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如何答好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时代之问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提出了"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时代之问。坚持党建引领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传承红色基因是做好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永恒主题。高校应该答好"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时代之问。
  【关键词】党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答好时代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提出了"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时代之问,指出"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为高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提供了价值坐标。赣南等原中央苏区被誉为"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治国理政试验田",人民共和国在这片试验田里开启了局部执政的伟大预演,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这片试验田里集结出发,苏区精神在这片试验田里用鲜血和生命铸就而成。作为党领导下的高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教育工作的初心和使命就是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如果我们的后人不能坚定理想信念,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能坚持党的领导,不能接好我们的班,导致国家改旗易帜,那我们今天这么拼搏奋斗还有什么意义呢?"传承红色基因,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中蕴涵着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等元素引入校园、导入课堂、融入师生、浸入血脉,旗帜鲜明地筑牢"红色基因代代传"这个教育的立身之本。在长期的办學实践中,赣南师范大学党委扎根赣南这片红色沃土,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等重要指示精神,探索构建以"红色学府+红色学院+红色班级+红色传人"为组织载体、以"红色课堂+红色教材+红色课程+红色讲坛"为教学载体、以"红色展馆+红色社团+红色基地+红色研学"为活动载体、以"红色创作+红色艺术+红色传媒+红色典型"为宣传载体、以"红色智库+红色项目+红色刊物+红色史料"为科研载体的党建引领红色文化育人"闭环式"体系,对"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时代之问进行积极回答。
  一、坚持党建引领"开路子",以创新"组织载体"为抓手,挺起红色学府"主心骨"
  创新"组织载体"有助于为推进红色基因传承挺起"主心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要把抓好学校党建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基本功,把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到学校工作各方面。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学校党组织必须紧紧抓在手上。"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的凝聚和推动,组织的凝聚和推动能使党的力量倍增。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以坚强的组织力强化对青年一代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打造最讲党性、最讲政治、最讲忠诚的红色学府。学校党委注重把赣南苏区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抓党建的特色元素,提出了"抓党建引领,促人才培养,促事业发展"的"一抓二促"理念,明确了"思想健康、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专业过硬"的育人目标,成立了红色文化育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把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等制度,创办了全国高校首个"红色文化学院",并入选为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以命名创建"红色班级"为依托,锻造对青年学生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党性熔炉和精神高地,为培养红色传人提供了完备的政策支持和组织保障。
  二、坚持党建引领"定调子",以创新"教学载体"为抓手,开掘红色课堂"主渠道"
  创新"教学载体"有助于为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开掘"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课堂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渠道。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必须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启发性教育,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红色文化菜单",开发构建有效贯通的红色教材体系和红色课程体系。学校党委注重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持续推动红色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受教育部委托主编了《红色文化十讲》大学版教材并在全省高校推广使用,编写了《赣南苏区红色故事选编》等红色读本,开设的《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坛》获评国家精品课程,相关成果获评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全省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成果一等奖,学校教师主讲的"红色慕课"多次在"学习强国"平台推送展播,学校的思政课教师受邀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
  三、坚持党建引领"搭台子",以创新"活动载体"为抓手,筑牢红色文化"主阵地"
  创新"活动载体"有助于为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筑牢"主阵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滋养心灵,文化涵育德行,文化引领风尚。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的效果。"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必须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以文化人"的重要功能,增强红色文化育人的时代感和吸引力。学校党委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在瑞金、于都、兴国和井冈山等原中央苏区所在区域建立了10余个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基地,利用寒暑假和专业见习等时机组织学生开展"红色研学",收集红色故事和红色歌谣,编印《红色记忆》等刊物;成立了苏区精神宣讲团等一批学生社团,定期开展读红色家书、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等活动;编排的红色题材歌舞连续多年参演央视"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校园文艺汇演;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编演了以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为代表的一批精品剧目,资助出版了革命历史题材长篇小说《瑞金三部曲》等作品。
  四、坚持党建引领"吹号子",以创新"宣传载体"为抓手,高扬红色传播"主旋律"
  创新"宣传载体"有助于为推进红色基因传承高扬"主旋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把握时度效,打好主动仗,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通过讲好红色故事、播撒红色火种,促进年青一代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学校党委注重依托红色展馆、红色班级、红色典型等载体,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思政课实践教学,唱响爱国主义教育主旋律。建有"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和"红色文化育人成果展馆",并获批为"江西省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西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在全国高校创造性地命名创建了"瑞金班""于都班"等10余个红色班级,大力推进"三读一写"(读理论原著、读科技专著、读国学名著,写读书笔记)、"三走一进"(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进图书馆)、"三早一晚"(早起床、早锻炼、早读书,晚自习)、
  "三创一做"(创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寝室,做文明学生)等活动常态化开展;通过设立红土论坛讲座、建设校园红色励志景点、举办红色书画摄影展等方式,把红色的种子不断播撒到学生的心田。
  五、坚持党建引领"出点子",以创新"研究载体"为抓手,强化红色话语"主导权"
  创新"研究载体"有助于为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强化"主导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如果不能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理念、新办法,理论就会苍白无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可大可小,揭示一条规律是创新,提出一种学说是创新,阐明一个道理是创新,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创新。只有以我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自主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尤其要注意加强"红色话语体系"建设,深化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和红色文化资源时代价值的阐发,致力"红色话语"表达方式的创新。学校党委注重加强苏区史、苏区精神、红色文化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开发利用,推出了一批具有原创性的"拳头"产品,形成了"时间早、平台高、领域广、成果丰"的特色。建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创办了全国高校首个专门研究红色文化的学术刊物《红色文化学刊》,承担了国家科技部重大支撑计划项目"中央苏区(瑞金)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集成示范"、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红色文化百年发展史研究"等高层次课题,编撰出版了《苏区与红色文化研究文库》等学术著作,多篇学术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为学校培养红色传人提供了智力支撑。
  六、坚持党建引领"育苗子",以创新"制度载体"为抓手,锻造红色传人"主力军"
  创新"制度载体"有助于为推进红色基因传承锻造"主力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的教育绝不能培养社会主义破坏者和掘墓人,绝不能培养出一些‘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没有中国情,缺少中国味的人!那将是教育的失败。教育的失败是一种根本性失败。我们决不能犯这种历史性错误!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必须把握的大是大非问题,没有什么可隐晦、可商榷、可含糊的。"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推进红色基因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健全全员化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学校通过建立常态化的制度规范,从入学到毕业"全过程教育"、从课堂到课外"全方位实践"、从干部到师生"全员化参与",使学校党建引领红色文化育人的品牌效应日益彰显。一是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带出了"有目共睹"的好风气,学校领导班子连续多次被省委考核评定为"好"班子,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为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厚植了"制度土壤"。二是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干出了"有志竟成"的好成绩,学校成功更名为大学,被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组誉为"是一所特色鲜明、前景良好的区域性优秀师范大学",为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创设了"制度红利"。三是创出了"有口皆碑"的好声誉,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优秀师资和应用型人才,为推进红色基因传承建立了"制度规范"。近年来,学校坚持党建引领红色文化育人的特色做法,在《人民日报》《教育工作情况》内参等媒介刊发,并在全国和全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为推进红色基因传承注入了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红色基因是要验证的"。坚持党建引领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传承红色基因是做好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的永恒主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答好"推进红色基因传承"的时代之问,必须旗帜鲜明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理直气壮地传承我们党与生俱来的红色基因,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教化于众、转化为理,成为引领青年一代紧跟党走的精神钙质,以党建引领红色文化育人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示范、勇争先。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思想政治工作专项课题《习近平总书记"以文化人"思想与传承红色基因研究》(项目批准号SZZX1832)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课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人民出版社,2019.
  [2]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1(01).
  [3]习近平.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9-5-23(01).
  [4]学习小组.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N].人民日报,2017-1-3(02).
网站目录投稿:依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