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理论联系生活才有趣视角训练之


  按:参加李老师魔鬼训练营即文章点评活动,为期三个月,读文章、得点拨、转视角、写点评,不亦乐乎!
  李克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心理咨询行业领军人物,新阳光研究所创办人,出版多本专著。
  专业知识如何与生活常识结合是个好问题,也是有意义的事情,因为理论只有与生活结合才有趣味,生活能用理论加以解释才洞察生活本质。所谓理论之树常青,就是指用来指导与解释生活,让生活更富有情趣。
  比如关于学习的理论,可以分作三种情形,都是与生活密切关联的。
  简单形式学习,也可以称为本能学习,包括习惯化和单纯曝光效应。所谓越歇越懒越吃越馋就是习惯化,再丑媳妇多看看也就顺眼了这是单纯曝光效应。
  复杂形式学习,即行为学习,这包括"经典条件作用"和"操作性条件作用"。看似很简单的学习形式,实际生活中应用最多最广。各种生理需要衣食住行睡的升华追求,其实是在有了这些具体刺激后的行为反应,看似很自然,却也是学习结果,比如为何要坚持完成李老师的作业,不过是看到优秀卓越的人都在努力,自己受到刺激也就硬着头皮学呗。如同闻到香味的馋猫,忍不住流出了馋虫的口水。
  更重要的则是操作性条件作用,随时可见而如此契合。比如单位考勤制度规定,迟到给以警告罚款就是正惩罚;多次迟到取消全勤奖,就是把原本的好处抹掉了,白白失去自己的利益,就是负惩罚;这个惩罚的形式要么增加处罚,要么减少潜在的好处,但是结果都是为了减少某种行为的发生。反之正强化比比皆是,各单位先进评比就是;韩国曾规定足球运动员在世界杯获得好成绩,可以免除服兵役,这就是负强化。
  事实上,观察社会现象,操作性作用比比皆是。
  第三种学习就是大脑学习,也是内部学习,包括顿悟、模仿、替代、心灵地图等等。如听到李老师讲课那样"好听、有用",忍不住模仿表现就是观察学习。
  理解社会归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理论和生活结合极佳的内容。
  因为人人都是业余心理学家,归因不止是心理过程,更是心理需要,事实上归因的特点是猜测和推断,属于思考范畴,但是这个思考会不太靠谱。
  归因原则有三个,一个不变性原则,就是原因结果相关性极强,唯一性强,可以认为具有因果关系,比如天天迟到的人因为懒散。
  其次折扣原则是指多原因导致一个结果,无法因果性,只能是相关性关系。比如几个单位参与项目建设,一旦出了问题纠缠不清,为此需要强化岗位责任制,以便各负其责,否则推皮球互相扯淡。
  第三就是协变原则。类似科学研究的严谨性,要设置一个公式,用多因素变化发现规律。凯利归因理论也叫三维理论,涉及三个因素:特异性、一致性、共同性。
  为了好理解,可以用勒温公式解释,行为是个体和环境互动的结果。既然要解释某个行为的归因,就查看个体和环境作用情况,进而推论出结论。
  当行为主体的行为具有稳定性,谓之一致性高;当行为主体行为比较其他类似行为具有一致性,谓之特异性较低;个体行为与其他人行为一致,谓之共同性较高。
  举个例子,如工作要求大家填写造价咨询的指标体系,某造价师迟迟没有完成,我们从协变原则考虑不同情况。
  第一个是别人都没有完成,这叫共同性高;这个造价师之前也没有完成指标填写,属于一致性高;同时其他类似业务工作如预结算工作却做得好,唯独指标体系完成不好,这就是特异性高。三高的结果意味着归因到这个指标体系设计不科学,大家都完不成,即归因为具体刺激客体。
  第二个是别人都完成了,即共同性低;之前的指标体系完成不好,即一致性高;同时安排的其他工作干得糟糕,即特异性低。说明原因在于这个造价师能力不够,需要加强学习,归因为行为主体。
  第三个是别人都做完了,共同性低;之前的指标体系完成也很好,一致性低;其他工作也完成很好,特异性高。说明是特殊环境导致的结果,归因为情景。
  继续解释下,所谓一致性和特异性都是行为个体范畴的影响,而他人行为的共同性体现的是环境影响。
  最后记住归因的"时间因素",随着时间推移,归因越来越具有情境性。人们会把过去很久事情解释为背景原因,而非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原因。
  因此,当我们失恋、失误、失去、失败、失态时候,别太在意,一切都会随时间烟消云散,没有人在意我们太久。同理,反之当我们成功、成为、成人、成材、成绩显著时候,也别得意洋洋,很快这些成就显得微不足道,自己都不好意思再提起。
  再次想起阿德勒那句话,只有和生活密切联系的科学才叫科学。换言之,唯有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理论和知识才最有趣味和深刻理解记忆。
  作业:(1)认真阅读并体会:"面对诸如……因此才会高分低能,不能用专业替代固有的常识。"一段;(2)查阅教材并掌握归因原则,尤其是三维理论,力争发现我的涂鸦中(可能)存在的bug!
网站目录投稿:慕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