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摘 要:本文结合作者学校机械加工专业的实训车间和实验室通过改扩建,由原来的纯教学型转变成具备生产、教学一体化的实训基地,给学校和社会都带来了很好效益的实例,就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实训 生产 教学
  随着高中、大学的扩招,中职生生源的基础越来越弱,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需要人才的素质却越来越高。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综合型、实用型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尤其是每年省市大赛取得名次的学生所找的工作都令家长和社会满意,究其原因,这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很强,在企业中能更快进入工作状态。从中可以受到启发,怎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操作技能,更好地完成实训任务则是中职学校考虑的关键。
  笔者学校利用建设全国示范校的有利时机,对原有机加专业的数控、车工、钳工三个车间和液压、金工、机械基础三个实验室进行改扩建和全方位定位,积极探索生产、教学、培训、鉴定相结合的办学思路,经过近两年的实施性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提高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水平,真正把笔者学校机加实训基地建成了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能型人才,促进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建设目标
  实训基地经扩建和改造成为校内外教学、科学研究引导和为校外生产服务相结合的三合一型基地,并能满足市职业技能鉴定考试的要求。实训基地同时为社会服务,成为周边企业、农民工和再就业培训基地,达到实训资源共享,从而避免了市人力资源部门对师资和设备重置的浪费。另外基地内实训车间和实验室对教师、社会工程技术人员开放,给他们提供科学研究的场所,使其成为行业技术、信息、培训等新技术、新工艺的集散地,引领社会科技创新。改造后实训基地的资源共享还体现在满足学校正常实践教学同时,可以为企业加工一些常用非标零件,把基地的纯教学形式变为产教结合形式,在取得良好教育效益的前提下,也为社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二、主要措施
  1.建立章程,促进实训基地的组建与平稳运作
  为加快项目建设步阀,成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成员包括科长、实训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并设立基地管理机制,仿照企业管理设立机加各专业实训室主任、专业操作工和设备维护人员。同样模仿企业管理设立技术员,保证基地的技术服务到位,每个实训车间针对不同专业设立建设指导委员会,对基地建设方案的可行性把关,以保证及时顺利地完成建设项目。
  基地建设资金包括中央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两部分,筹备要到位,使用要合理,保障其充分用到基地建设中,设备购置要保证其先进性,不仅局限于学生教学,更能满足生产和社会培训等需求。注重设备安装后的验收和管理,保证实训或生产过程中每台设备都是完好的,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要做到位,每台设备都要建立设备档案,掌握每台设备的使用、换油和检修等情况,保证其正常运行。
  2.加强师资建设,引入企业师资
  学校现有机加专业教师和实验实训人员共有60多名,在基地管理、设备维护方面经验丰富,暂时能满足现有实训基地规模需要。但是科技在进步,企业需要的人才素质也要有所提升,必须要想到培养出的人才向更高、更精、综合性发展,为此教师队伍素质要提升。因此,学校每年会派一些教师参加省级、国家级培训,他们回校后围绕本专业实训教学对同事再进行校内培训,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保证教师在取得本专业职称资格的同时还具备一种职业资格能力。
  学校长期聘请企业资深人士作为实训指导专家,他们长期在生产一线工作,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娴熟的操作技能,他们在承担实训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能培养年轻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促进了校内教師与企业人员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企业师资的注入,使学生能随时感受到企业的氛围,促进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形成。这些专家在教学中会很自然地融入企业员工培训模式,使学生在校内就能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这样毕业后就会很快地适应工作环境,为企业节约大量的培训资金和时间。
  3.引入"6S"管理理念,培养学生职业素质
  为了加强实训基地运行中的场地管理,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与企业相关专业人才职业能力需求相对接,不断提高学校整体管理能力和办学水平,使实训基地管理更加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和系统化,学校引入了"6S"管理(整理、整顿、清洁、清扫、素养、安全)理念。不仅要对学生进行"6S"管理知识的培训,也要对他们实训中进行"6S"监督,并且要对学生的实训成绩进行"6S"考核评价。另外,还要完善实训基地的设备管理制度和维护保养制度。在这种管理模式中,学生既要熟悉掌握本专业的安全操作规范,又要在实训过程中养成严格按工艺卡加工零件、工量夹具要摆放到指定位置,实训期间保证实习场地及时清扫和设备及时维护的好习惯。严格要求学生按企业员工一样准时上岗,进入实训场地必须着装整齐,穿戴安全,每天实训以小组为单位,班前会领取项目任务单,实训中工件质量检查,班后会总结鼓励。实训指导教师的行为在知识传授上好似师带徒关系,在实训基地管理上好似车间领导管理所需员工一样,最终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企业员工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以"6S"管理为基础,又引入了"精益化生产,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学校注重实训教学,教学计划更加规范,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每个专业的项目方案实施细化到每节实训课,对不按实训项目操作的弄虚作假行为严格查处,确保每个实训项目及时、顺利、真实、有效地实施。对学生的每次实训成果评价按自评、互评和师评三步完成,学生自己评价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学生互评能够做到取长补短,指导教师评价能够把学生们容易忽视的共同问题挖掘出来,真正做到按评价体系的具体步骤去操作。为了系统地规划实习项目的每个工序,学校要针对不同专业及时开展项目专题会,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班级为单位对学生进行评比,及时给予鼓励,提高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保证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积极推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教法、新管理的实施,精细实训,促使学校实训质量逐步提升。
  4.按企业的生产模式建设实训基地,具备生产零部件的能力
  2015年3月,首钢东华企业在笔者学校机械加工实训基地挂牌,这个基地包括数控车床、普通车床、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四大类机床,是学校最大的一个实训场所,企业为实训基地投入了技术和人员支持。我校是国家级示范学校,有丰富的实训设备和优秀的师资力量,实训设备在资金投入充足的情况下,选型上已从教学型设备向生产型设备过渡,为基地加工企业所需的中小型工件提供了设备保证。在加工这些工件时,由企业技术人员和学校实训教师共同制定零件加工工艺卡,可以提升学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使他们的能力从专业教学型向实践生产型转变。教师以前每年一次的企业培训一般是安排在每年暑假,周期为两周,时间安排相当于一次省级骨干教师培训,采取校企合作方式按企业的生产模式建设实训基地,企业专家到学校上门服务,教师的企业培训可以直接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了,这给学校节约了资金,给教师节约了时间,可以说一举两得。同时,学生也是受益者,企业技术人员直接指导学生加工零件,使学生真实地进行小零件的生产,他们的专业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实训基地从工件的加工流程、实习场所的布置、规章制度的确定,到管理方式理念等均按校企合作单位的相关模式去执行。在生产中经常为企业加工法兰、摩擦轮、压盖、轴等零部件,不仅提高了基地的生产水平,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操作技能,使他们逐渐适应企业的经营管理,熟悉各种常用件的工艺流程,牢记岗位操作规程和作为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校企合作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能逐渐完成从实习生到岗位操作工的顺利转变,通过加工企业所需工件,使学生对本专业职业生涯有更好的认识,企业人员亲自带学生实训过程中,更能了解学生,可以采用定单式的分配方式,这样学生能更好地就业。
  三、效果
  1.具备了教学"做评练"三合一教学功能
  生产性实训基地建立和运行,实现了学生校内学习内容与未来工作需求的对接。实训课堂与生产工作的统一性,课堂与实习场所的一体化,体现了工学结合、生产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模式的真正实施,具备了学生先做工件、学生教师共同参与系统评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进一步深化练习,即"做评练"三合一教学功能。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淡化教室和实训地点的分界线,将课堂部分内容转移到實训基地,学生可以边学边练。在企业人员和校内教师的共同引导下,学生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以每个项目驱动学生完成专业课的学习,把空洞、繁杂的理论教学融入到一项项具体的实训任务中,可以让每一个学生对工作任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和体验,从而使实训内容紧扣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和素养。教学任务与企业产品的统一,使学生即是学校的实习生,又是企业产品的创造者,同时完成企业生产与校内实训任务,从而掌握最实用的操作技能。
  2.对周围区域具有很大的辐射示范作用
  学校依靠国家财政拨款建立的实训基地,可以说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通过师资和设备资源共享,使其利用率最大化。实训基地在满足学生实训任务的同时,圆满地完成了2015年国家级骨干教师的培训(机械加工专业)任务,每年一次的学生技能鉴定,2015年、2016年周边企业技工技师培训及鉴定工作,承接省、市机加专业的青年职工、教师和学生技能大赛,与首钢东华、中航黎明金工车间、西门子透平公司达成了校企合作,学生实训项目完成产学一体化,即锻炼了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又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学校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机加专业学生显著增多,促进了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带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新国.中职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浅论[J].现代职业教育,2015(29).
网站目录投稿:凡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