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现实意义出发,提出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现实路径的必然选择。战略出发点是坚持党的领导;建设着力点是加强对课程思想价值的引领功能;建设关键点是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切入点是联动工作机制的构建。 【关键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 我国高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因此,要办好高校,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发展理论,全面贯彻落实我国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把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同专业课堂教学结合,对我国全面培养人才战略计划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战略出发点、建设着力点、关键点和切入点四个路径,对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选择进行具体阐述。 一、建设出发点是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国一切工作开展的前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因此高校开展"课程思政"的出发点就是坚持党的领导,是课程成功开展的根本保障,这为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方向。从党的建设来说,高校要开设"课程思政"课程,需要在高校党委的牵头下,以基层党组织为单位全面开展。 (一)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根本保障。落实"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是高校党委。思想政治工作对于高校来说,是学校长期发展的生命线。每个优秀的高校,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引导。高校采用社会主义办学理念,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对高校至关重要。"课程思政",顾名思义,是"思政融入课程",这是高校思想工作开展途径的主要部分,也是高校德育的重要承载方式,表现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开办学校的育人方向和办学特征,通过建设社会主义"课程思政",发现所有学科包含的思政理念,通过高校教学的方式落到实际,保障实现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目的。加快"课程思政"建设,必须依托高校党委,充分发挥高校党委的主导地位,这表现在高校党委不仅要保障哲学教学工作的持续推进,还要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高校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形成统一教书育人理念。党政负责人要主动担负责任,并且纳入日常工作管理,作为党政会议的一项议题经常讨论,保障"课程思政"建设的持续性。德才兼备,才是新时代的精英,因此必须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思想价值。 (二)优化基层党组织育人功能是破解"课程思政"建设难题的关键所在。基层党组织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者,但是很多基层党组织存在思想误区,认为"课程思政"建设只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任务。因此必须对"课程思政"建设的开展方式进行优化,不能停留在简单的任务布置上,走过场、走流程,要使之真正落到实处。要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日常教学工作当中,把思想教育同价值观念、知识教育联系起来,使其与专业学科紧密结合,坚持全程育人的教育理念。在高校中,无论是学院党组织还是教师党员都要秉承这样的育人理念。高校党委要起到监督作用,坚持育人导向,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协同育人体系功能,建立平台,加强交流合作。 二、建设着力点是加强对课程思想价值的引领功能 要打造有竞争力的人才队伍,必须构建一个全方位培养的教育体系。高校办学要高站位,注重意识形态的健康发展,立足社会主义办学特色,把思想政治建设融入高校人才培养当中,充分发挥其思想价值的重要引导作用。通过在全国高校大范围推广"课程思政",提升学生思想政治高度,提高高校人才的综合素质。 (一)校党委强化核心领导,谋划顶层设计。高校党委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领导作用不可替代,各党委要坚定办学理念,不断深入"课程思政"在高校的推广。要做好总体谋划,充分发挥其核心领导作用,在课程开展中,要注重顶层设计,并把这种领导机制建设坚持下去,使之常态化。高校负责人要从自身办学特点出发,把高校优秀办学传统和专业建设融合。以马克思主义为思想基础,以培养人才为目的,展现"课程思政"的强大魅力。 (二)二级学院党组织加强统筹推进,凸显建设特色。高效的"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和各二级学院的"输送带"。各学院的党组织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宣传者和组织者,要同学校党组织相互配合。二级学院要立足实际,坚持学院特色,找到"课程思政"建设的切入点。让"课程思政"建设同各二级学院的人才培养计划有机结合起来,在各个学术领域展现思想政治课程的先进性、科学性、合理性。在院校推广中,要结合各专业的特色,按照人才培养计划,融入专业性的建设方案,打造课程独有品牌,选择合适的课程,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案例。把这种有机结合的方式同专业教学大纲和专业教案紧密联系起来,规范使用教材,把教学内容、方法重点纳入"课程思政"教学计划中,把生动的案例带到专业课程的课堂上,消除学生的乏味感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晦涩感",通过这样案例式的教材,深入浅出,让学生感受到有"灵魂"、有温度的教材。 (三)教师党支部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教师党支部要充分发挥作用。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学院党支部建设的内容,作为组织生活会的主题,体现党支部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位置不可替代,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对于课程建设的推进起着决定性作用。"课程思政"教学是高校教书育人的一项重要任务,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從来就是贯穿学生学习过程的,这是教书育人的理念所在,不是另外附加的,而是思想政治建设本身就存在于我国的教书育人理念中,这不应该作为教师的负担,也不应该是学生的负担,而是课程教学的自然回归。教师党支部就是要发挥出自身优势,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作出贡献。高校党委定期对二级学院落实课程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将督查情况作为党员评议的项目和党支部考核的重点。 三、建设关键点在于发挥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教师,是教师也是共产党员。"课程思政"就是将党的政治理论和专业课程紧密结合的一门课程,因此党员教师是"课程思政"最好的执行者,这是融合专业性和党性最好的一个群体,他们能从专业课程中挖掘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内容。 (一)党员教师是坚持立德树人发挥榜样示范作用的楷模。党员教师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必须维护好"四个统一",做引领者,做新时代的楷模,要引领更多的教师坚持德育为本的理念,从自身出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做人做事的标杆式人物,"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要做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既要教学生知识,也要培养学生道德。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不是对立的,二者完全可以是统一的,发掘学术问题并不是严肃的政治问题。同样如此,严肃的政治问题也不要等同于普通的学术行为。要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保护教师的创新创造能力。党员教师要带动高校整体教师队伍,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育人氛围,通过自身努力,一点一滴式的转变,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把"课程思政"教学要求和专业教学融合起来,加强高校课程教书育人的实效性。 (二)教师是解决"课程思政"建设"最后一公里"的关键因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在《师说》里对教师的职业性质进行了阐述。教师固然是为学生答疑解惑,但是这答疑解惑未尝不包括人生的疑惑,也就是学生的思想培养也是教师的重要职责。因此,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将思想传授融入各学科的教学任务当中,在所有课程中展现出育人理念,提升学生道德品质,开阔其眼界,拥有强大的意志力,具有奋斗精神、爱国精神,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另外,教师加强"课程思政"教育水平,提高自身文化素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把课程建设和思想教育统一起来。还要注重课程的艺术性,使"课程思政"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四、建设的切入点是联动工作机制的构建 "课程思政"建设不是孤立的,不能脱离其他学科的建设而单独存在。这是一个系统性的建设工程,需要各级党组织参与,共同行动,保障"课程思政"从各方面都能够运行下去、落实下去,并建立联动和长效机制。建设完善的制度,在管理上做好监督,同时建立奖惩机制。高校党委要把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部分,各职能单位也要做好相关文件的制定和修改,做好文件登记管理,在制度上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各种考核的重要指标。校党委党组织要把"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各个党支部的考核指标,在教师的职称评定和荣誉表彰上,也要把其作为重要的衡量指标,并把这项课程建设作为长期工作任务来抓。各学院要推出有专业特色的优秀课程,作为公开课在全校进行宣讲,通过调查问卷和实际走访的形式,在各高校之间征求学生和教师意见,然后对收集的建议进行整理并改进,不断优化课程,把好的课程推广出去,打造精品"课程思政"品牌,使其在高校全面推开,建立统筹联动机制,巩固好发展成果。通过多种宣传手段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果扩大化,促进各高校之间的学习交流。各高校学院党委书记落实课程建设的主体责任,各部门统筹推进,形成合力,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现实选择就是把高校党委作为第一责任主体,执行其核心领导能力,把思想政治同专业素养统筹结合起来,在高校各基层党组织及高校教师的支持下,形成合力,共同创造"课程思政"建设体系,并建立管理机制,保障"课程思政"建设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福军."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35(04):65-68. [2]閆蕾."课程思政"建设与"三全育人"长效机制探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5):74-76+116. [3]卢杨,刘芳.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点位思考[J].高教学刊,2019(23):164-166. [4]郑义臣.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高校需破解四"关"[J].教育现代化,2018,5(42):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