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名将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广西藤县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进士,授福建邵武知县。为人有胆略,喜好军事,碰到从边疆退伍的老兵,就请去谈边防的情况,常以守边之才自许。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他进京述职,军事才能受到御史侯恂的赏识,被推荐为兵部职方主事。不久,努尔哈赤率后金军攻陷广宁(今辽宁北镇)的消息传到北京,朝野为如何保卫首都议论纷纷。袁崇焕谁也没有告诉就单骑来到山海关内外勘察地形,回京后详细陈述边关形势和守卫方略,自请戍边,升为佥事。朝廷让他监督关外军,并从国库拨款 20万两,作为募兵经费。他向大学士、蓟辽经略使孙承宗提出守关外以蔽关内的主张,要求带兵 5000驻守宁远(今辽宁兴城),并在有条件时向锦州发展。在孙的支持下,他抓紧在宁远修筑高三丈二尺,底宽三丈、顶宽二丈四尺的城墙,于第二年完工。他勤于职守,又善于带兵,将士都乐于尽守土之责,百姓都安居乐业,很快使宁远成为关外重镇。他晋升为有参政。五年夏,孙承宗采纳袁崇焕的建议,派兵进驻锦州和松山、杏山、右屯及大、小凌河(均在锦州),向北恢复疆土二百里。此时,明熹宗成天醉心于做木匠活,不理朝政,大权旁落给太监魏忠贤。十月,孙承宗被罢官,魏忠贤的死党高第接替孙的职务。胆小如鼠的高第命令明军全部撤入山海关内。袁崇焕坚决反对。他说:"已经收复的城市怎能轻易放弃?锦州、右屯动摇,则宁远、前屯(今辽宁绥中附近)震惊,(山海)关门就失去保障。"高第不听,命令袁撤兵,袁说,"我在这里当官,就死在这里。"高第无法强制他撤兵,便撇下宁远这座孤城,命令其他地方的军民入关。撤退时,丢弃粮食十万余担,路有饿殍,哭声震野,士气遭受严重挫伤。六年正月,努尔哈赤乘明军撤退之机,率 13万军队围攻宁远。袁崇焕写血书激励将士誓死守城,焚烧城外全部房屋,实行坚壁清野,搜查城内奸细,将包括最先进的红夷大炮在内的各种火器搬上城头。二十四日,后金军开始攻城,袁崇焕率军民浴血奋战,负伤仍坚持指挥战斗。明军的大炮和各种火器给后金军以重创。努尔哈赤也中炮负重伤,不得不下令撤围。此战史称"宁远大捷"。此前,明廷以为宁远必失无疑,等袁崇焕的捷报传来,举朝大喜,立即提升袁崇焕为右金都御史。八月,努尔哈赤死,皇太极即位,转而进攻朝鲜。袁崇焕乘机推进至锦州一线。他勘察地形后向朝廷提出:锦州一带无险要地形,不宜同后金军野战,只有凭坚城用大炮守卫。于是,修城屯田,准备固守。七年,皇太极在迫使朝鲜归顺后回师,于五月十一日围攻锦州,总兵赵率教据城坚守。二十八日,后金军分兵攻广宁,袁崇焕登城固守,用炮轰击。明将满桂、尤世禄、祖大寿等出城野战,满桂身中数箭仍奋战不已,终于将后金军击退。后金军又集中力量攻锦州,但因伤亡大而天气又热,不得不撤兵。明廷称此战为 "宁锦大捷"。在叙功时,魏忠贤党多人加官晋爵,连魏的侄孙也封为安平伯,但袁崇焕却只升了一级,并于七月被迫退休。不久,熹宗崩,崇帧即位,诛魏忠贤。袁崇焕被召还朝,任兵部尚书兼有副都御史,督师蓟(今天津蓟县一带)、辽,兼督登(今山东蓬莱一带)、莱(今山东莱州一带)和天津的军务。崇帧元年(1628年)七月,皇帝召见他时,他提出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以守为正着,以伺机进攻为变着,以和谈为权宜的旁着的方略,并提出以五年恢复全辽的计划。他说:"以臣之力,制全辽有余,但很难让群臣不说闲话。臣一出国门,同朝廷就好比有万里之遥。忌能妒功者,不会没有。即使不以权力掣臣之肘,也能以意见乱臣之谋。"他希望崇帧用人不疑。崇祯答应了他。二年,皇太极率兵数十万绕开袁崇焕的防地,从龙并关(今河北迁西西北)、大安口(今河北遵化西北)人关,攻占遵化,直指北京。袁崇焕闻讯,率兵千里来援,十一月十日、抵达蓟州。十二月二十五日,后金军连克蓟州、玉田、三河、香河(以上均属河北)、顺义(今属北京),于三年正月初三兵临北京城下。初四,袁崇焕率部赶回北京,在广渠门外同后金军激战,将其击退,取得京师大捷。皇太极屡屡败于袁崇焕,便设反间计,故意在商议军情时说他们同袁崇焕有密约,并让被俘的杨太监"偷听",随后将杨释放。杨回北京后向崇祯报告了他的所见所闻。生性多疑的崇祯信以为真,将袁崇焕逮捕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