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科技检测手段引入文物鉴定,已经是文物鉴定领域中毫无争议的共识。作为在文物鉴定一线工作的部门,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近年已尝试与文保科技机构合作,逐步在青铜器、陶器等类文物鉴定中结合科技检测于段。 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除日常鉴定外,还履行陕西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秘书处、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陕西管理处职能,在这些涉及领域多样的文物鉴定巾,青铜器作为陕西馆藏、待征集和涉案文物中的重要内容,专家力量较强,也有丰富的考古与馆藏青铜器可作为鉴定比较参照,在鉴定实践中,人多数鉴定都能取得共识,但也有遇到传统鉴定意见短时不统一的情况。除了深入结合传统鉴定研究方法外,结合科技手段在鉴定中已开始取得实际成果。 我们在办理一起以青铜器和陶器为主的文物鉴定中,其中有10件铜器即以传统鉴定和科技手段结合,除了组织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召开两次专题讨论外,还联合文保部门进行了科技检测,最终由省鉴委会综合成结论。其中的典型文物举例如下: 1.乳丁纹铜簋 通过X光照片显示,簋的口沿、腹部和底部有裂隙,腹部有一处修补,底部发现三枚芯撑,耳为混铸且有范;显微视频照片显示该簋"存在非铸造工艺痕迹";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其表面绿色锈蚀为Cu2,CI(OH)3,CuO2;红外光谱分析检测出其内部绿色块状锈蚀物-},含有少量有机物。该乳钉纹铜簋最终被鉴定为商代铜簋。 2.兽面纹铜斝(图一):侈口,两立柱,伞状柱,束颈,鼓腹,分裆,柱足,颈腹一侧有一鋬(图二)。 对应器外壁有铭文,漫漶不可辨识。颈部装饰夔龙纹,腹部装饰兽面纹。1990年安阳郭家庄M160出土一件铜斝(图三),与之非常相似,唯独M160斝没有两立柱。此型斝主要流行于殷墟三网期。X光照片显示,斝保存完整,没有明显裂隙,柱为混铸;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其外表面锈蚀为AI2O3,内部锈蚀硬物为Na(AISi3O8)、SiO2;红外光潜分析检测出其外表面锈蚀物中含有铝硅酸盐、聚苯乙烯丙烯酸树脂,未检出绿色锈蚀成分。该兽面纹铜斝鉴定结果为商代铜斝。 3.兽面纹铜鬲:双立耳,侈口,束颈,浅腹圆鼓,柱足粗短。颈部装饰一周兽面纹。此类型铜鬲多见于西周早期阶段墓葬出土,在1976年扶风云塘M13、M20都有出土。X光照片显示,鬲的颈部和腹部有多条裂隙,底部完好;鬲的立耳为混铸;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其表面绿色锈蚀为Cu,CI(OH)3、SiO2。此铜鬲鉴定结论为商代铜鬲。 4.铜盨(2件)(图四):器体呈圆角长方形,子母口,器腹微鼓,下承圆角长方形镂空圈足,圈足下有四小足。有盖,盖顶有四个曲尺形钮,方正规矩。器短边两侧生对称的兽首双环耳。盖边及器口沿装饰一周重环纹,盖顶中央装饰窃曲纹,器腹装饰瓦棱纹。这两件铜盨的形制、纹饰和著名的克盨(图五)、梁其盨(图六)都非常接近。X光照片显示,盈保存完整,底部和盖都发现数枚芯撑,底部有加强筋,耳为混铸且有范;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其表面绿色锈蚀为Cu2(C03)2(OH)2、Si02。鉴定结论该对铜盨年代为西周晚期。 5.残鼎残损严重。仅存双耳、器腹局部及两条半柱足。本为一素面圆鼎,后在颈部粘贴一条以圆涡纹为界的兽面纹带。X光照片显示,7片残片是更小残片通过胶粘和焊接在一起,其中一残片的耳是用金属做骨架,其他是用非金属材料做外形的;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其残片上绿色锈蚀为Cu2Cl(OH)3、CaSO42H20、 Si02;红外光谱分析检测出其残片上含有少量有机物。鉴于此残铜鼎使用和添加了大量人为作伪材料,鉴定结论为现代新工艺品。 6.熏炉2件:鼎形熏炉,子母口,鼓腹,三熊足。蟠螭纹镂空盖,盖顶有一活环钮。盖边及器口沿部位有合页状连接,可以使盖开合自如不致掉落。X光照片显示,熏炉底部有俯视和裂隙存在,熏炉盖疑似为两层,且有多处修补痕迹;进行了扫描电镜检测,分析出其本体主要元素为C、N、C、Cu、Sn、Pb,及少量的Mg、Si、Ca;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其表面蓝色锈蚀为Cu2(OH)2、C03.绿色锈蚀为Cu2(OH)2、C03、表面粘结土垢为CaCO3、sio2;红外光谱分析检测出其表面蓝色锈蚀中含有聚丙烯酸酯类有机物。此对铜熏炉被定为现代新工艺品。 7.四神博局纹铜镜:圆形,圆钮,圆钮座。座外大方格中环列十二乳及十二地支铭。方框各边中心点有T形纹,两边各一乳,T形与L形纹对置,方格四角与V形纹对置。方框及TLV纹将内区分为四方八极,分别配置四神及禽鸟瑞兽纹。其外短斜线纹及锯齿纹各一周。镜缘装饰流云纹。X光照片显示,博局镜的镜钮周围有裂隙;红外光谱分析检测出其镜面浅绿色锈蚀中含有石蜡。此铜镜鉴定结论为仿汉代现代新工艺品。 8.瑞禽博局纹铜镜,圆形,圆钮,圆钮座。座外大方框。方框各边中心点有T形纹,两边各一乳,T形与L形纹对置,方格四角与V形纹对置。方框及TLV纹将内区分为四方八极,分别配置四组瑞禽纹。其外短斜线纹及锯齿纹各一周。镜缘装饰三角几何纹。X-射线荧光分析显示,该博局镜镜面与镜背检测部分均无铅元素存在;进行了扫描电镜检测,分析出其本体主要元素为C、O、Cl,Cu、Sn,还含有少量N、Al,锈蚀主要元素有C、O、Cu及少量N、Mg、Al、Si、P、S、Cl、K、Ca、Fe;X-射线衍射分析测定其镜面浅绿色锈蚀为Cu2Cl(OH)3,。鉴定结果为此铜镜为仿汉现代新工艺品。 在结合科技手段的文物鉴定中,我们也不断总结得失,如采用哪些科技手段、如何解读检测数据。而目前科技鉴定界尚未有全面、科学、系统的文物检测数据库可供比较,加之文物门类多样,个体差异大,历史上各时期的伪作更是不易辨识,文物科技鉴定之路任重而道远。可喜的是,陕西省文物局从2014年起,已批准开展为期3年的"陕西青铜样本科技鉴定及科学研究数据库建设项目",启动该项目将为青铜器鉴定探索科技鉴定的新方法,陕西省文物鉴定研究中心即承担着结合传统鉴定的部分项目任务。本项目将以文物科技鉴别的理论为基础,采用现代无损、微损分析测试技术和手段,采集陕西省青铜文物(样本)制作工艺特征、合金成分及锈蚀特征等多种数据,从而建立相关的样本及其科学数据库,为青铜文物的科学分析鉴别提供基础数据。 不断开展的陕西省青铜器科技检测,是陕西省将科技手段引入鉴定的有益尝试,而通过正进行的"陕西青铜样本科技鉴定及科学研究数据库建设项目",必将对青铜器类科技检测与鉴定带来大大推动。除了依托科技和文保部门,我们在日常鉴定中也引进科技手段,对代表性藏品采集显微摄影信息,对显微图片分析后作为鉴定的参考。在文物鉴定中,应避免传统鉴定和科技鉴定两部门各自为战,实践证明,只有插上科技的翅膀,文物鉴定才能走出新路子,取得新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