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怎样了解内心需求学会爱自己


  ——Psy525.cn
  某种言行能够反复出现,那一定有些东西,在滋养或支持它维持下去,比如当事人从中获益。获益不是单指物质上的好处,得到关注、安抚、关心、同情,都算是获益。这是案例中遭遇婚姻危机的老丁会反复向年轻姑娘诉苦的部分原因——相信他不会对着每一个人都自揭伤疤,若遇上只关注怎样直截了当解决问题的听众,多半也说不下去。所以,他有意无意地选择了阅历较少而又富有同情心的女孩子们。
  当今社会,能在家庭里得到足够的爱和支持,在事业上大展所长、备受重视与肯定,自己又活得健康愉快,享受工作享受生活,才算是幸福且成功。可问题是,有这等际遇的人显然不多。更多人的普遍感觉是,得到的爱与肯定都不够,心里觉得空,烦躁、易怒、苦闷、忧伤、自怜、哀叹、茫然便都容易滋生。于是,人们就会自然地去找些东西来填补。
  不过较少有人明白如何爱自己,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如何让心智更成熟,好多人甚至都分不清爱与肯定,跟同情怜悯有什么差别。所以,人们自发采用的让自己满足的方式,常常跑偏:诉苦而求得关注同情,可以帮一个人更加沉浸在自怜中;自怜带来的自我麻醉,可以让人暂时忘却或感受不到痛苦。诉苦者本人想要被关注,好心的听众慷慨地给予怜悯和同情。内在动力加上外部强化,诉苦的行为便一而再再而三出现。
  如果只是以"我好惨,我真不幸"的受害者自居,而不能真正去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那诉苦者的生活不会有实质改变。沉浸在自怜和抱怨中,不会帮人真正学会自尊自爱。内心所匮乏的爱与肯定,永远补不上。
  明白了诉苦的实质之后,就要进一步考虑如何应对。毕竟,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如果耐心倾听无数抱怨并热心支招,结果却是对方并不想费力寻求成长改变,所有的热心相助只不过助长了他(她)的自怜,这对双方恐怕都得不偿失。
  有熟人诉苦,最先要选择的是,听还是不听。这首先要看是否行有余力。如果自己还为烦心事儿缠身,工作了一天劳累不堪,或是很容易卷入到别人的负面情绪里,很久出不来,那还是不听比较好。直接表明自己目前需要休息或者爱莫能助,是对人对己的坦诚。如果做不到这样的坦诚,仅仅出于好心或不知道如何拒绝别人而勉强支撑,其实只会拖累自己,也帮不了别人。要知道再貌似可怜的人,如果还能找人诉苦,能说清楚当前境遇,那说明已经具备了承担并改善他/她的生活的能力或潜力。
  如果有余力作陪,也还要看看对方是真的在倾诉,还是习惯性诉苦抱怨,博取同情。平日从不轻易流露脆弱的人,难得一次敞开心扉;或者你原以为很了解的朋友,展露出埋藏已久不为人知的心事,那的确需要用心去倾听、理解和关怀的。朋友能向你敞开心扉,这份信任弥足珍贵。这时不见得要去帮对方解决什么问题,用心陪伴就好了。多数人在感受到关心支持、情绪平复下来之后,自己便知道该怎么做。若是听了想帮忙而不知道能做什么,不妨直接问。
  如果诉苦者只是强调自己的无辜可怜甚或悲惨,尤其是类似的诉苦重复三次以上,听者就要当心了。这看起来已经不是倾诉,是一再倾倒。听多了其实意义不大——于对方无益,给自己添烦。
  如果你能够引领对话的走向,不妨打断重复的抱怨,有效安抚情绪,进而促使他(她)去面对现实承担责任,甚至采取有效行动。如果觉得难以引领,反而让自己不堪其扰,那就需要及时打断或离开,给予对方真实的反馈甚至是一些敲打。比如反问对工作不大负责的潇潇:如果你是老板,能容忍员工这样做吗?这样做很可能比勉强听她抱怨或随意支招更有效。实在想给对方建议可以给,但要有心理准备,诉苦的人可能还停留在自怜中,根本听不进去。
  愿意热心帮助别人,是善良之举。不过在提供心理支持上,需要先确认自己能够提供有效支持,也乐于在这上面花时间。有心帮忙时,先看清楚对方正在要求什么,自己正在给予什么,那是否真的会有帮助。比如同情怜悯他人时,相当于无形中把对方当成了受迫害的可怜人,把自己放在较高位置——比对方更有能力或更优越,这或许出自好心,可本质上对双方无益。双方的时间,原本都可以花在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事情上。
  作者简介:
  冯伟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已帮助过
  1019人
  入驻年限
  10.9年
  预约咨询
  私聊
网站目录投稿: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