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绣月是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大一学的是电子工程系,大二转系去新闻学院学习广告学。研究生期间,她先是在复旦学习营销传播,后又去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读全球媒介与传播硕士学位,是典型的学霸。 学霸张绣月并没有停下"折腾"的脚步,比如加入创业大军。 创业前,张绣月在网易做游戏营销,生活中的她酷爱美甲美睫,但发现市场上并没有一家能在这方面做到垄断的大公司。 "美甲这个市场增长迅速,是求美市场的入口,高频、人群广、容易产生黏性。它和游戏一样让人上瘾,成瘾的人对痛点和需求的感知会更强烈。" 基于这个想法,张绣月于2017年1月成立了美智社。市场机会 采访 张绣月前,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去小区附近的美甲店做了调查。这种满街可见的小店通常是3?5人的规模,投入成本在20万元左右,据美甲店老板透露,回本时间通常在4个月左右。 回本快、利润高、成本低是美甲店的优势,但其产品和服务本身严重依赖店里的美甲技師。为了规避这一痛点,通常店老板自己都会掌握美甲技术。但这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尽管从某种程度上降低了顾客对技师的依赖性,但难保店里的技师不会在相同地点也开一家美甲店,导致顾客流失。 除此之外,张绣月通过对行业进行调研发现,从产品本身来说,美甲行业效率较低,耗材没有专业的供应链,培训没有标准化,这直接导致了美甲款式脱节、服务效果差、经营成本高、人员流失严重等问题的产生。精准服务 对于美甲店依赖技师这个难题,张绣月称美智社是从三个方面去解决的。 第一,实现标准化操作。针对耗材、培训、款式这个恒定的铁三角问题,美智社会对团队作出统一的要求。比如,美智社利用互联网手段建立了店内系统,给店内1600多个耗材全部编码,与款式效果图相对应,附带操作流程指导。这样一来,技师对于全新款式的学习和更新就会变得高效且实时化,店内甲油的供给也会相对及时,不会出现款式单一、缺色的问题。 第二,为顾客建档,对应定制化设计编码,实现定向推荐与复购引导。简单来说,就是每个在美智社消费过的顾客都会有自己的档案,这个档案的建立过程则从顾客进店消费时,技师询问的问题开始。 "我们会有自己的一套题,常规问题大概20个。用户回答完这几个问题,我们就会对她的喜好、平时的穿衣风格以及指甲、皮肤的适应情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用户总是喜欢找熟悉的店、熟悉的技师给自己做指甲,我们有了用户档案,对于用户来说我们的每一个美甲师都是熟悉她的。品牌影响力产生了,对技师的依赖就不存在了。" 美智社创始人张绣月和创业之初的设想不同,通过对线下店的观察,张绣月称目标人群远比她想象中庞大:不只是年轻女性,从15岁到45岁,只要是对美有追求的女性都是她们的用户 第三,定制化设计。美智社团队会收集顾客偏好,询问个人体征特点,对其进行编码与定向推荐,根据用户需求定向推荐适合顾客偏好的美甲款式。"直营+主理人"模式 和创业之初的设想不同,通过对线下店的观察,张绣月称目标人群远比她想象中庞大:不只是年轻女性,从15岁到45岁,只要是对美有追求的女性都是她们的用户。 "解决最后一公里的求美需求,靠近居住地",张绣月表示这是她们的目标。 关于如何快速实现品牌化,张绣月称门店即流量,门店即渠道,门店即广告。 美智社打算通过标准化的服务,以"美甲盒子"的形式将直营店投放到目标人群聚集区,从而获得优质流量与数据,撬动盘活求美需求。 目前,美智社正以平均7天一家新店的速度进行扩张。 采访中,张绣月告诉创业邦(微信搜索:ichuangyebang),为了实现标准化,她们采取直营方式进行扩张,并在直营的基础上推行主理人的模式。也就是说,每个店里的技师都有机会晋升成为门店主理人,从美甲师到培训师,最后升职为管理层。 "我们提供的是一个可以晋升的平台,这种成就感会增强员工的黏性。"张绣月说。 在互联网的浪潮中,美甲最为火爆的节点莫过于由河狸家带动的上门服务。与河狸家不同,美智社目前只做线下。"(我们)调研过不少用户,发现大家还是有到线下店享受服务的需求,时间有限或者门店不营业的情况下大家才需要上门服务。" 2017年,美智社拿到了青松基金的天使轮投资。对于为什么会投资美智社,青松基金创始合伙人董占斌称原因主要在于张绣月是一个靠谱的创业者,表现在"事事有着落,处处有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