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牟頔奇葩说制造者的职场半坡


  最
  近,牟頔正在米未进行一场大刀阔斧的思维认知革命。
  米未传媒联合创始人、CCo牟由真牟頔从小就自带强大的气场,独立、要强、果敢。在成长过程中,她总想要做视野范围内最顶尖的人。她的目标感也特别强,只要确定了目标就会全力以赴
  她要将米未打造成一家"生物型组织",培养员工的跨学科思维,并在公司内部成立了创新学院,请各行各业的专家大咖来讲课。
  自2017年上半年开始,就在米未走得顺风顺水的时候,牟頔突然感到一阵前所未有的恐慌。她意识到,之前惯用的创作逻辑似乎也并不能百发百中,与此同时,公司员工的突增也给她带来了幂次级别的管理压力。
  牟頔开始反思:米未的下一个台阶到底在哪儿?怎么有所突破?
  成立不到一年,米未就获得了两轮投资,估值超过20亿元。其代表性作品《奇葩说》连做四季,总播放量超过49亿次,捧红了马薇薇、姜思达等众多辩手。《奇葩说》结束后,他们之中的一部分辩手又分别在米未的大旗下开拓了新业务。
  内容生产的恐慌、组织管理的压力、新业务的冲撞一并爆发,牟頔人生中第一次觉得自己有点"不会"了。初识马东
  在做《奇葩说》之前,牟頔是央视最年轻的总导演。
  2014年,央视初次尝试制播分离,牟頔带领团队接手了第一个项目《喜乐街》,这也成为央视第一个能对外出售版权的节目。
  于是,牟頔拿着节目去找当时在爱奇艺做首席内容官的马东谈判,要价200万元。马东瞪了牟頔一眼,质问道,你知道央视春晚才卖多少钱吗?牟頔表示不知道也不关心,但是坚持认为自己的节目值200万元这个价。
  虽然远超于预期,但最后马东还是被说服了,并在接下来的1个多小时里,两人聊了很多关于内容创作的事情。在和马东以及爱奇艺的接触过程中,牟頔对互联网化的内容创作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2014年互联网已经是大势所趋,当时《喜乐街》的电视端收视效果与互联网的点播相差甚远。此外,牟頔也确实希望再找到新的平台突破自己,于是就来到爱奇艺加入了马东的团队。制造《奇葩说》
  带着20多人的团队从央视来到爱奇艺,牟頔领头策划的第一个节目就是《奇葩说》。
  一次,马东和高晓松吃饭,两人聊到兴起就说希望能做一档选"大喷子"的节目,马东把这个意图传达给牟頔,而这成为《奇葩说》最初的起点。
  从央视到爱奇艺,更宽松开放的审核制度和创作氛围让牟頔和她的"90后"团队在内容制作方面更加如鱼得水。这些年轻人都是看《快乐大本营》《康熙来了》等综艺节目长大的,综艺感很强,脱离电视体制的束缚后就更加撒得开手。后来,团队索性把两位综艺节目的主持人——蔡康永和何炅都请到了《奇葩说》当导师。
  虽然在内容制作上如鱼得水,但是团队在节目招商的时候还是遇到了一些挑战。从接手这个节目开始,马东就告诉牟頔在商业运营上坚决不能"裸奔",不能只注重内容,要找来能覆盖住成本的冠名商。
  当时牟頔和爱奇艺的销售团队一起开会,公司成员来了100多人。大家提的第一个问题是要多少钱,牟頔张嘴就说3000多万元,然后100多人走了90个:当时互联網综艺节目的报价差不多就800万元,3000万元简直是个不可想象的数字。最终,牟頔只好亲自出马找赞助商。
  在一轮客户沟通中,美特斯邦威作为少数几家意向客户之一回复了信息,于是牟頔带领团队去和前者谈判。
  谈判过程中,牟頔既没有给对方讲所谓的互联网大数据,也没有讲节目请了怎样的大牌明星,而是直接把《奇葩说》的辩题抛给了对方。
  牟頔上来就问美特斯邦威的CMO周先生:"如果你不爱你的老婆了,你会不会跟她离婚?"而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见面。
  牟頔试图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告诉美特斯邦威,《奇葩说》的内容本身一定有爆点和社会话题性,而爱奇艺平台也愿意全力推广。最终,双方爽快地签下了这一单。
  众所周知,后来《奇葩说》的综艺效果和传播广度都极好,几乎拿了所有能拿的榜单TOP1奖项,到第四季的时候冠名金额已经达到1.8亿元,整体招商金额近四亿元。天生骄傲
  牟頔从小就自带强大的气场,独立、要强、果敢。在成长过程中,她总想要做视野范围内最顶尖的人。她的目标感也特别强,只要确定了目标就会全力以赴。
  出生在青岛的牟頔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相比同龄人,她很早便有了独立意识。此外,牟頔家里也是书香门第,从小她就常听爷爷念叨祖上谁谁都是举人,她自己也一直是全校前三的学霸。
  直到高中上了当地最好的中学——青岛二中后,牟頔发现自己无法成为那种最拔尖的学生了,于是,她开始考虑自己的差异化优势。
  因为家庭条件尚可,当时牟頔每周都有大笔的零花钱。为了理直气壮找家里再要,她通常要在周末把当周的零花钱花完,于是就请要好的同学一起看电影。
  随着越看越多,牟頔对电影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决定要上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高二时,牟頔开始尝试艺考路线,恰好青岛当地的艺考氛围特别浓厚,她就找到了当年辅导黄晓明、陈好等明星的艺术老师,表示自己想跟老师学。老师看牟頔和很多从小学艺术的学生不一样,也比较大胆,就接受了。
  之后,因为北京电影学院三试被刷,牟頔就考到了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文艺编导专业。精力极其旺盛的她不折腾就难受,来到了更大的环境,不安分的她被激起了更大的能量,想在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当中证明自己。
  在学校里,听闻能做"广院之春"晚会的人就是当年的尖子生,牟頔很快便锁定了目标。从大三开始她就进入央视实习,跟过青歌赛也跟过春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终如愿策划了当年的"广院之春"。
  2007年,大学毕业,牟頔顺理成章地进入央视,成为一个根正苗红的广电人。突然不惑
  牟頔进了央视三套《欢乐中国行》栏目。因为节目是周播,每年要办52场晚会,分到牟頔头上的就有26场,所以她在一年内要飞国内26个城市,这让她迅速成为航空公司的金卡会员。
  当时央视在人才招聘方面收紧了政策,在转为台聘员工前,牟頔作为项目制员工在节目组做了三年。周围的朋友都调侃说:"你一个编外人员还搞得自己每天劲儿劲儿的。"
  不过,当时的牟頔并不關心身份如何,她更看重的是自己能不能学到东西。
  牟頔称,很长一段时间里自己都是被感性思维所支配,包括从央视到爱奇艺,后来又从爱奇艺到米未,都没有过内心挣扎,顺理成章地就走到现在了。甚至在制作《奇葩说》的过程中她也是全凭感觉,根本没有产品思维。
  米未的导演评价牟頔是个很飒的人,特别爽朗,笑的很大声,风风火火,很平易近人,每天充满干劲。在具体的工作中,她会直接表达观点,甚至会当面指出问题,所以米未导演组的员工最怕审片,像是当面被老师批改作业一样。
  牟頔也自称"壳儿很薄",尖锐锋利,简单直接,强调执行效率。以至马东在公司定了新规,要求员工在3米之内要微笑,对牟頔的附加要求是3米之内不许骂人。
  在马东、牟頔和刘煦这三个米未核心创始人的相处模式中,牟頔是那个雷厉风行、简单直接暴露情绪的人,也是那个敢于捅破"脓包"的人;而马东则是外圆内方,注重自我消化,各自有各自的角色分工。
  不过,随着角色的转变,进入米未后的牟頔开始变得理性起来,并越来越平和。近一年多时间,她疯狂阅读哲科类和与生物学相关的书籍,试图抛弃以往的单一学科信仰。她自嘲这几乎是自己以前不可能干的事情。
  事业有所进展的同时,牟頔也已是一个两岁孩子的母亲,在工作中也会表现出她的"妈妈心态",开始选择给别人赋能。
  如果是以前的牟頔,在地铁里看到有人在看《奇葩说》,她可能会拍拍对方的肩膀说"这是我做的"。而现在牟頔更希望自己站到台下或跳到舞台背后,推动舞台上的人往前冲。
  随着自身的不断成长,牟頔越来越意识到个人英雄主义是不可持续的,个人能量再大也是有限的,组织和公司才是实现持续发展的前提。拜书籍所赐,她也不再过度追求确定性答案,开始接受世界的不确定性。
  关于梦想,牟頔说她创业最大的目标就是要做一家和迪士尼一样伟大的公司。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她自己甚至都有些想笑,但她觉得,这种不确定性才是自己每天奋斗的意义。
网站目录投稿:曼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