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大湘西少数民族传统饮食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


  杨音南+何其鑫
  【摘要】大湘西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影响,大湘西地区既是我省主要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和生态脆弱地区,更是国家和省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精准扶贫背景下,大力发展湘西少数民族传统饮食产业集群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大湘西绝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多姿多彩的民族饮食等方面入手,积极探求了民族传统饮食集群发展的优势。
  【关键词】民族饮食;集群发展;优势;大湘西
  大湘西主要是指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怀化市及邵阳市西部所包括的武冈、洞口、城步、隆回、绥宁、新宁六县(市)和永州市的江华瑶族自治县等地区,共32个县(市、区),面积约7.08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33%。大湘西是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其中以侗族、苗族、土家族、白族、瑶族等为主共有50多个少数民族。其少数民族人口超过641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 10%以上。由于历史等诸多因素影响,大湘西地区既是我省主要的少数民族聚集地区、也是经济欠发达和生态脆弱地区,更是国家和省扶贫攻坚的重点区域。同时也是承接东西部、联接长江和华南经济区的枢纽区,具有突出的区位特征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为大湘西少数民族传统饮食产业集群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是湘西少数民族传统饮食集群发展的前提
  众所周知,湖南省委十届十五次全委(扩大)会议中针对湖南适应新常态的发展,特别提出"一核三极四带多点"的发展战略,并明确把湘西的怀化市定位为"一极两带"的发展新格局,这既是对湖南省经济转型大发展的战略决策,也是对以怀化市为中心的大湘西突显区位优势而因势利导,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准确定位。位于大湘西中的怀化市是名副其实"火车拖出来的城市",且素有"全楚咽喉""黔滇门户"之称,是我国东中部地区通往大西南的"桥头堡",今有湖南"西大门"之美誉,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湖南乃至全国宏观经济发展格局中,都起着沟通南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2014年沪昆客运专线顺利通车,使大湘西正式步入"高铁时代"。设计最高时速每小时250 公里的张吉怀铁路也已开工建设。围绕怀化市为中心的大湘西基本形成了西上可进入成渝经济区,南下可对接北部湾经济圈,是我国大西南"联带临路"的重要节点。大湘西交通发达,沪昆、包海两条高铁在境内成"黄金十字"交汇,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省前列,张家界、芷江等机场实现了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一日往返,水运通江达海,全市形成了水、陆、空、铁立体交通网络,为对接和融入"一带一路"奠定了强大的交通运输体系支撑。
  同时,以怀化为中心的大湘西地处湘鄂渝黔桂五省边区中心,方圆350公里左右的区域无大城市,该区域经济圈呈明显的内陆封闭性特征,无特大型城市起龙头引领作用。相比之下,怀化作为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是全国72个铁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12公里,完全有条件和潜力对接成渝城市群,开拓西南大市场。生态是大湘西的最大优势,其森林覆盖率高,是全国九大生态良好区域之一。进入高铁时代的湘西,以地域为特征为契机,主动对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区、生态补偿试点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功能区定位战略,将进一步放大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抢抓我国进入消费主导引领经济增长新阶段的历史机遇,不断巩固大湘西作为五省边区中心城市的战略地位。省委明确将怀化市定位为"一极两带",即辐射大西南、对接成渝城市群的新增长极和沪昆高铁经济带、张吉怀精品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更加凸显了以怀化为中心的大湘西在地理、交通区位和生态优势及发展基础,力求实现湘西从发展边缘地带向增长极带转变的历史性跨越。以上这些为大湘西传统饮食集群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是湘西少数民族传统饮食集群发展的纽带
  大湘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资源丰富、文化多元、底蕴深厚。2016年3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南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出台,《规划纲要》指出,要积极构建大湘西旅游圈。并将湘西旅游发展定位为重点发展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民俗体验、文化考察、健身娱乐旅游产品,将其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同时依托国家级森林公园5A景区——张家界和崀山等提出要积极构建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区。如:利用湘西怀化是"大西南桥头堡、原生态植物园、古建筑博物馆、多民族文化村、杂交稻发源区、抗战胜利受降地"的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大西南区域甚至享誉中外的精品生态文化旅游名城。并以此带动和挖掘包括鹤城区、芷江县、洪江市、洪江区、中方县、溆浦县、会同县、靖州县、通道县等旅游文化资源,力求建成国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充分发挥区域性交通枢纽优势,强化与成渝城市群对接,依托雪峰山脉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平文化、古城古镇古村文化,以芷江和平文化城、洪江古商城开发、怀化大湘西文化村旅游产业园、溆浦山背花瑶梯田景区、怀化侗苗风情生态文化旅游开发等项目为重点,培育黔城镇、芷江镇、三道坑镇、高椅乡、思蒙乡、坪坦乡等一批旅游小城镇,积极打造"最美侗乡""生态苗寨""特色饮食""民俗风情"等项目。大力发展山地度假、文化体验、美食品尝、研学旅游、主题民宿等新内容。以此来响应湖南省提出的未来5年湖南要建设一百个特色旅游小镇的目标。
  这些规划,无疑为大湘西的旅游发展指明了方向,湘西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有著名旅游名镇4A级景区凤凰古镇、镇远古城和里耶古镇,也有起源于春秋,成形于盛唐,鼎盛于明清,是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群"洪江古商城";有始建于清代至今保存完好的侗族风雨桥,其独特的建造技艺被评审专家誉为"是我国古老造桥术的尾闾,是国内桥梁建造史中最后的、罕见的一批活化石"。有省级重点保护的唐代贞观年间建筑群"龙兴讲寺";有保存完好的"元代男尸"和明朝的"虎溪书院";有明清时代的"凤鸣""龙吟""鹿鸣"三塔等名胜古迹;有建于明朝万历年间曾幽禁过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的"凤凰山古寺"等人文景观,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湘西第一古镇黔阳古城。有被誉为"楚南上游第一胜迹"的芙蓉楼等40多处。
  有国家4A级景点——贺龙故居,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向警予故居,中国人民抗日纪念馆,飞虎队纪念馆,侗乡风雨桥——龙津风雨桥,内陆最大的妈祖庙——天后宫,中国最大的侗族鼓楼群——万和楼,芷江是抗战历史名城。有湖南省迄今发现的一处规模较大、保存较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建筑村落,被专家誉为"江南第一村"和"民俗博物馆"的高椅古镇。有世界最大的苗族村寨"千户苗寨",有位于溆浦县城以西12公里的思蒙,这里风光优美,民风淳朴,十里碧水丹霞,全国罕见。屈原诗歌《天问》《涉江》《山鬼》《桔颂》等就是在这里写的。
  因此,湘西人民正立足于"生态、民俗、和谐、精致"的城市特色建设目标,不断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塑造城市文化新形象,强化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健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精心挖掘和平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三古文化、稻作文化、长寿文化等文化内涵。做大做强和平文化节、屈原文化节、三古文化节、长寿文化节等节会品牌,深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力争创办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交流活动,使大湘西之旅成为"一带一路"上知名的生态之旅、文化之旅、民俗之旅、美食之旅、幸福之旅。这些举措为湘西传统饮食集群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富有特色的民族饮食为湘西民族传统饮食集群发展提供了保证
  湖南省《规划纲要》还指出要着力培育市场主体。以品牌打造和业态创新为重点,努力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要素产品供应商的发展规模、质量、效益和水平,支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逐步形成结构合理、管理科学、优势互补、实力强大的现代旅游产业综合体系和产业集群。而大湘西区域经济作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基础构成,由于地理区位、民族习俗、历史人文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致使其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各具特色并互有差异,同时也孕育了具有不同个性特质的地域民族饮食文化。
  从目前情况看,湘西还是个"美食"的地方,千百年来的风土人情酿成独特的饮食文化,这里熏制腊肉、苗家酸鱼、侗家腌肉、麻阳烧鹅、芷江炒鸭、新晃牛肉、辰溪毛狗、采食土蜂、拉制姜糖、霉豆腐、打糍粑等。节日时,人们佩戴银饰,端上这些美食,和对着山歌,跳着舞蹈,读懂一种文化不只在书本文字之间。湘西地处亚热带山区,物产丰富,这里聚集着的46个少数民族,各自都有着独特饮食原材料和食品。他们充分利用了其山珍野味资源丰富的特点,通过就地取材非常善于制作各种山珍野味、烟熏腊肉和各种腌肉等。如:湘西自治州的特色菜就有地衣、蕨菜、罐罐菌等。且在湘西出名的特色菜,几乎家家会做。如血粑鸭制作过程繁复,将鸭血倒入糍糯米中凝固,上锅蒸熟,冷却后切成小方块后用茶油煎熟,鸭肉和猪肥肉、花椒、植物油等一起爆炒,再放入血粑一并煮熟,血粑鸭子既有鸭肉的鲜美味浓,又有血粑的清香柔糯,吃起来口齿香浓。酸汤鱼以沱江里的鲶鱼为原材料,将鱼剖开洗净,撒上糯米、干椒粉,放坛子内腌上半月余,待鱼酸后出坛油炸,撒上葱花、姜末即成,这道菜除了酸辣可口之外还具有香气四溢的特点。蕨菜又叫拳头菜、猫爪,可以用来凉拌,也可以和凤凰当地另一特色菜腊肉一起炒来吃。蕨菜炒腊肉口感清脆,清香滑润,又有油香。苗家酸萝卜是湘西的名小吃。酸萝卜颜色鲜艳,红里透着晶莹的白,像玉一样,切片或者切丝都很好看,口感爽脆,蘸着辣椒汁吃辣中带酸,酸中又有点辣,令人回味无穷。凡此种种都为湘西民族饮食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因此。在发展湘西民族地方经济过程中,我们要善于挖掘出深层次的民族文化内涵、特色,并附加到饮食产业上,使文化底蕴和经济发展相得益彰,以提高大湘西饮食文化产业的美誉度和内生的附加值、从而锻造湘西饮食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并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品牌价值。而饮食无疑是最好的载体之一,湘西上述民族饮食的开发,一方面,表现为产品生产的经济过程,壮大了地方经济。另一方面,又表现为湘西民族饮食文化的挖掘整理过程,丰富了湘西民族饮食的内涵,当湘西民族饮食行销全国甚至飘洋过海,与其说是产品销售,其实更是湘西饮食文化的传播。湘西饮食在全国的声名鹊起,必然带动湘西饮食的市场开拓和集群发展,从而有效促进湘西地区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甘乐.怀化建大中城市是湘西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访贵州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吴大华.怀化日报.http://www.0745news.cn2016/0207/905027.shtml.
  [2]杨音南.靖州苗、侗饮食文化产业开发研究. 红网.http://tour.rednet.cn./c/2013/12/04/3216292.htm.
  [3]杨应友.大战略必将带来大发展——怀化"一级两带"新定位对接"一带一路"大战略.怀化日报.http://www.0745news.cn./c/2015/1217/896995.shtml.
  [4]刘艳芳,刘於清.湘西民族饮食文化与旅游开发[J].扬州大学烹饪学报.2008(02).
网站目录投稿: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