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教委等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全市所有中小学校建立家长学校,旨在健全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提升学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工作中的作用,形成学校组织、家长参与、社会支持的家庭教育工作格局。 提起家长学校,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为了形成家校教育合力,早在几年前,一些省份就曾经试点以学校为单位成立家长学校。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当年成立的家长学校大多已不复存在,即使保留下来的大多也名存实亡,实现当初预期目标的鲜有耳闻。 那么,是什么掏空了"家长学校"丰满的理想,徒留一副空架子呢?就我观察,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师资不足。"一个萝卜一个坑"的编制管理办法,几乎让所有教师的工作量处于满负荷或超负荷的状态,学校在"家长学校"的人员安排上捉襟见肘。即使个别学校能够抽出部分教师投入其中,专业知识的匮乏又成了制约其工作效果的最大瓶颈。 二是教材缺失。教材是开展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抓手。在事关家庭未来和祖国前途的家庭教育方面,至今几乎找不到一本关于家庭教育的权威教材。这一尴尬的现状,使家长学校的运行举步维艰。 三是资金短缺。在缺少专业师资、缺乏权威教材的情况下,学校要正常开展家长培训工作,不得不四处"化缘"。请专家、印材料,无一不需要"真金白银"。家长学校成立初期,许多学校从本不充裕的办公经费中挤出资金投入家长培训工作,因不能收到明显效果,很难坚持下去。 由此看来,以"校中校"的形式建立家长学校,未必能奏效。将家长学校和普通学校视为同类、将中小学教师和家庭教育专职教师混为一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家长学校的认识误区。在师资、教材、资金等均无法得到满足的情况下,要求所有中小学校成立家长学校,并实现预期目标显然不太可能。 虽然困难重重,但建好家长学校的探索不能止步。就目前情况而言,动用社会力量参与其中,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首先,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家长培训行业。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扶持等手段,鼓励民间资本创办家长培训机构。通过舆论宣传和政策导向吸引或者要求家长积极接受培训,以达到提高家庭教育水平的目的。 其次,引导企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有孩子的职工分批次接受相关家长培训,对于完成较好的企业,政府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甚至提供资金上的奖励,从而提高家长培训的社会关注度。 最后,相关部门应放眼未来,抓紧启动家长学校教材的编撰工作,鼓励有条件的高校设置家庭教育相关专业,尽快培养胜任家长培训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正如袁隆平先生所说,只有在田里面才能种出水稻。开办家长学校,也是这个道理,要立足现实,脚踏实地,在实践中解决各种难题。如果仅仅靠发文件、提要求、增考核,很难办出有效的家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