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彝语支民族火把节的传说与习俗


  有意思的是,彝语支民族中大多数民族也有火把节的传说,可见火把节的历史久远,影响深刻。这些民族火把节的传说一是数量少,二是有些传说与彝族的传说相仿,虽然没有彝族那样丰富多彩的传说故事,但从中可以看出独具一格的民族特色。
  我们也可以将这些彝语支民族的火把节传说同彝族火把节传说作比较研究,从中发现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形态的文化历史背景和民俗,以及彝语支民族对火把节的态度和认可程度。云南地区的彝语支民族或者杂居,或者聚居,但过火把节的内容和形式都有所差异。
  节庆期间,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仪式和游乐方式。白族和彝族,家家门前要竖一个火把,村口竖一个高四、五丈的大火把。
  通常选一松柱,拿松枝和干柴层层围成巨大的宝塔,上面插花挂果,有的还插写有"五谷丰收"、"人畜平安"等字样的红绿彩旗,好似一位漂亮的"仙女"。晚饭后,锣声、号声一响,男女老幼汇集广场,抬着米酒、炒豆等食品,点燃火把,并用松香粉扑撒火把,顿时光焰冲天,欢呼声此起彼落。老人们举杯畅饮,谈古道今话年成。年轻人围着火把翩翩起舞,纵情歌唱,尽兴欢乐。丽江纳西族在石牌坊前竖火把,还要敲锣打鼓,燃放鞭炮。
  青少年舞着小火把,旋绕狮子山,前后连成一条火龙,表示招引光明,迎接祥瑞。金沙江边的纳西族,有时还引放"孔明灯"。
  青年们则人人挥动火把,成群结队绕村串寨,绕山串田,打火把仗,撒松香粉,满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昼。照纳西、彝族古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哮"地腾起一团绚丽的火花,并扬起一股香气,表示一种美好心愿。后辈对长辈撒,是尊敬,祝福长寿;长辈对后生撒,是爱抚,祝愿吉利;同辈互撒,是亲密友爱;男女青年互撒,则是恋爱的开始。路南、圭山等地的彝族人民,人人穿上新装,弹着月琴、大三弦,吹着芦笙,踏拍跳舞,同时举行摔跤、斗牛。武定、禄劝等地的彝族人民,还开展射箭、赛马、打秋千等活动。傈僳族则有火把节出猎的古习。节日之夜,云南高原处处火把灿烂,有如繁星降地,眼花缭乱,村村歌舞狂欢,热闹异常,往往通宵不寐。
  彝语支民族火把节的传说从侧面反映了火把节在这些民族中的影响,有些传说与彝族火把节的传说同源异流,有些则具有自己民族的历史文化特点。白族火把节传说与史志所载"阿南"的故事一样,故不兹录。
  同时,彝语支民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火把节的传说构成了独特的民间文学中火把节系列传说故事,从中人们可以领略到各民族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看法和独特的民风民情。
网站目录投稿:以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