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这部书,一直以来很多人对它的看法都不一样,而这部书也的确是非常的神秘的,很多人把它当做神话故事,也有很多人认为这不只是神话,应该是曾经真实存在过的,总之对于这部书,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而在历史上,纪晓岚曾经想要毁掉《山海经》,虽然后来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他当时为什么想要毁掉呢?是因为书中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吗?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山海经的内容 《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国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心理学、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旅游、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两大部分中,《山经》5篇是为一组,以四方山川为纲,记述内容包括古史、草木、鸟兽、神话、宗教等。依南、西、北、东、中的方位次序分篇,每篇又分若干节,前一节和后一节又用有关联的语句相承接,使篇节间的关系表现的非常清楚。 《海经》中的《海外经》5篇是为一组,主要记载海外各国的奇异风貌;《海内经》5篇为一组,主要记载海内的神奇事物;《大荒经》4篇为一组,主要记载了与黄帝、女娲和大禹等有关的许多重要神话资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海经》以上每组的组织结构,皆自具首尾,前后贯串,有纲有目,除著录地理方位外,还记载远国异人的状貌和风格。第18篇《海内经》是《山海经》地理状况的总结,总结中国境内地理形势分野、山系、水系、开拓区域分布;农作物生产;井的发明;乐器制作;民族迁徙;江域开发以及中国洲土安定发展形成的基本格局。 《山海经》全书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个神怪畏兽,该书总体按照地区不按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所记事物大部分由南开始(《大荒经》由东开始,故有学者认为是南、西、北、东的方位顺序与远古上南下北同,故《大荒经》由东开始,则可能是后人的改动调整),然后向西,再向北,最后到达大陆(九州)中部。九州四围被东海、西海、南海、北海所包围。古代中国也一直把《山海经》作历史看待,是中国各代史家的必备参考书。 由于该书成书年代久远,连司马迁写《史记》时也认为:"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对古代历史、地理、植物、动物、文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关于《山海经》全书涉及的地域范围及相关物事虚实,历来众说纷纭。很多学者都认为是一次国家地理大普查之后的文献记载,有一些确实能确定下来,比如黄河、渭河、华山等等,地理位置与现实的大体一致。事实上,即是是《五藏山经》,也与整体格局和现实的山川不合,至今为止,尚未有谁能令人信服地将这些山川一一坐实。然而,《五藏山经》所描述的山川有些是存在的,特别是《中山经》里的山,《五藏山经》(即"山经")本是以一些真实的山川为基础来叙事的,但说到荒远无稽的极地,已是无能为力,只能凭借想象向壁虚构了。 2、纪晓岚为什么要毁掉山海经 提到《山海经》,很多人都会好奇不已,其中描述着大量的动植物、山川大河、人文风貌等,这些记载有很多不能在现实中发现,不少人都认定其为神话故事,也有人认为是外星球的面貌。不过古人的交通十分闭塞,他们是如何将各个地区的风貌描述出来的?如果是随意编造的话,为什么描述这么详细呢? 在古人的眼里,他们并不认为《山海经》是真实的,司马迁就表示它是一本杜撰的书籍,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提到纪晓岚,大家都不会陌生,毕竟影视作品中对他的描述很多,但实际上历史中对他却是被乾隆百般羞辱的文人,但因博学多才,才被皇帝任命撰写《四库全书》。 在写这本书时,他耗费了10多年,用尽了毕生的心血和精力,但实际上他完成作品时,却焚烧了15万本书籍,这些都是不同时代的经典之作,要说在这些作品中争议最大的就是《山海经》,他几次都要毁掉,因为这本书里描述的太过于奇怪,比如说其中有巨人族,他们曾经在山东地区生活,其中也有矮人族,在中国的西南方向还有黑人,这些都是当时不能想象的。 而纪晓岚看到这些描述后,认为会影响到国家的统治,会让百姓们的思想更放开,不利于统治者的管理,不过他烧掉的书籍太多,这一本反而漏了下来。其实在古代,统治者为了国家的安稳,都会进行思想上的禁锢,确保皇权的绝对唯一,而不让穷人读书写字就是一大方面,这样就能让大家安心的耕地生活,可见纪晓岚之所以焚烧那么多书,说到底还是他骨子里的儒学思想。 3、山海经的编章结构 在班固《汉书·艺文志》中,著录有"《山海经》十三篇",并将其列为"数术略"中"形法"类之首,但所列仅目,内容早佚。传世《山海经》全书篇幅不大,不到三万二千字,包括《山经》和《海经》两大部分。 《山经》分为《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5个部分,故《山经》又称作《五臧山经》(或作《五藏山经》,臧、藏为古今字)。《海经》分为《海外经》、《海内经》、《大荒经》。《海外经》包括《海外南经》、《海外西经》、《海外北经》、《海外东经》4个部分;《海内经》包括《海内南经》、《海内西经》、《海内北经》、《海内东经》4个部分;《大荒经》包括《大荒东经》、《大荒南经》、《大荒西经》、《大荒北经》、《海内经》5个部分。 《山海经》的篇章结构与众不同。除《大荒经》以下五篇外,其方位展开顺序不是习以为常的东、南、西、北,而是有悖常法的南、西、北、东。蒙文通曾经据此为论据之一指出,《山海经》是古代南方(即古巴蜀和楚)人的作品,故在篇章安排上以南方为首,后人也多袭其说。但是,先秦典籍甚多,经现代学者梳理后,并未见到有与此类似的事例,因此,倘若单凭此点,今人少有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