特问卷》快问快答环节。 观众:您最喜欢什么颜色呢?为什么? 李开复:最喜欢蓝色。就像我今天穿的这样,因为它让我想到透彻的天空。 观众:作为一个成功人士一定会有很多压力,您是怎么去解压的? 李开复:当你做自己真的爱做的事情的时候,其实压力会可以被改变成为一种动力,所以我觉得大部分的时候都不会有很大的压力。当然有时候碰到挫折、挑战这些时候,我觉得还是跟自己最信任的人比如说家人、朋友倾诉,让他们来安慰我可能是最好的方式。 王利芬:除了倾诉以外,比如说是不是可以发脾气呀,去喝一顿酒,或者到卡拉OK里面来一顿,这些有没有? 李开复:我如果去卡拉OK的话,会把里面的人都吓跑,所以不能这么做。 王利芬:是怎么着?是不喜欢唱歌还是说唱的不好。 李开复:唱的不是不好是太烂。喝酒的话我喜欢品尝,然后去享受这个过程,而不是把自己喝醉,基本上没喝醉过。发脾气的话,我几乎没有发过脾气。 王利芬:就没有这个记录是吧? 李开复:有记录,但是很少,几次吧。 王利芬:那是减压的一种方式吗? 李开复:不是。因为发了脾气以后你一定会后悔,后悔就觉得其实还是不值得,以后别发脾气了。 观众:作为IT风云界的成功人士,想听听您对幸福的定义是什么? 李开复:幸福就是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幸福就是感觉自己每天都有在成长,比昨天长的更多一点。 王利芬:是不是一定要做很大的成绩才会成功,有成功会不会才幸福,她可能想问这个。 李开复:我不这么认为,但是今天确实有这么一元化的价值观很多人认为是这样。但是如果每一个人的目标都是要超越别人达到世界第一,那就没有快乐的人了。所以我觉得更不如让自己每天超越自己的昨天,让自己能够做自己爱做的事情活的更快乐一点,这样的话我觉得人生的意义也好,或者走的过程也好都会更好。 观众:如果有机会穿越回古代,你会选择穿越回哪个朝代? 李开复:其实我还是更愿意在今天,因为我觉得今天科技的改变,跟可能带来的对世界的价值跟革命,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还要来的更高更大。我觉得作为一个科学家出身,企业家或者是创业家或者是资本家为我的工作。我觉得这样扮演最好的一个角色的时代,就是在变革最快的时代。如果你是说不能在今天,必须回到过去的话。 王利芬:或未来,或者未来。 李开复:那我一定会挑选一个变革最大的时代。未来我觉得无法预测,如果看过去的话,我觉得比如说文艺复兴时代,比如说工业革命时代,我认为都会是很美好的时代。 王利芬:可那都是国外呀。 李开复:中国的那就是唐朝,或者是中国最鼎盛的时代,感觉能够学到更多,能够影响更多的时代。 王利芬:唐朝想不想见见当时的皇上呢? 李开复:我以为你会问杨贵妃。都想都想。 王利芬:想见吗杨贵妃? 李开复:其实宁愿见更有才华的人。 王利芬:谁呢?比如说唐朝? 李开复:比如说李白,比如说……,对不起中国历史不太好。唐朝有什么有名的科学家我应该见的吗? 王利芬:不愿意见杨贵妃是心里话吗? 李开复:见了一面也就差不多了,其他的科学家、文学家,可以深度的交流。 观众:哪一本书对你影响最大呢? 李开复:哪一本书对我影响最大?我觉得可能是JimCollins的《从优秀到卓越》,《GoodtoGreat》这本书。这本书它告诉我们的我学到的最多的就是说,其实做一个好的领导,他最重要的不是他多有魄力,不是他多有口才,不是他多有技术商业的能力。而是他如何能够把企业放在第一位,很低调的为这个企业付出。然后他告诉我们的就是说,其实一个领导者,他的情商比他的智商更重要。我觉得在我学习做管理的过程中,这本书对我的启发是比较大的。 王利芬:你认为你自己卓越吗? 李开复:我觉得现在还太早吧。在某些领域可能做出来一些还不错的结果,但是我觉得从JimCollins的定义来说,我觉得还有很多可以学习成长的地方。他在书里面谈到第五级的领导,其实就是要放下自己所有的光环,能够专注的帮自己的企业,做一些需要做的事情,然后非常的有毅力、魄力的,然后不断的去为公司付出。从这一点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我还有很多学习的空间。 王利芬:如果说优秀是零,卓越是一百,您在几十分? 李开复:六十以上吧。 王利芬:六十以上,上多少? 李开复:如果我们的衡量是每天都比昨天进步,不断的在学习成长的话,那应该有八、九十分吧。 王利芬:站在今晚百年讲坛的李开复先生,是一个卓越程度有八十分的人。 观众:您平时会喝一些酒,都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一起喝酒呢? 李开复:一定是和自己的好朋友在一起,能够品尝一些酒然后交流,喝酒的量应该是不超过两杯。 王利芬:像您这样一位优秀卓越人士,好朋友是个什么样呢? 李开复:其实可以很多不同的种类,有些可能是外企的高管,有些可能是在本土的这种做投资或者创业的。还有一些可能是跨领域的,比如说是更人文方面的。但是我觉得比较重要的一个就是说,彼此要有一种信任,就是说当朋友有任何挑战或问题的时候,愿意为他去尽心的聆听,然后帮他解决问题。另外的话就是两个人要谈得来,要不能话不投机。还有就是说,最好有一些共同语言,然后对彼此的尊敬。 王利芬:跟您一起喝酒的这个朋友,他是什么样的特征和特质? 李开复:比如说一定要是一个正直有诚信的人,另外我觉得应该是一个有他的才华的人,并不是一定是一个天才或者是某一个领域的,但是有他的才华有彼此可以学习的地方。还有第三就是说,价值观要比较一致。我觉得在这三点前提之下其它都不是特别重要。 观众:作为全球最成功的人士之一,在您成长的过程当中,您父母的什么特质,是最让您欣赏的? 李开复:首先不是最成功的人士之一,我只有八十分,还有很多九十多一百分的。我父母亲确实对我的成长有非常巨大的作用,因为他们都是接近,我父亲如果在世一百多岁,我母亲今年九十多岁。所以你可以想象那个时代的父母亲,传统的一定是很严厉的,一定是望子成龙的,他们也不例外。但是他们最特殊的特质让我特别感谢的,就是他们很开明,很多事情都愿意问我的想法我的意见。而不是从小就告诉我,你必须走这条路,必须走这条路。所以这个特质应该是说,放权、信任他们的孩子。 观众:您觉得您身上,最难以改变的缺点是什么? 李开复:很多人都说去面试的时候,人家问你有什么缺点,你就应该回答,我工作太努力了。这个不是我最难改变的缺点。我认为其实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讲的就是,其实每一个人我觉得他的大部分的特质,都是缺点和优点的双刃剑。就像一个工作狂,可能他的强的地方是可以做很多工作,负面的地方可能就是对家庭不够负责,或者一个很有魄力的人,可能他的缺点就是太凶。所以如果在这样的基础上,你要问我的这个最难改变的缺点,我觉得可能是电脑的重度用户,这是一个,就是整天粘在电脑上。如果你问我太太,她对我最大的抱怨,可能就是用电脑的时间过度,我觉得这个确实也是一个挑战,因为电脑用的越多就表示你的社交或者是你的给家人的时间会相对的不够。 王利芬:大概多长时间? 李开复:基本从早到晚吧。就是说你扣掉吃饭,扣掉开会,差不多所有其它的时间。我的洗手间里面,我的卧室床头,我的车上都是电脑。 王利芬:洗手间里还放了一部? 李开复:洗手间,对,iPad。 王利芬:其实您不在电脑上也在iPhone或者是这个微博上,是吧,移动终端上。 李开复:对。我觉得王老师可以帮我作证嘛,你是不是每次发私信邮件几乎……。 王利芬:回的特别快。他尤其是私信回的快,就是发手机短信还未必。 李开复:真的是这样。 观众:作为父亲,您想把什么留给您的孩子? 李开复:活的快乐。没有别的任务,很多父母亲都是希望孩子超越自己,希望孩子走某一个行业。但是我觉得,世界在变,今天你认为最好的事情,未来不见得最好。而且孩子的路,一定要孩子自己来走。所以只要他们能够活的很快乐,其他的都没有奢求。 王利芬:其实这里面有矛盾,比如说你的孩子不爱学习,然后基本上就是做那些事情,你从内心里不是特别欣赏,真的会一点都不管吗? 李开复:当然会管,就是会去鼓励,如果你读书读的很好,我就给你什么奖励。或者给他一些有趣的事情,让他觉得这个数学不是那么枯燥,或者是历史是有用的等等,这些我觉得鼓励、激励的是会做的。但是绝对不会说,要求未来一定要走什么路,做什么职业,或者达到多成功,或者进什么学校。这个我觉得人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应该支持他慢慢找到自己的心和方向,而不是强行的把我想他成为什么人,强迫在他身上。 王利芬:大女儿去哥伦比亚大学,是她自己选的还是你给她挑的? 李开复:我给了她一些建议,但是后来发现,她发现申请每个学校有一个诀窍,就是你做进了一个以后,其它都不用申请了,然后她就挑选了哥伦比亚,然后别的都没有申请了,对。因为那是我的母校,所以肯定我有推荐的作用,但是把这个当作她的是她自己的决定。然后她刚从哥伦比亚毕业,她现在下面走的路,完全是由她自己决定的。 王利芬: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但是开复只是比普通的父母做的更加巧妙,引导的更加艺术,接受起来更加深入人心,你觉得是这样吗? 李开复:差不多吧。 观众: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华人之一,您觉得自己对这个世界带来的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李开复:不用,不一直否定了。我觉得其实我不认为自己的路已经走完了,未来还有很多其它的期望。但是如果走到今天的话,看起来我可能对世界上最正面的影响,是当时写的那几封信,还有在校园做的一些演讲。我觉得虽然我的工作一直是,过去是在微软在Google。但是非常巧妙的,我和中国的学生和青年有一定的缘分,那么今天很多20多岁、30多岁的青年,当时都是读了我的一些作品,无论是信还是书还是演讲。我觉得这个可能是到今天为止,看来比我在任何一个公司做的产品,都要有更大的影响力的。但是如果看未来的话,我可能不会再写那么多信、书跟演讲,因为现在有了微博。在街上碰到的陌生人,大部分也是说我看你的微博,而不是说我读了你的什么书,或者听了你的什么演讲。这可能是在社交媒体方面的影响力。 但是实际上我还想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创新工场今天所做的事情,我会非常的希望,当我退休或者离开这个世界那一天的时候,来回顾我这一生,我会希望创新工场,是我做的最有影响力的事情。也就是我会希望,创新工场所培养出来的公司和创业者,会产生价值,但是远远比产生价值更重要的是,他们会引领中国走向世界,创造有价值的世界的品牌。当然今天谈到这个,只是一个未来的期望,创新工场才刚刚起步,还谈不上什么影响力和成功。但是如果说20年以后,回顾这过去的20年,我会希望创新工场所带来的对中国的科技、创新、创业带来的影响,我会希望这是最大的。 王利芬:接下来请你就"自定人生"这几个字,做一个十分钟的小讲演。 李开复:好的,谢谢。其实我今天想讲的就是说,在过去在创新工场走的这两年多,我接触了很多创业者,也接触了很多优秀的创业型的公司。从他们的成长中,从我个人学习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我深深的感到了,创业其实就像自定人生一样。一个创业者、CEO,如何打造一个公司走向成功之路,其实很大的程度,就像一个优秀的人,怎么样找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创造自己优秀成功的一生。 今天我想分享的是,我过去这两年多,对于创业方面的四个特别重要的四点。然后我也会稍微解释一下,这四点对各位尤其是各位同学成长中,是不是有同样的意义。第一点我想讲的是,做自己爱做的事情,追随我心,做自己爱做擅长做有天赋的事情。在创新工场刚创立的时候,我们总是觉得说,我们作为过来人,可以去有更好的一些点子,把公司造好然后去找一个CEO来经营它。但是过去这两年多,我们发现任何的一个公司是这么打造出来的,最后总会碰到很多的挑战。因为我们发现真正的创业者,真正的成功的公司,它的创业者和公司,是深深的联系在一起的。这个创业者一定是认为这个公司就是我的生命,这个公司的点子就是我的创意,公司的成功就是个人的成功,这样的一个深度的一个捆绑,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你做一个创业,然后找一个CEO来,其实是更多的像一个职业经理人。 比如说,当我们看到创新工场里面,一些CEO,比如说我们有一个项目叫途客圈,它的创业者苏东。你一跟这个人谈到旅游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的整个脸就亮起来了,因为他是那么热爱着旅游,他要打造一个很棒的旅游的网站。我们还有一个另外一位创业者,这个项目还没有公布,我就不说了。平时他都非常内向,几乎不讲一句话。但是有一天我跟他突然讲到了,他热爱的公司和项目和技术的时候,他的整个人就亮了起来,然后他平常都是,他的肢体语言就是通常是这样的。但是那一天他就突然过来,几乎要拥抱我跟我谈他的技术。这个时候我们就看到的是,一个人在做他热爱的事情,做他真的认为这个点子这个公司就属于他的事情的时候,他的释放的能量是巨大的。因为当你做你爱做的事情的时候,你的吃饭、睡觉、洗澡的每一分钟,你都在想这件事情,你不成功也很困难。 所以延伸到在座的每一位的身上,其实也是一样的。不要那么多的去听周围的声音,什么职业是好的,你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更多的去思考,我擅长做什么,我爱做什么。一个成功的公司,它的CEO,一定是做他擅长的事,并且是做他爱做的事。一个成功的人其实也是一样的,这是第一个建议。第二个建议,就是不要以为拍脑袋的一个点子就可以成就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宏伟的、有价值的、有意义的方向,要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要走对方向。我们比如说,我们看Google这样的公司,早做五年或晚做五年,都可能不会成功。但是他在正确的时间,走对了这个方向,并且他定了一个给自己宏伟的目标,就是帮世界去整合所有的信息,让每一个用户都能够收益。 所以每一个成功的公司,他都会把握住这样的巨大的机会,而每一个成功的人其实也是一样的。不要认为一个点子就可以帮你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你必须要有一个长远的方向,长远的目标,然后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有一个我在微博上分享的故事,就是的故事,他在30多岁的时候曾经去问,EricSchmidt就是Google的CEO,他说我要从麦肯锡出来做下一个,加入一个大公司,我该加入什么公司。那么Eri给他的建议非常简单,就是你在这个时代,一定要加入一个快速飞速成长的公司,这个就是你该做的大方向。于是他加入了Google,过了几年加入了Facebook,一次又一次的在这个建议的基础上,找到了更大的舞台,让他今天能够成为即将上市的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所以找到一个长远的目标,然后不断的往它迈进,这是第二个建议。 第三个建议就是,一定要脚踏实地。你的努力是永远不可被取代的,又回到刚才所说的拍脑袋的点子。创新工场创立以来,碰到了无数的创业者,甚至我几乎每天都会收到邮件,说我有一个很棒的创意,只要给我两分钟我就可以说服你,或者是有些人就开始解释了。但是当你去深度问他这个问题的时候,100个里有99个是回答不上你的问题的。就是说他可能只是拍脑袋想了一个点子,就认为过去的创意,就是Facebook的创始人,拍脑袋就做了一个社交网络出来,然后马化腾拍脑袋就做出了一个QQ出来。其实不是这样的,绝对不是这样的。也许科技进步的很快,但是努力永远不可能被任何的事情所取代。我们有一本书叫做《异类》,这本书里面作者MalcolmGladwell非常清晰的告诉我们说,要想做好任何一件事情,一万个小时。贝多芬一万个小时,莫扎特一万个小时,比尔·盖茨也是一万个小时。经过一万个小时的努力和磨炼,你才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或者专才。 所以在创新工场,我们考虑任何一个投资的项目之前,第一件事情是,我们这个创业者会被带到我们对这个领域懂的最多的人面前,一直考下去考倒或考不倒为止。如果考倒了我们就会很失望,因为你想在这个领域创业,居然你懂的不比我们多,这个是不可以发生的。应该是你倒过来把我们考倒,或者是你来演示给我们看,你对你想创业的这个方向懂的比我们多多少。对整个市场、整个趋势、竞争对手、国内国外的发展,都知道的有多少,来折服我们,让我们觉得这个创业者真的是做了好多好多的功夫,让我们非常非常的佩服他。这样的一种努力,是不可取代的。 其实在大学的过程中也是一样的,而且这个努力一定是基于一个实际的、实践的基础上,不是一种理论的,不是一个我拍脑袋拍了三个月,就拍出来这个东西,或者我拍了一次拍出来这个点子,然后每天继续的拍,不是这样的。而是你真的去动手去做,去看看你的这个产品和技术,它的这个可实践的程度有多高,在这样的基础上,你说的话才有人会相信,不是拍脑袋拍出来的。 那么在校的学生其实我给你们的建议也是一样的,就是你们去申请工作的时候,一定不要只是认为说,我在学校读了什么书,我就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工作。更多的是要说,我的暑假不要空置下来,我怎么样把我的暑假的这个多余的时间激活,在这个时间里面,做更多的实践和学习。在创新工场也好,在之前的Google或者在之前的微软也好,我们在中国所雇用的基本上每一个当届毕业生不是100%,可是至少95%都是曾经实习过的。因为你去实习你就会发现,其实在学校学的还是偏理论化的,其实不是每个教授都了解,怎么样去实践一件事情的。其实你会发现真的到一个团队里去,需要做事情做产品的时候,你才真的知道这个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是怎么一回事情。所以当你们每个暑假有时间的时候,千万不要认为说,我就回家休息一下,或者浪费你的时间。每一个暑假,大一、大二、大三或者这三个暑假,都是你们最好的实践的机会。 当然有些同学会说,如果我进不了最好的公司那怎么办?其实我建议,任何的实习都比不实习要好,能进顶尖的公司最好,进普通的公司也不错。能进一个相关的专业最好,进一个不相关的专业也可以。什么公司都找不到工作的时候,免费无偿的为你的亲戚的餐馆打工,都有帮助,千万不要让暑期空下来。因为就算你在一个不相关、不顶尖的地方打工,至少你学到的是团队合作是怎么一回事情,至少你会学到就是人际交流是怎么一回事情。所以第三个建议就是,一定要脚踏实地的去实践,这个无论是对创业公司还是对个人青年学生都是一样的。 最后一点就是不要太过给自己一个一生的计划,更多的是,努力完成一个阶段性目标,然后不断的迭代、学习、成长。因为我们无论是在企业我们也想到,是不是能做一个像苹果这样的公司,策划好一个iPhone关起门来三年以后去改变世界。或者说我们是不是作为一个青年学生,可以把未来的三十年都准备好,每十年达到一个什么目标。不是这样的,因为世界在变,你不可能把一切的未来都做更好的准备。所以更重要的是说,当你做一个公司和产品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说我要有一个初步的阶段性的、针对性的用户,然后找到他的需求和痛处,然后解决他的问题,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越滚越大不断的迭代。 就像今天最成功的Facebook不是一天打造出来的,我们可能都看过《社交网络》这个电影,第一个产品其实是给哈佛的男孩和女孩,彼此看照片然后点击好看不好看。在这个基础上,慢慢滚动成为了世界最大的一个社交网络。所以其实无论是做公司,尤其是互联网的公司还是做人都是一样的,目标要放的宏伟,但是每一步走出的路,一定是一个非常针对性的短期的,一年的或者一年左右的一个针对性的目标。达到了那个目标之后,你可以再考虑自己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下面可以走什么样的路,如果没有达到那个目标,你可以想想自省,怎么样能够让自己做的更好,还是需要找一个不同的方向。人生一定是不断的,在这样的一步一步的探索出来的,迭代出来的,学习出来的,碰到的每一个挫折,要从中学习然后得到成长。 所以总结一下,我认为无论是做一个成功的创业型公司,还是做一个有潜力能成功的青年学生,你们一定要有宏伟的目标,追随自己的心,做自己擅长做的,而且喜欢做的事情。脚踏实地的实践,然后在不断的学习、成长、迭代。 二、先达到一定的物质需求,然后再开始思考人生意义 观众:我是民间流动图书馆编辑,现在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是社会却越来越浮躁,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贫乏,对此您是怎么看的?另外,对于青年一辈的读书学习、知识积累,以及创业实践方面,您有什么建议呢? 李开复:好的。其实我在十多年前就深深的感到这一点,我记得我写《做最好的自己》的理由,就是当时有一个名校的学生,他来找我就是说,开复老师我特别希望未来做跟你一样的事情,然后我说是什么事情,他说就是做个大老板每天可以发薪水给部下。做的好的多发点,做的不好的把他遣散了,这样的一种权利和金钱的支配权,就是我想得到的。 所以当时就是这一句话,启发了我说,也许我除了帮微软做好研究产品之外,我还能做点什么。所以我觉得,当时我就是想到,那我写一封信吧,后来写一本书吧,后来做了其它的事情,确实这是今天社会的一个状态。但是其实这个状态我觉得我会比较乐观的来看它,因为我自己在台湾长大,然后我也有朋友在香港长大,还有在其它的地方长大的。那么我们当时所看到的很多就是说,当一个社会在贫穷突然走向不那么贫穷的过程中,这个金钱的诱惑一方面会造成一种这种物质的这种一元化的价值观,但是另外一方面它其实是让这个,驱动了整个社会,让它有一个驱动社会的引擎。我相信人的本质是向善的,我相信人在得到一定的物质之后,会开始去反思自己的精神层面的事情。所以其实我现在已经不再花那么多时间,纠结在这个问题上。因为我看到的社会是,如果你上微博的话,当然一方面你会发现很多不同的问题,但是你也会发现那些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他们开始站起来了,无论是微博打拐,或者是在微博上看到的,其它的帮助人的卖土豆的各种的活动。其实我们深深的感觉到就是这个,社会责任感,已经在一批,在几批人中开始成型了。我觉得一批是所谓的成功人士,他们可能达到了一定的这种物质的需求,然后开始思考人生的更大的意义。我觉得还有一批是,就是努力的为了社会责任感奔走的,心中充满爱心的这批人。 另外的,我觉得在大学中,我也看到这样的一个精神开始在启动。我觉得我们能做绝对不是去说教,去告诉那些追求金钱的人,你们笨你们错你们应该怎么样。更多的是用正面的实力,来让他们理解社会中的问题和需求,然后让他们出自内心的去做更正面的,物质之外的精神层面的事情。 王利芬:您现在显然不必为金钱和生存发愁,咱们把时光倒回到美国,你当时毕业的时候,实际上也算是一个穷学生,就是刚刚大学博士毕业之后,你那个时候关于金钱、物质和精神的纠缠是什么样? 李开复:其实我觉得每个人一定都是类似的,当时我觉得一方面,我在学校的时候,就深深的被一些教授所影响。认为说人生在世不能只为了金钱,人生在世应该追求更大的影响力,在世界上留下来的不止是自己的这个,带走的不止是自己的这个金钱和物质,而更多的是能看留在世界上有什么有价值的。这位教授对我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但是即使如此,想到的第一步一定是先赚够了钱再做这件事情。 王利芬:所以还需要先去赚钱对不对? 李开复:我觉得一定是的,当然在赚钱的过程中,可以不仅仅赚钱,可以思考还有没有对社会有价值。但是毫无疑问的,我当时选择去苹果,一部分是觉得我可以更大化我的影响力,可以把我的这个技术做成产品。但是毫无疑问的另外一部分是它给我更高的薪水。 王利芬:刚毕业的年轻人,初期的时候对财富非常渴望。给大家举一个例子,许小年教授在美国进修期间,他就深深意识到太穷了,我不弄什么研究了,我就干脆应一个投行的需求,然后就业把钱挣了再说,其实应该说是90%的财富对吧?然后10%留下一个空间,在追求财富的同时,也不要忘了使命,或者不要忘了对意义和价值的追寻。这个百分比能够分一下吗? 李开复:我觉得是可以分的。我会认为说,我记得我曾经在知乎上回答一个问题,就是你的退休计划是什么?听起来跟这个问题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是有关系的。 王利芬:有。 李开复:其实我一直是认为我真的不想退休,永远不想退休。但是更多的,我会把它考虑成为一个就是工作,你可以把工作认为是赚钱吧,做有意义的事情那也是赚钱,家庭,还有对社会的贡献,你可以把它分成这三块。我认为一个人在2、30岁的时候,应该绝大部分的时间是,可能很多人不同意,放在工作上。然后把剩余的小部分时间放在家庭上,只剩当你有一点空的时候,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当然在你的工作的时候,你做的希望都是有价值的事情。但是当你到了比如说4、50岁的时候,可能就是工作这边要降下来,然后社会责任感跟家庭,会要慢慢的升上去。到了60多岁的时候,那可能就是工作要降到比较低,然后家庭更多、社会责任感更多。退休的定义就是说,工作只剩下一点点也许10%或15%,但是其它的时间都是在家庭和社会责任感。所以这个我觉得是,确实是一个这三者的一个平衡,如果更早能够想清楚这件事情,我觉得对你未来走的路都会很好,也不会忘记,当你得到阶段性的成功的时候,不要盲目的去追求更多的财富,因为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世界第一,除了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够达到这个。你更多的时间,其实你可以给社会跟家庭留下更多的事情。 王利芬:就是说,挣钱、家庭和社会责任感,这三者的比例根据年龄阶段的不同,比例有所不同。 三、创新的重要基础是好奇心和批判式思维 观众:我是《大学生周刊》的实习记者,您创办了创新工场,那么在您看来怎么样做才算是创新?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是怎么样的?还有,当代大学生,该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呢? 李开复:好的。我觉得创新它应该是有一些重要的基础,我觉得这基础的第一个就是好奇心。不要人家教你一个知识就背下来,而要学会去发问,为什么?为什么是这样?能够追根究底了解一个事情,一个事物的根本的理由之后,再去学知识,这是好奇心。第二个我觉得很重要的是,批判式思维Criticalthinking。就是不是每一件事情,都只有一个解决的方案,几乎任何的一个问题,都可以有两个或更多的合理的回答,当你去思考一个问题的时候,不要只认为说这A一定是对的,B是没有可能的。更多的要想一想,如果我是站在A的角度或B的角度,我会怎么看这个问题,然后客观的你可以做一个判断,但是还是要尊敬、理解,并且甚至能够用对方的思维来反驳自己,这样的话就不会被僵化的认为,每一个问题只有一个标准的答案。我觉得每件事情如果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话,那就没有创新的余地了。 比如说,一个手机应该怎么设计?标准答案。输入法应该怎么做?标准答案。搜索引擎该是怎么样的?标准答案。这样的话就没有任何的创新的余地了,每一个刚才讲的这三个技术,都不断的在成长,不断的在革命。也许一个公司革了别人的命,也许一个公司革了自己的命,所以一定要有这种勇气,然后有这种思维的方式,来认为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不同的答案。并且尊重每一种答案,我觉得这才是一个创新所需要的基础。 另外的话我觉得,一个好的创新,他尤其在一个技术产品的领域,并不见得是做的越复杂是越好的。一个很好的创新,很可能是一个看起来非常非常简单的东西,但是他能够深深的抓住,一个用户或者市场的需求,然后能够很好的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或痛处或需求。背后的引擎可能是比较复杂的,也可能是很简单的,但是我们往往做创新的人,会更多的考虑我怎么把技术做的很复杂,复杂到没有人看得懂,那我就是最聪明的。但是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我希望我们的创新,能够演变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产品,改变帮助很多人的生活的话,这个创新的第一个问题是,它有没有用,解不解决问题,能不能把痛处解决掉,能不能让用户感觉,这个使用的感觉很正面很好。如果能的话,其次的问题才是我应该用什么样的技术,来解决它。所以往往在产品的方面,一定要把用户放在第一位,然后要考虑到对于用户来说,简约反而可能是更美的。 然后最后一点就是,不要被这种各种条条框框所困在一个盒子里面,就是能够跳出框框来思考。当我们做问题都是只是考虑到,我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老板给我什么资源,我被允许怎么去想这个问题的时候,就很难有真正突破性的创新的思维。突破性的创新,一定是来自于有足够的勇气,去挑战权威。这样的一个勇气我觉得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觉得大学生如果想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的话,就是刚才这几点。要有很强的好奇心,勇于发问,要有Criticalthinking能够批判式思维,理解一个问题不是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要让自己不但去学为什么,还要问为什么不是这样,为什么不可以这样。然后要能够跳出框框的这种跳跃这种突破性的创新的思维,还有要永远考虑到,你这个创新的价值在什么地方,怎么样解决了真正用户的问题。然后要想到往往最好的创新是一个非常简约和美的创新,而不是一个很复杂没有人听懂的创新。 王利芬:您给现场观众面试,问他几个问题,看他的回答,然后告诉大家,他是不是创新人才?或者说多大程度是,多大程度不是? 李开复:怎么称呼你? 观众:免贵姓陈。 李开复:小陈。 观众:小陈,尔东陈。 李开复:好。小陈,你今天是来带的项目要我投资的吗? 观众:是的。 李开复:好,那你描述一下你的项目。 观众:我的项目是电子商务分销的一个平台。是根据我们江浙一带的产业集群来做的,实际上是一个给淘宝上面的一些中小卖家,提供整合供应商资源的一个项目。 李开复:所以这个项目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观众:核心价值主要是两方面,第一方面就是为小卖家省时、省钱的去采购到足够多的商品。第二个针对江浙一带的区域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生产型中小企业,帮助他们能够从外贸或者是传统的销售渠道,转型到我们网上的一个销售渠道上来。 李开复:怎么知道他们有这个需求呢? 观众:比如说淘宝卖家,他是两个人开个店的话,平时都很忙。都要起早摸黑的去市场里面进货,每天有订单还要出货,他找产品就很麻烦。第二方面我们这个厂家,他现在也比较迫切的去做点电子商务,但是我们这些厂家都是在农村里面,就是没有人才。我们大学生到农村都留不下来。这两方面信息很难匹配起来,因为小订单它不可能拿到很好的很便宜的一个价格去采购,小厂家他也不可能为一个小订单去生产一些产品。 李开复:你的技术的特点在什么地方? 观众:技术特点主要是一个,在淘宝的开放接口上面我们跟它对接。这些中小卖家他不需要进货,他只要把我这个图片放在他的一个网店上面,每天客户在他的网店上面下了单以后,他的订单就直接到了我们的后台,我们直接在我们的地方上面的仓库,直接发货给他的客户。 李开复:已经开始做了吗? 观众:已经开始做了。 李开复:你的竞争对手的情况如何? 观众:我基本上不研究竞争对手,很奇怪,因为我认为我们做项目不是为了竞争对手。首先我考虑的是客户价值,我这个产品对客户是不是真的有价值的。第二考虑的是核心竞争力,我通过打造一个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领先性。 李开复:不研究竞争对手怎么知道领先性呢? 观众:我们说研究一下同行。比如说阿里巴巴,马云的阿里巴巴有个良无限,原来叫无印良品也是做分销。我跟他们的员工都住在一起,所以他们的信息我都第一手掌握了。 王利芬:这是创新型人才吗? 李开复:这是一个比较少创造价值和帮助用户和厂商的人。 在刚才的过程中,没有感觉到特别多的创新。但是我觉得不是每个创业都需要创新,所以刚才他讲的有几句话我还是比较同意的。就是说不是一定要去深度的研究竞争对手,这个我觉得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另外的话就是说,他至少知道自己的用户是谁,然后想帮他们创造价值,赚钱也好、省钱也好,找到买家、卖家也好,这些方面他是有思考的。但是如果说他有没有很创新突破式的思维或者点子。这点是没有,但是我觉得这不代表一个公司不可以被投资或者不可以成功,因为其实刚才我刚开始讲的那几点大方向,脚踏实地这些反而更重要。 但是我觉得刚才小陈,他的让我比较没有说服力的是,我觉得他对市场的这种规模,对于这种用户的深度的了解和调查,还有对于整个产业的这种发展,并没有做真正我会认为想看到的脚踏实地的实践的工作。可能是听到了一些周围住的人有一些点子,然后感觉到有一些人有一些痛处,然后去试着打造一个解决方案。这个我觉得这个方向性是对的,但是我会希望看到更深度的去了解这个产业链,还有潜在的用户群,这样的话我觉得也未尝不可能发展出一个有价值的一个公司。但是如果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创新型的话,我觉得可能这不是我见到比较创新的公司。 王利芬:刚才是一个创业者,你没有看到创新型的特质,也许他也成功,因为创业不是说要特别创新才可以。要找到创新型人才的特点,在外型上、谈吐上、气质上、行为特征上,有没有独特的一些东西呢? 李开复:我觉得我们创新跟创业这两个,有时候放在一起讲,会有一定的混淆的程度。我觉得其实我会希望能够投资的一个创新型的人才应该是这样的。就是他深度的了解现在的产业链和现在的这个市场,他找到了一个用户的痛处,或者一个用户的需求。然后他想了各种不同的方法来满足这样的一个需求,然后他去尝试的去一步一步的去试着去解决这个问题或需求。然后再不断的去滚动,我觉得这样可能是一个创新和创业,比较好的一个结合。如果你是纯粹的问一个人是怎么样是刚才,我刚才就是回答好奇心的几点的话。我觉得一个很重要的可能不是我来做一个面试来问的出来,更多的可能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就是说我要看到他是怎么思考问题的。 王利芬:比如说陈士骏就是那个YouToBe的创始人,他是创新型人才吗?他什么特点? 李开复:对,陈士骏肯定是一个创新型人才。他的特点就是,对新的产品和趋势有很深的好奇心,打破沙锅问到底。我们现在投资的项目,因为他也是我们的投资人,他会很好奇的去理解很多不同的现象。那这个不仅仅是我们的创新工场和我们投资的项目的现象,像比如说他来北京,他也会很好奇,这个空气怎么怎么糟,是什么造成的。是汽车排的还是工厂排的,怎么样去解决它?所以我们会发现,他就是说会比较好奇,愿意发问,然后寻找解决方案。因为对这个空气的问题,我们还真的讨论的比较长。他因为在考虑要不要带他太太,新婚妻子,不是新婚了,一年前结婚的妻子来北京住一段时间。所以我觉得就是他对空气为什么会这么糟,怎么样能够变得更好,如果要空气好一点,能不能住在附近。就是他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会发现是好奇心很重会问很多问题,但是他有一个很强的目标性,就是我要解决我该不该搬来北京,然后他问问题的顺序和方式,你可以感觉得到。他一边的是在分析问题,一边的是在阐述他的好奇心所带来的问题。所以他会问很多问题,但是是一个有序的符合逻辑的过程。所以我觉得听一个人发问,可能会比让一个人被面试,更容易发掘他是否有这种突破性创新的这种潜力。 四、做更好的准备,让自己有最大的可能得到一份工作 观众:我是来自北京化工大学的学生,今年研二,要面临就业了。您刚才说实习对于就业非常重要,也特别鼓励我们假期出去实习,您觉得我们在找实习的时候,需要什么技巧吗?或者需要注意些什么吗? 李开复:不过这些技巧,其实对就业的这个面试,也是有帮助的。我觉得找一份工作,首先就是说你真的是需要去深度的了解,不同的产业、不同的公司、不同的岗位是做什么的。太多我见到的人,他们只是因为一个领域很光鲜,或者一个公司有很大的品牌,然后他就去走入这条路,但是发现进去以后,才不是跟自己想象的一样,所以这个功课是一定要做的。 如果你一旦做了功课,假设你找到了这个领域、这个公司、这个职位,是你想要的,你去面试的时候。刚才可能你问的是,怎么样能够做更好的准备,让自己有最大的可能得到这个工作。我觉得你先要去深度的了解这个公司,因为一个公司面试的时候,一定会看看你,有没有足够的尊敬他,去查查看这个公司是干什么的。比如说你去跟王老师面试,说你们优米网是卖什么米的,这个时候可能就不会得到一个工作了。更好的可能会是说理解,他想做什么事情。 另外的话,给自己准备一个非常真实的基于数据而不是形容词的履历和一个。申请工作的时候一定是先是去寄邮件或者寄信过去,当然在这个信的时候,其实就是你在给这个公司的第一印象。那这个印象是好是坏,就看你在你的信跟履历里面,是怎么描述自己的。一种描述就是,千篇一律每封信都像一个标准的模板,只是上面的公司换了,这个时候就要扣分了。 另外一种就是做了一些修饰,让你可以感觉到,我想在优米网申请工作,因为我过去两年都是在优米网看了很多视频,学到了很多东西,然后我也希望能够参与这样一个很棒的队伍。这样的话就会更多的能够帮助你加分。 另外,更好的是如果你能描述,自己怎么样能够在这样的一个公司里面有所贡献,比如说我在学校的时候,曾经做过什么什么节目的主持人,所以我可以胜任什么。或者我曾经做过文字编辑,或者是我对网站的前端开发很有经验,能够帮你们的网站什么什么地方做的更好,这个时候你就把自己的这种才华、天赋、能力,跟对方公司的需求,能够对接在一起。所以我觉得就是说,当你在推销自己的时候,你的信也好、面试也好,给自己的准备也好,一定要描述清楚的,你了解了对方,然后你知道自己能够扮演什么角色,然后自己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我的特色在什么地方。就是说你不能只是说,我的成绩很好,然后我的英语六四级又怎么样,四六级又怎么样。然后我的GRE又考了几分,平均成绩是多少。这个你的成绩别人也有,你怎么样能够描述出自己做过一些,别人未所做过的事情。比如说我的创业比赛得了第二名,或者是我曾经办过一个网站,然后它有多少多少个用户。这些数字说的话,要比任何的形容词说的话,要更有价值。很多这种信、履历,就是说我很努力工作,然后很勤奋是一个很好的团队的一员什么什么的,这些其实价值不大。更多的是你要把自己的特点呈现出来,然后在呈现的过程中,用数字和数据和事实来说话,这样的话我觉得你可以让自己有一个非常好的第一次的。 王利芬:很多大学生一次发几百封简历,根本来不及做求职公司的调研和对接,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李开复:这样的话你发两百封可能没有一封回你的,假设你的时间是有限的,你说我好忙,我只有一个礼拜两个礼拜的时间,我就只能发两百封我就全发出去了。那还不如把这两个星期的时间,拿来好好的挑这两百个公司里,最有价值的那二十个公司,然后发二十封针对性的。当然如果你还要发其它的你可以发,但是我觉得至少是那些顶尖的公司,他会特别重视你做了你的功课,你知道我这个公司是干什么的,然后你知道我的岗位是什么,为什么你符合我的要求,还有你的特点在什么地方。你这五件事情说清楚了,我觉得你的概率会增加很多很多的倍。最终不是说你发了20封还是200封,最终是有没有一家你认可的公司,他会看上你。那么这20封针对性的,可能会比这200封,发散出去的概率会更大一些。 王利芬:有网友说,我是来自人民大学的一名学生,您是如何看待林书豪的成功?以及您刚才说,我们应该制定自己的目标,作为一个普通平凡人,想获得成功的话,我们应该怎样规划和制定自己的目标? 李开复:对不起,不是了解的特别深。但是根据少数我在网上看到的视频和评论来说,我觉得林书豪他很特别的一点,跟其他的NBA球员相对比较大的对比的一点,就是他是一个非常谦虚的人,他不是自己来呈现自己的。他每次被问到说,你认为你打的怎么样,你的球队表现怎么样。他总是回答,这是一个团队的工作,是一个TeamWork。从来不会说我今天打的很好,我把球又传给谁了。更多的是描述这个团队配合的很好,把赞扬分到他的队友身上。其实这个跟刚才我谈到的JimCollins的第五级领导是很类似的,就是一个把所有的光芒都拉到自己的身上不分享的人,这样的一个人,最终无论是被社会或者被他的队友,可能都不会得到最大的发自内心的赞赏的。 第二个部分就是说,怎么样能够计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刚才其实我在我的十分钟里面,也稍微谈到的就是说,我真的认为这个社会上,有太多的所谓的职业规划或者职业规划师这些的。我不认为在座的任何一位,可以做一个十年的职业规划或者策划,也许三年也许四年还是可以的。我真正认为就是说,每一个人应该有一个人生的方向,然后知道机会在什么地方。另外,就是看看自己下一步我的心告诉我我该走什么样的路,我的天赋和我的兴趣在什么地方。然后把他做一个结合,走出下一步。听自己心中的声音,SteveJobs说过的一句话我特别认可的,乔布斯说的一句话特别认可的就是,人生是不能一个点一个点的策划的,而是说每一个点都是基于我们的过去,基于我们心中的声音告诉我我该怎么走。当我的心中有强烈的声音的时候,我就必须要听它的,走出下一步。但是你人生走到某一个阶段的时候你一回顾,你会发现心灵的声音让你走的一步,下一步下一步下一步,其实是可以画成一条优美的曲线的。但是这个优美的曲线,不可能在点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策划出来,只能在你人生走到尽头的时候,回去看才发现其实是一条线。所以这种所谓的十年、八年、二十年的策划,没有太大的意义,为自己做一步或两步的人生的规划,然后更多的去想,做什么样的事情,会让我能够更快乐,会每天迫不及待的想上班,会让我能够有天赋、有自信,能把这件事情做好。然后走完了这一步,再不断的学习成长的思考中,再去想下一步或下两步可能该怎么走。 王利芬:他在加州学习的时候,就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都实现了。他是在16岁的时候就规划人生,这个怎么说呢? 李开复:我没有读过他的自传或什么的,他的规划是什么样的?是说想要有什么影响力还是做什么工作呢? 王利芬:就是说他的人生哪个阶段做什么,然后取得多大的成就,基本上和他现在的是相符的。 李开复:我觉得如果说思考的比较大的,比如说我年轻的时候想要在科技界做好,然后年纪大一点我想做管理或自己创业,再大一点想要去退休做投资。这样的思考我觉得是OK的。但是太细腻的思考就是说,我前两年要进入某一个公司达到某一个职位,再过三年要去某一个公司做什么,然后再下面我要怎么样怎么样,这样的就太细了。我觉得大概比较宏观的说,就像我们刚才谈的这个年轻的时候,我想要全神贯注的把工作做好,然后年纪大一点,要多分时间给家庭跟社会责任感。这样的一个比较宏观的一个,方向性的规划我觉得是OK的,太细腻的话,我觉得就对大部分的人来说,至少对我来说是很困难的。 五、首先应该让自己走得更好,而不是去跟别人竞争 观众:我是北京工业大学大三的学生刘锦涛。最近上网有一句话,青年人最杯具的莫过于在事业上和官二代竞争,在感情上和富二代竞争。作为普通青年的我们,您觉得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还有行为去面对这种社会现实呢? 李开复:我觉得如果考虑社会现实,第一步的话就考虑竞争,第二步觉得打不过别人,那就走不下去了。所以我觉得整个的这种人生观是不对的。我认为首先人生观就应该是怎么样让自己能够走的更好,做最好的自己,而不是去跟别人竞争。因为就算没有富二代、官二代,总还是有很强的人,对不对?像做科技的,再怎么样做不过SteveJobs,做投资的再怎么样做不过孙正义。如果总是说做这个领域,有一个比我更强的人,或者一批比我更强的人存在,那这就是一个现实的状态。所以如果我们把自己有限的时间,都是在思考打不过这个打不过那个。那你就会陷入一个恶性的循环,让自己可能越走越不好。所以我觉得不要关注就像刚才那位杭州的朋友,不要关注这些竞争对手,无论他是什么二代。关注自己想要创造什么价值,想要走什么什么人生,想要走什么路,想要追哪一个女孩,然后尽自己的能力去达到最好的结果。 另外的话,回到刚才你一定感到这个回答不够直接。但是我觉得一个人如果说是,我觉得不能说一个人因为有一些先天的优势,他就一定会赢,或者有先天的挑战或者劣势就一定会输。我觉得大部分还是靠自己的努力,对自己的认知。一个人你可以说,假设你说富二代,他好,他老爸好有钱他能够怎么样怎么样。但是实际上在一个很富裕的家庭成长,他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比如说他可能没有那么,不那么珍惜他的得到的每一件事情。他可能不是有那么多的督促,他可能没有那么大的这种责任感或者压力,对父母要奉养或者是帮助。所以其实在一个特别富裕的环境,因为你已经拥有了太多,你更多的是有可能如果你不好的话,如果你有挑战的话,你可能更多的不是去发挥自己的优势,而是怎么样去挥霍或者使用自己已有的资源。这么成长出来的孩子,一方面他有资源,但是另一方面也许他成长的不如你那么的独立。所以我觉得首先就是不要去竞争,做最好的自己。其次的话,也不要认为一个人有了背景有了财富,他就一定压倒式的优势,什么事情都是双面的。 王利芬:你是在和一个富二代竞争一个女孩子吗? 观众:没有没有。因为最近关于二代的问题比较火,我又在网上看到这方面的东西,就想问一下。 王利芬:你觉得如果你跟一个富二代,一起去追一个女孩子,你有优势吗? 观众:优势的话也有。 王利芬:比如说。 观众:据说有钱的都比较花心,起码说我很专一,所以在这方面我应该能博取到一部分女孩子的芳心。 王利芬:你来自一个什么样的家庭? 观众:我父母是做生意的,他们来自温州。 王利芬:我问到了一个富二代。 观众:没有没有。也不算是。 王利芬:他们做多大生意?小生意。 观众:生意反正没多大,但一般生活什么的没有问题。 王利芬:没有很多人像您这样,父母已经是有一些钱或者有一些财富。更多的学生非常的贫寒,包括俞敏洪,他四年困惑的就是怎么追女孩子,这是真的。 对于家庭出身比较贫寒的学生,他竞争的时候有一丁点自卑感,有的时候甚至不是一丁点,在情感生活的竞争,和走上社会的竞争,他要持一个什么样的一个心态呢? 李开复:对,我觉得如果是追女孩子的话,一个比较来自平穷家庭的男孩,他觉得追女孩子自己劣势太多很自卑。我觉得他应该这么想,就是任何一个只会看到男孩的家境和富裕的女孩的话,她不值得你去追。 我觉得一个值得去追值得去娶的一个女孩,她应该更多的看你的真诚,你是不是真的爱她。然后你是不是一个好的人,是不是可以过一辈子的一个伴侣,这个应该是最重要的。其次的话可能是看你个人的品质,或者能力或者天赋或者是不是这些方面。另外的话就是,感情方面的了。当然那个是不用说的,就是是否跟你感觉应该是在一起的,是不是从心中的很爱你,是不是两个人在一起的感觉很好。我觉得就是这三种事情加起来,如果真的是只是看这个家境的话,我觉得也太短视太肤浅了。 王利芬:现在时代变了,和你那个时代不太一样。比如说你现在就是一个知二代刚毕业。一个女孩说你有房吗? 李开复:我们其实现在创新工场投的创业者,没有一个有,还未婚的没有一个有房的。所以看清楚自己的,如果说自己的对象只是要求有房就能嫁给你,没房就不嫁给你的话,那就算了。 王利芬:再找别人。 李开复:那你去找个有房的吧。 观众:我是北京邮电大学大一的学生,您刚才说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和善做的事,要追随我心,但是我觉得有些时候这个挺难做到的,而且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和擅长做的是什么。那么这样应该怎么办呢? 李开复:在一个应试教育里,这个问题常常出现,其实我在美国演讲或者是跟青年交流,很少碰到这个问题。 王利芬:真的吗?有这么大的差别? 李开复:对。在中国非常多,确实是这样。我觉得在应试教育之下,其实我们在童年的时候,是心里很知道自己爱做什么想做什么。但是可能一进入了小学,甚至还更早的时候,这个环境就说,别想了你应该做什么你应该做什么,那就被指点到路上。所以我可以给你几个建议,但是最终的话还是要看你自己怎么去找。一个就是说,你回想一下过去的这18、9年以来,是做什么样的事情,让你感觉最大的喜悦,或者做起来感觉这个简直不是工作简直是在玩,或者是这个事情我特别的喜欢。如果找不到一件事情的话,可能可以找一种类事情,比如说我跟人在一起工作我就特别的愉快,自己孤单的时候就很不喜欢。或者是当我碰到了电脑我就很快乐,当我碰到了人就不愉快。这些都是给你一些很好的暗示。这些暗示我觉得可能会让你知道大概方向在什么地方。 另外的话就是说,多去尝试一些事情,让自己慢慢的把这个应试教育附在你身上的枷锁能够卸掉,让你能够去尝试不同的事情。比如说在学校,不妨尝试旁听一些不同的系的课程。尤其那些听起来说,这个蛮有趣的听听看吧。或者说多交一些不同的朋友,多去理解一下这种已经工作的师兄师姐,他们是在做什么。因为有些事情可能听起来让人很想去做,但实际上可能跟你想象的不是完全一样的。 还有就是刚才谈到的暑期的工作,这个时候暑期的工作其实也是让你能够理解的一个非常好的方式。慢慢的你就是说,一方面是知道什么样的领域是你有兴趣的,什么样的课程是你有兴趣的。还有就是说什么样的一个公司和岗位是有兴趣的,这些是要慢慢慢慢寻找出来的。还有我想补充的一点就是说,虽然我在这些演讲或者交流的过程中,都会非常的强调兴趣的重要性。我们也都了解,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整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人生的每一个步骤,包括我今天,都是一定要做好自己必须做该做的事情,才有资格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所以在学校,不是说就不要上课了,不用考试了。整天去旁听去交朋友去,而是很好的平衡自己必须做的事情,然后再去寻找一些那些自己想做的事情。 其实除了刚才讲的之外,现在互联网这么大,微博还有国外的这种社交网络和各种不同的内容,可以让你获取各种不同的信息、视频,甚至学校没有一个课程,你可以去听MIT哈佛的教授是怎么教的,感觉一下世界最顶尖的这种学习的领域和教室是怎么样去,在里面是怎么学习的。从这里面我相信,你可以慢慢寻找到自己的兴趣。就算刚才讲的这些都很困难,至少你可以避免一件事情,就是绝对不要去选一个自己肯定没有兴趣的事情,因为每一个人,兴趣是什么可能没找清楚,什么是自己痛恨的,应该是很清楚的。但是我常看到有一些学生,他们就是高考的时候报了那些父母认为该报考的,他自己心里知道痛恨的地方。还有那些去应聘一个公司,他知道这个公司这个岗位自己会很不喜欢的,但是因为这个公司名气很大,或者他的薪酬很好,去选择这个方向。所以就算刚才我说的都没有用,你还是没找到自己的兴趣和热爱,至少请帮自己一个忙,不要去做那些自己很确定,没有兴趣不想做的事情。 王利芬:年轻人如何倾听到自己的心声,然后确立自己想做什么。 六、时间不是只分配给工作,要留一部分时间给自己的家人 观众:我是来自北京青年知识学院的大二学生,您一天的时间安排,和对时间管理的经验,您有什么想与我们分享? 李开复:我觉得每天时间的安排是挺枯燥的,更多的我想谈一下时间分配吧。我觉得一个人要把时间管理好是非常的重要,我认为我多年来所归纳出的几个建议,第一个就是说分配时间的时候,不要只是去算每分每秒每小时,而要考虑到每一件事情是重要的事情和紧急的事情。因为我们常常会变成紧急的事情的奴隶,而忘了做那些重要的事情。尤其是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比如说在读书的时候把英语学好,也许就是一个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或者比如说我现在,多读一些有价值的书可能就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一定要让自己时间分配的时候,给足够的时间,做那些自己真正需要重要的事情,但是不是每天紧急,不要成为紧急的奴隶,这是第一个建议。 第二个就是说,自己每天如果感觉时间一下就流失了,怎么样去更好管理自己的时间呢?你不妨每天睡觉的时候,把自己一天,每一个小时做了什么事情,大概的归纳一下,然后做一两个星期以后,画一些图,你大概就可以知道,时间花在什么上面,然后哪些领域是花太多了的时间,这时候需要做一些调整。 第三,我觉得时间不止是整块的时间,还有碎片的时间。我们常常一天的时间过去了,其实里面碎片时间加起来还是很多的,比如说等车的时候,比如说在一门课到下一门课的之间的时间,我们做白日梦想事情,时间可能就糟蹋了。而现在尤其是有了这个移动互联网,很多事情是可以用移动互联网激活这个碎片的时间来做的,无论是背些英文单字,或者是交朋友或者是回一些需要回的短信。甚至上一些微博,寻找一些信息,这个都是很值得的。所以尽量把你的碎片的时间,能够使用起来,能够激活。 还有就是说,我们的时间不要成为一个这种,时间不是只是分配给工作的,一定要留一部分时间给自己的家人。但是当我们如果都很忙的时候,怎么样去做呢?就要了解到,家人所需要的时间,有时候可能是更全神贯注的,有时候可能人坐在那就可以的。所以像我的话,一定会每一天有一点时间留给家人,但是我会挑选那些事情,我们能够真的有一个这种交流的。比如说玩一个游戏,或者讨论一件事情,或者在一起用餐。这是一个所谓的有质量的time,这些时间是要保留起来,而且是不可侵犯的。但是并不是说每天就一定要三个、四个、五个小时,和家人在一起。我觉得这是说,在当你安排好很多工作的时候,还是不要忘记家庭,家庭就把重视这个真的是有质量的时间,然后互动的深度的投入,才让他们感觉到你的存在和家庭的温暖。 观众:我是来自北京印刷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我的人际交往能力不够强,在职场当中人际交往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我怎样做才能和更多的人,很好很开心的聊天,然后和他们很有话题,这样也能拓展一下自己的人际交往的能力,还有自己的交往圈。 李开复:这个来问我,其实刚才有一位同学问我说,我这个最难改的缺点是什么,我都想回答人际交往,所以问我可能比较不是合适。 王利芬:你在人际交往上还有困惑? 李开复:其实挺有困惑的。 王利芬:什么呢是?要不我试着回答一下。 李开复:我的困惑。就是比如说王老师,比如说在一个很大的Party上面,大家都是比较相对陌生的。有些人就能穿梭在里面,跟大家都聊的很好,这方面我就感觉,因为可能是理工科出身,所以就是没有一个,没有谈一个针对性的问题的时候,就是跟人家这么多不认识,相对陌生的人去瞎聊,这个是我做的很不好的一件事情。 王利芬:人际交往是一个综合的东西。其实你跟人家交往,透射着你所有的内涵、你的胸襟、你的修养、你的所有背景,都在交往过程中显现出来,包括你对心理学的掌握。这个东西它不是一日之功,它也很难培训出来。比如以我的经验,昨天我听音乐会,在那个地方,可能都是喜欢音乐的人,这个时候人家就跟我谈,我会对他有一些了解,另外一个,他是抒情的古典小提琴家,其实我正好在古典音乐上非常熟。从亨德尔、巴赫一直到德彪西,那我就会跟人家谈音乐上的话,能够谈的过去,这个时候人家就会很愿意跟我交往,可能是不认识的人。像开复刚才说,做不紧急而重要的事情,这就是为你的人际交往做储备。比如说学英语,或者说你听听音乐,甚至于看看很喜欢的电影,或者是游名山大川,看油画,或者要看什么样的展览,这些其实都是,都构成你跟别人交谈的话题。为什么人家会跟你交朋友,其实很重要的就是说,你能够提供朋友有价值的有真正信息含量的观点,这是很重要的人家跟你交朋友的其中一点,当然还有其它了。 观众:我来自北京邮电大学,作为一个学技术的大一新生,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将来是保研工作还是出国?北邮虽然是一个工科类的院校,但是它依然存在着经管院和人文院,对于这种方面的学生,他们将来有什么比较好的方向?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大学四年究竟获得的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王利芬:考研还是出国,就业还是在家呆着,其实这样的问题非常难以回答。如果要回答就是,倾听自己的声音。 观众:我们不太了解当今的形势,什么才是更适合我们的选择? 王利芬:首先是想想你自己需要什么,你自己愿意做什么。如果所有的选择不和你自己的兴趣爱好你自己本身的独特的才能所连接起来的话,这个选择就会贻害你的终身。所以,还是认真的听你的心声。 观众:我是来自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学生,现在的年轻人,主要处于感情的敏感期,经常会因为情感上的波动,比如像失恋、单相思之类的,会影响生活、学习与工作。请问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处理? 李开复:这个问题其实以前我也碰过,有人问过我这方面虽然我不是专家,其实我姐姐是专家。所以你可以在网上,应该可以搜"李开复失恋",如果"李开复"搜不到搜"李开敏失恋"敏捷的"敏",她有一篇文章是深度的去回答这个感情方面的问题。但是简单的讲一下的话,我觉得就是说,感情的创伤是一个比较严重的、不可能马上恢复的。所以一定要有一种心理的期待,是慢慢的这种,就像我们如果说伤筋动骨或者得了一个比较严重的病,不会说第二天就好的,是要一段时间的。那这段时间我觉得你能够让自己做的,就是找自己信任的人,自己的家人、亲人,跟他们交流、倾听、诉苦,甚至发泄出来甚至哭出来。这样的话会让自己,慢慢的容易放下,这个时候就会感觉到这种亲人跟朋友的可贵。 还有的话就是自己要稍微学着放松,然后不要去有这种期望说明天我就必须忘记他,明天这个事情就必须要过去。因为是不太可能的,更好的可能是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因为每一个人面临很多痛苦和挑战,都不是第一天就能是好了不痛了。而是说你要先能够承认这件事情发生了,然后你要能够面对它。然后你要知道已经发生了不能够改了,然后你再慢慢的去让自己心理平息。就像大病一样的,要一段时间才能够康复。 王利芬:其实一般的来说,这种情况下都是他本人。试图投入一件最喜欢的事情,或者再找一个人。忘的非常快。 观众:作为普通大学的学生,跟很多名校相比,那么他们的资源以及人脉各方面,我想应该是劣势,这个劣势应该如何来解决?第二个问题,为了提升自己和学到一些东西,会参加一些活动和在象优米网上看视频,我今天来现场这个举动是否可取? 观众:我是来自河北大学的学生,刚才听您提到关于创业方面的几个要素,从我们大学生创业方面,是从毕业开始凭着年轻、激情这些资本,直接走上创业之路好一些,还是说像您这样在一个成型的企业之中,做的很成功之后再去思考创业? 王利芬:第二个问题我先回答你,倾听自己的心声。 七、成家和立业,应该是走自己该走的引导的道路 观众:我是来自南京工业大学的学生,我知道您也有女儿,我觉得爸爸是我世界上最崇拜的人。我经常跟我爸进行一些沟通,您跟您的女儿在一起,如何进行沟通的? 观众:每个人的一生中肯定都会有不自信的时候,您不自信的时候会怎么做? 观众:我是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想必每个人都会有一些挫折,在最痛苦、最尴尬、最无奈的时候,那段时间您是如何渡过的? 观众:我是卡玛的一名员工,一个人或者一家公司,在发展过程当中,应该怎样把在刚开始创业的那种激情和热情,或者更好的服务更好的传承下来,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方法? 观众:在生活和工作中,您是一个爱表现自己的人吗?当你表现自己的时候,您是怎么看待周围那异样的眼光的? 观众:您刚才多次提到iPhone的创始人,对乔帮主有没有进行一个真实的一个沟通,或者跟他打过交道。或对真实的乔帮主,您最佩服他哪一点? 观众:现在大学生毕业面临两个问题,第一就是成家第二就是立业,我们是应该先成家还是应该先立业?您是先成家的还是先立业的? 王利芬:这么多大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您可以挑一些问题,做一个总回答。 李开复:可以。有关成家立业跟毕业后创业的这种思维,我觉得这是像王老师所说的,真的是自己的心告诉自己该怎么走是最重要的。对有些人来说,其实成家更多的是缘分,如果你找到了你心仪的对方,那么就该继续走下去,不要是计划式的。我觉得计划什么时候该成家,这是一个很荒谬的事情,所以成家应该是走自己该走的缘分引导的道路。 那么至于创业或立业,我是认为说,其实在大学毕业之后,你的阅历还是比较潜,而中国的教育体系更多的是培养的一个专业的人才,而不是一个足够广的能够创业的这样的一个人才,当然会有例外。但是绝大多数的大学生我会建议你,先去参与一个大的公司,或者是参与一个别人的创业,从中来学习不要毕业马上创业。因为你的这种阅历比较潜,然后很多这种创业所需要的这种经验都还不存在。而且团队跟趋势的掌握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创业可以在大学毕业的三年、五年甚至八年、十年之后来做这都可以。但是刚毕业的时候,还是争取多得到更多一点经验。 王利芬:跟女儿。 李开复:跟女儿的对话,我跟女儿其实也是比较亲密的,尤其在她们比较小的时候。我觉得就是应该,一个父亲除了爱自己的孩子照顾自己的孩子,还有比较难做的一点就是成为孩子的朋友,刚才那位女同学非常的幸运,能够跟父亲谈到晚上半夜四点钟,我想在座可能很少,有这么幸运的跟父亲能够成为这么深度的一个朋友。我觉得这点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中国的家庭里面,常常父母亲就变成了一个权威,甚至独裁,甚至像自己的老板或者是皇帝一样的一个职位,把孩子当作是一个员工或者更糟一点的附属品。这样的一个习惯和尊严,我觉得不会特别拉近彼此的关系,因为人生的路就这么长,而且有这个缘分让你们成为父女或者母子。那么应该更好的把握这个时间,让父母跟孩子之间,不止是一个血缘的关系,而是一个出自内心的最喜爱的朋友,这一点是我一直去努力去试着做的,那么我做的过程中,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不是特别有尊严的父亲。让孩子觉得,什么事都可以跟我说,没有太大的风险,我不会转过来批评或者骂她。 还有就是说当我心中有一些问题的时候,我也愿意跟她交心来提出来。还有就是彼此开开玩笑,不伤大雅的这种,甚至什么嘲笑、开玩笑,做一些好玩的事情。就像孩子跟同龄的朋友会做的事情一样,我也会愿意做尝试。甚至我觉得我还愿意去了解一下,比如说最红的歌星或者是影星是谁。还有最红的什么她们可能在网上看的节目是什么,自己有空也去看一看,这样才会更有共同的语言。所以在座可能父母不多,不过既然有视频,我在这里也分享一下,希望更多父母能够成为一个有心人,成为孩子的朋友。 王利芬:中国的名校或者世界级的名校毕竟是少数,多数大学生都是在非名校甚至于说不怎么起眼的学校,他们自己都不好意思说的那些学校。你对这个? 李开复:我觉得这个社会确实是这样的一个,有一些这样的认知。但是我觉得今天的信息,是比较平等和透明的。名校能够接触的,而在一个非名校不能接触的,其实也就不外乎两件事情,一个就是很棒的老师跟课程,一个是高考分数较高的一些同学或者平均程度比较高的同学们。那么前者如果你认为自己要去弥补的话,现在网上真的有很多非常好的免费的名校的课程。比如说在国外的MIT、哈佛、耶鲁、斯坦福,他们的课程都放在网上,而且都有中文的字幕,所以不要把这个非名校当作一个借口。因为所有你们那些你们可以看到的名校的学生,他们有的资源至少从老师和课程来说,你一样的可以拥有,只是看你愿不愿意努力,愿不愿意去获取。 那么至于周围的优秀的人,这个我觉得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但是我觉得每一个学校,都会有一些优秀的人。 王利芬:社交网站可以补。 李开复:社交网站可以部分的补。可以比如说从微博上面找那些优秀的人的发言,比如说王老师的微博,就要关注一下。 王利芬:主要是你的。 李开复:还有就是说很多优秀的人,无论是教授还是其他的人,当你能找到他们的接触信息的时候,你可以不同的方法去找他们接触他们。比如说发邮件,比如说你看到谁写,某某名校的一个同学写了一篇论文。他的邮件一定在论文里面,你可以发邮件去问他,或者是你在微博上你看到谁很有见解想跟他学习,你可以试着去评论,然后成为他的好友跟他接触。 还有在你的周围,你的学校的同学,或者你实习的工作里面,一定会有那些特别优秀的人。你要尽力的去,到他们的身边成为他们的朋友,然后跟他们学习。所以其实大部分名校的学生能够拥有的,你也都能够拥有。如果你能够拥有一样的资源,然后对自己有鞭策自己成长,努力。我相信最后如果只是一个品牌的差别的话,是可以克服的。 王利芬:比如说在互联网不那么发达的时代,你该怎么样回答这个问题? 李开复:还是有图书馆,书籍。当然我觉得因为互联网真的是。 王利芬:名校的图书馆和书籍,它也不一样的。 李开复:那还是有城市的图书馆还有书籍,还有书店。确实互联网很大的程度扁平化了,这种所谓的名校和非名校,所谓的这种名企业和一般的企业,既然互联网扁平化了这么多事情,我们如果不努力的去利用20年前不存在的资源的话,真的是对不起自己。 王利芬:我给大家找到一个非名校上进的理由,实际上高考,很难打磨出优秀的人,对吧。就是说我没有上名校,可能就是因为我那一次高考考的不行而已,就这样。 王利芬:少年的时候或者年轻的时候,你惶恐的、你犹豫的、你沮丧的,你觉得那个简直是和今天的李开复相差很远的一个小故事,然后来拉平和大家的距离,好不好? 李开复:我在大学的时代,曾经有一个暑假,在法学院打工。法学院的院长在春季雇用了我,说请你把这个学法院的所有的课程的一个程序,帮我重新编一遍。因为明年我们要从这台机器上转到这台机器上,你能做吗?我当时其实并没有太多经验,但是我觉得这不就是编点程吗太简单了可以的。然后他说给我多少多少钱,我说没有问题。然后我就答应了做这件事情,可是暑假来了,同时我接了另外一个暑期的工作。那个工作大概是九点到五点,五点就可以回家了。是在高盛打工,但是我就觉得法学院这个事情我可以接下来,然后我就九点到五点在高盛打工,然后五点到九点在一个桥牌俱乐部打桥牌。然后一个礼拜的六七天就这么过去了,一直到基本上已经错过了这个时机,法学院需要我看到一些初步的成绩,编程的成绩,但是我什么都没做。就是因为晚上贪玩什么都没有做。然后法学院院长就对我非常生气,动怒把我狠狠的骂了一顿,然后把我解雇了。 王利芬:还记得怎么骂的吗? 李开复:记得。他就是说,你当初的承诺跑到哪里去了,这是一个最基本的一个承诺诚信的期望值。你当时说要做的,现在居然都快要到要交这个结果的时间了,来跟我说你还没开始做,这样的不负责的,让我不能相信。 王利芬:你当时是什么样的一个表情和心理状态? 李开复:当时就是又很自责,而且觉得说还有没有机会弥补,但是他已经这么强硬了我该怎么办了。后来也没有多想就说对不起,就把电话挂了。 王利芬:是在电话里。 李开复:电话里,对。 王利芬:那还不是那么狼狈,要是当面就好了。 李开复:但是确实本来就是可能觉得说,我赶快拼一拼熬几天夜可以做完,但是那天晚上是很难过的。因为我是已经基本上已经说我接受了你的判决,但是又想不甘心,是不是还去努力去试一试。所以那天晚上是很难过的,是我应该去拼命的试一试,去求他原谅我,还是去见他说对不起,还是就应该接受我的命运就躲的远远的。 王利芬:后来这个难过持续了多长时间呢? 李开复:就一天吧。因为这样,因为第二天我就去见他了,然后我就跟他说这个事情,因为我最后就想清楚了。第一个我觉得他对我的意见已经定下来了,不会再给我第二次机会。第二我觉得刚开始的时候,调研这个项目他给了我一些工资,我觉得既然他已经,既然我没有帮他做任何事情,这个工资我不应该拿。第三个我觉得就是说,什么事情应该有一个面对面的交谈。所以第二天我就去见了他,就跟他非常有诚意的道歉,然后说你应该不会再接受我了,这个我也可以了解,过去我拿的工资我应该还给你,然后我学到了一个教训,以后我不会再做这样不负责的一个承诺了。 王利芬:后来有没有再见到这个人呢? 李开复:其实他当场就不再愤怒了,他听到了这些声音,他就开始变得很温和,然后就跟我说,算了,事情都已经过去了,你没有经验,也算学个教训,以前的钱发了就算了。然后别记在心上,希望以后我相信你以后会做的更好。 王利芬:那钱还回去没有? 李开复:他没要我就没还。 王利芬:我觉得大家都有这样一个时刻。所有回答都是和四点相关,首先说是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当你讲某件事情,你的神情整个亮起来的时候,明明能看到你眼里的兴奋的时候,这就是你内心想要做的事情,或者说你擅长的事情。 第二件事情是说,要正确的时间要做正确的事情。其实事情往往是在第二点中间冲突。比如说现在有一个特别好的爆发点,比如说移动互联网。那么他也找到了一个用户的某个需求,能够把用户的痛点能够解决。可是这个事情,相对于他更喜欢的事情的话,他没那么喜欢,可是这个毕竟是商业模式,或者未来的成功的路相对容易一些。往往冲突就发生在这个时候,他不是非白即黑,这个时候怎么处理? 李开复:这个时候就要用智慧来平衡了。比如说这两个有没有一个共同点,有没有移动互联网的,假设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巨大的趋势,但是你认为自己的兴趣比如说是在教育上面,那这个时候你可以问问自己,有没有这两个的交接点。比如说做一个移动互联网的教育的软件,这样的话是不是又可以满足趋势的发展,又可以满足自己的兴趣。另外的话,我觉得。 王利芬:满足不了呢? 李开复:如果满足不了的话,另外一个可能就是,我是不是先把自己的兴趣放一放。去抓到这个巨大的商机,然后当我得到了比如说财务自由的时候,我再来做自己爱做的事情。 王利芬:可是很多人就是在这个点上迷失了? 李开复:是。是这样的。这个判断是非常,当你判断的时候可能觉得很容易,但是一陷进去以后,就有可能陷入一个攀比的状况。第一个公司我创了失败了还好说,假如成功了,我想还有谁比我更强,我再做一个再做一个,朋友拉我我不能婉拒,然后又看到更大的机会,越滚越大,就进入了这个攀比和一元化的问题。所以我觉得如果你要做这个抉择,把兴趣先缓一缓,先做一个别的事情的时候,这个时候你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太深的陷进去了。让自己永远没有机会,做自己真的爱做的事情。 八、不是选公司,成长机会在哪里,选的是追求的方向 王利芬:那您在选择,比如说苹果公司,微软公司和Google的时候,真的这三个公司都是你那么喜欢的吗?没有比这更喜欢的事情要做? 李开复:我觉得我选这三个公司了时候,其实不是选的是公司,选的是我想追求的一个方向。我选苹果的时候可能就觉得,相对简单一点,就是想从学术界进入产业界。然后看看是怎么样做产品的,然后如果学会的话,可以经过产品影响更多的人,是这样的一个理念让我进入苹果。那么进入微软的时候,我是在苹果跟SGI被微软打的很惨,花了很多的时间,做了很多的产品,最后都是微软一进来就把我们吃掉了。让我觉得一方面有点挫折感,另外一方面的话,就是说如果我真的想最大化我的影响力,让我的技术让更多人能够使用的话,那我恐怕还是得加入一个胜出者才能够有这样的影响力,老是在被别人打败的公司恐怕不行。另外的话微软确实在当时软件的领域,远远是第一的。我相信有很多我可以学的地方,所以因为这个加入了微软。 加入Google的话我觉得可能是两个理由,一方面是这是可以让我再回到中国的一个机会,再回到中国工作的一个机会。另外一方面就是我看到了一个大趋势,是一个套装软件走向互联网的一个状态。这个应该是一个大的变革,因为你不再需要一两年升级一次,花钱到店里去买。而更多的是能够用互联网,把整个这个销售市场、产品、服务的整个线能够打通。我能看到的就是,Google是最懂这个的,所以我想去学这个方向,所以我觉得通常不是因为一个公司,我就认定了他,我一定要去这个公司,而是说我的人生下一个学习的成长的机会在哪里,然后这个公司可以提供这个机会,然后我去参与它。 王利芬:刚才三个公司,每一个公司进入的时候,您都是非常理性的理由。什么东西让您眼睛发亮然后面颊发光,十分兴奋的那样一个选择呢?我好想看到的更加理性一些,什么东西会让你像那样的一个状态? 李开复:我觉得我最兴奋的状态,就是感觉到这个产品被好多人使用,至少在那三个工作的选择的时候,就是每一次产品发布的时候,能够走进一个咖啡馆,看到里面的人在用我开发的产品,能够到地铁里面看到这个人用的居然是我开发的东西,或者是我带的团队开发的东西,这个时候我觉得是让我最兴奋的时候。 王利芬:可是苹果公司那个时候,离开发的产品,至少和我们现在用的苹果这些产品,离的还是比较远的,对吧。那个时候现在还没到呢。 李开复:但是苹果确实是人们最爱的一个品牌。虽然当时它的市场是很狭窄。 王利芬:可是微软是研究院。 李开复:对。 王利芬:这是没有产品的。 李开复:就是做技术转移到产品里面,然后再一个公司他有足够的能力,因为当时微软他答应我的,后来也做到的,就是说你在这个研究院里发明的东西,是可以进入各个不同的产品线,然后被巨大的用户群使用的,是这样的一个承诺。 王利芬:那看到Google,也会特别的兴奋,大家都用Google来搜索。 李开复:我觉得每一个阶段都是普及,如果你希望最大化自己的影响力的话,普及是很重要的。在当时的苹果,其实就像你说的不是很普及。微软是够普及了,Google也是够普及了,就是看到一个能够很大化的普及技术,把技术普及成为一个有用的产品的机会。 王利芬:投资是一个让您极其兴奋的事情吗? 李开复:没有。 王利芬:那就是说一个综合考虑的结果? 李开复:不是。我觉得创新工场,我之所以做创新工场,不是因为投资让我很兴奋,而是能够帮助创业者、年轻人,发挥他们的梦想,能够创造有价值的企业。而这些企业能做很多很酷很棒的产品,让我能够间接的享受到,看到好多人使用的产品,都是我所投资的公司所做的,投资只是一个手段。 王利芬:所以永远是产品被使用的时候,你有一种幸福感? 李开复:对。另外的话就是看到青年经过我的帮助得到成长。 王利芬:就是人的产品。 李开复:人也是一种产品,对。 王利芬:现在创新工场有没有让您觉得特别自豪的产品可以推荐的? 李开复:自豪的产品很多了。 王利芬:给你一分钟的广告时间。 李开复:一分钟广告时间。如果你是开发者的话,请用友盟来做最好的广告,已经接触超过一亿台手机。如果你有手机和PC的话,豌豆荚可以帮助你同步,如果你是开发社交软件的话,请考虑用行云平台。然后点心的这个省电和它的通讯录,都是很好的可以使用的产品。知乎上面可以让你发各种问题,然后得到专家提供给你的答案。如果你喜欢吃素食的话,尽量的去用布丁的优惠券,然后想下载Android的软件,请到应用汇。一分钟差不多了。 王利芬:其实去谈论产品,给产品提批判性的建议,可能是能接近的非常好的机会,也是让他能够发现你,是不是一个创造性人才的很好的一个时机对吗? 李开复:是。我每个星期都会在网上,搜我所投资的哪个公司产品的微博的评语。 王利芬:您刚才谈的四点里面后面两点,其实是说做事情的一个方式,一个是脚踏实地,还有一个就是阶段性的完成目标设定,并且不断的迭代。您自己是这样做的吗? 李开复:我觉得是。过去的职业生涯如果你定成一个一个阶段的话,我觉得在苹果这个阶段,可能是可以定位成学习做产品,那如果说是在微软这个阶段的话,是首次到中国工作。还有就是接近比尔·盖茨,还有就是普及软件产品。然后Google肯定就是再回到中国,然后还有就是学习互联网怎么做产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