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我国公路建设市场化的途径分析


  摘 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国家市场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作为公共设施建设,属于国家经济基础建设之一,既具有公益性,又具有商品性,且投资巨大。本文通过对我国公路建设和管理的现状特点,采取了经营主体与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合作合营等市场化途径,对我国公路的建设加大力度,从而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建议。
  关键词:公路建设;市场化;经营化
  自198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公路的建成,政府已经意识到公路建设与国家经济发展相辅相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但由于我国公路建设大部分被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垄断,所以还存在了一些弊端,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国家应打破公路建设的局限性,合理利用市场与政府两只手,优化公路建设,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
  一、我国公路建设现状
  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要想富,先修路"的观念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可。我国公路建设经过了三十多年的迅猛发展,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步与完善,现在虽然由企业经营,但实质上和之前的事业单位负责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在建设和管理上仍暴露出了很多问题。
  (一)政府资金缺乏,无法及时到位
  投资模式单一化。长期以来,我国公路建设的资金主体以政府为主,多是采取银行贷款的单一模式,但银行的贷款通常是短期的,而公路则是利用收费站收取的费用来偿还这部分贷款,因此所需的时间比较长,而这会给国家企事业单位造成沉重的债务负担。政府公路建设管理预算不断地扩大也是导致公路建设资金缺乏的原因。政府的官僚机构与利益集团合作,追求预算的最大化,利益团体不断地扩大,政府的预算也就在不断地增加。个别政府和部门还会出现越权审批设立公路建设基金,违规收取各种行政性费用,把公路建设资金挪取他用。
  (二)公路建设质量出现问题
  我国公路建设的质量方面也急需改善。个别相关管理人员为了追求利益,公路建设所需的水泥混凝土等材料质量偏低,导致公路无法承受过重车辆,而由于地面超载,经常出现坑坑洼洼或裂痕的现象。施工质量是公路建设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有些工作人员为了追求低成本,会采用传统的修复材料,但这种材料存在着修复时间较长,粘黏性较差等弊端。一般的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够强,施工管理意识比较淡薄,因此,公路使用的时间过长质量就会出现问题。
  (三)公路建设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国有企事业机构垄断,这种垄断方式使管理人员之前缺乏竞争力,不适当地扩张,增加人员,不但增加了管理费用的支出,还增加了公路建设管理的烦琐性。目前公路建设出现的"寻租"现象,是指个别人用小部分钱财贿赂某些政府官员来获取较高的收益和利润,而这些政府官员有些是被动,有些却是主动,这是导致寻租活动失败的原因,也是经济资源无效配置的一个根源。我国公路建设管理方面主要是由国家人员担任,个别工作人员比较散漫,造成了效率低下。
  二、我国公路建设市场化的途径
  (一)经营、投资主体多元化,缓解财政压力
  政府和市场都有自己的作用和运作方式,常常都是互补的状态。长期发展以来,我国政府在公路建设方面的作用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随着公路建设的力度逐渐变大,国家的负担也就越来越重,这就导致公路建设方面的资金缺乏问题越来越明显。而公路建设市场化相对可以有效缓解国家这方面的财政压力。
  1.经营主体多元化
  经营主体多元化是指以政府为经济主体的公路建设项目,只是降低了在公路建设上的投资比例,但投资的主体地位并无变化,允许各类企事业、公司等经营主体公平的参与竞争,有利于提高公路建设的效率。经营主体多元化与投资主体多元化是相对应的,经营主体的多元化是为了改善一些公路建设管理散漫烦琐、效率低下的问题,充分实现良性的竞争。据世界银行的调查显示,加拿大两家规模相似的公司和企业公平竞争国家公路建设项目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在普通人的观念中认为公路建设以及经营都应该由国家投资,国有企事业单位垄断,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的认知已经产生了动摇,在不影响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完全可以吸引多元化经营主体进行公路建设投资与经营,这样不但可以减少政府承担的风险,还可以改善传统垄断式公路建设的出现的一些弊端。
  引进外资经营主体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公路建设转让经营权的过程中,相关的政策保证,获取利益的回报率保证等方面还不够完善。因此,我國公路建设经营主体目前以国有企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公司等国内的经营主体为多数。公路建设市场化主要是通过市场的良性竞争方式择优选择,近期,我国《"十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重点规划》中指出,既具有公益性和经营性的公路建设项目,进入市场可以直接进行招标形式,择优选择合作经营主体,政府可以给予一定必要的资助或优惠条件。
  2.投资主体多元化
  公路建设作为国家的基础经济设施建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政府在保持主体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在政策和经济上加强扶持力度外,还应大力吸收国有企事业、民营企业、私人投资、外商引资等多元化主体投资。这将会打破国有企事业单位对公路建设的垄断局面,增加竞争机制,为我国的公路建设打开新的局面。我国公路虽然有收费和不收费之分,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无法及时弥补国家在公路建设上的投入成本。近几年内,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迅速,资本的累积日益雄厚,个人的投资理财意识也在不断地加强,因此,这种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模式可以有效的缓解国家公路建设在财政方面的压力。
  公路建设垄断式经营模式时,政府承担着巨大的投资风险和商业风险。而当政府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时,投资主体不变,减少所占的份额,风险也会随之变小。投资主体虽然可以吸收外伤直接进行投资,但由于受到法律制度的制约以及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目前还不能大范围的吸收。
  (二)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提高公路建设的质量
  1.加大公路建设材料成本的投入
  公路建设通过多元化的投资市场化途径增加资金的投入,也会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公路建设材料的成本加大投入后,可以选用新型的公路建设材料,如新型混凝土材料、图纸固化剂材料等。这种新型材料不但可以起到保护资源生态环境的作用,而且可以降低对人体和生态的破坏,节约能源。
  2.建立健全国家对施工建设的监督管理力度
  国家应建立健全对施工建设材料的质量检验与施工后验收的监管力度,避免出现以次充好、欺上瞒下的现象。以前我国公路建设施工采取的是传统的发包管理模式,这在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因某种因素而导致工期延期或影响质量。现在我国公路建设施工有了新的改变,采取了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模式,通过招标的形式选取最优的公司负责,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直接找负责人就可以,这样可以形成公路建设施工行业市场的良性竞争。
  (三)改革创新公路建设市场化,经营化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公路建设需要重新定位,打破传统的经营模式。传统的垄断性经营是指公路建设主要是由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垄断,缺乏市场化。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占据主体地位,遵循市场发展原则,自我发展与约束,因此,实现公路建设市场化需要從企业入手。
  1.公路建设经营化
  公路建设经营化是公路建设市场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改革创新,打破传统公路建设模式的基本要求。但并不是要求把公路建设全部都交由市场经济管理,而是把部分权限分散给私人或企业进行管理,通过竞争招标的方式,形成市场良性竞争机制。国家应起到宏观调控的作用:由政府负责公路的规划,明确规定公路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制定有效的规章制度以便于管理;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则,统一严格控制公路的收费标准,优化公路建设与管理的资源配置。在国家宏观调控的掌握下,企业或私人可以承担收费、经营权等无形资产,改善个别收费单位出现管理费用过高、贪污公款等情况。
  2.公路建设市场化
  公路建设市场化体制有着其必然性,是缓解国家政府财政压力,改善目前公路建设管理弊端的有效途径,可以促进公路建设的科学可持续发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在此同时也要给予公司企业一定的资助,保持主体地位不变。政府要与合作方签署具有法律效益的合同,以便保障双方的合法权益;国家政府可以采取政策方面的优惠给予合作方,来保障自己的地位。
  公路建设市场化是建立在国家在公路建设上投资主权不变的前提下才可实施,通过主体经营多元化,采取招标形式的市场化经营模式来加大公路建设的资金投入,可以有效改善国家公路建设和管理中出现的弊端。但同时,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严格把控过程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真正实现公路建设市场化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陈克鸿,陈冠雄.我国公路养护市场化的问题与发展建议[J].中国公路,2019(13):46-49.
  [2]张小宝.深化公路养护市场化改革研究[D].厦门大学,2018.
  [3]佘佳蔓.高速公路养护市场化的政府管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8.
网站目录投稿: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