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个词"多子多福",代表孩子多的家庭福气就会多,由此可以看出古代的人最看重的就是绵延子嗣,为了多生孩子不论是皇家还是一般的普通家庭只要家里比较富裕的除了老婆以外都会纳妾。那时候纳妾似乎变成了一种风俗,可以证明自己的财力以及地位。那么孩子多了也会有很多弊端,比如谁继承家业,或者长子无能是否可以由次子继位之类"有钱的烦恼"呢? 不管你是云云百姓中普通中的一位;还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老儿;到了最后都难逃驾鹤西去这一遭。但是当你死后,留下来的家产、留下来的江山是带不走的,如何合理的分配这些变得至关重要。其实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基础的继承人制度,在秦汉时期更是进一步完善,并从此之后都延续这个制度,总结一下就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级"。也就是后来我们熟悉的"嫡长子继承制度"。 首先我来说一下嫡子和庶子的区分,嫡子是正妻所生,而庶子则是一些小妾所生,从地位方面而言,妻子的地位往往高于妾室,所以子凭母贵的嫡子当然要比庶子的身份高出许多。再者,一般的古代男子在未婚的时候,首先看重的是门当户对,自然而然也会选择一些身份比较高贵的人作为妻子。 因为他们那时候对这段婚姻不只只是男女的结合而已,更是为了两个家族的利益,只要他的妻子能够和他们当户对,那在日后的道路上也肯定会受到他妻子娘家人的扶持,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代男人会选择门当户对的重要原因。所以不管怎么样,哪怕他选择了纳妾,也会非常看重他的妻子。那更别说是妻子的孩子了。 除了男子,女子待遇也有差别。对于一般家族来说,庶女在魏晋之前是没有单独出嫁机会的,她们通常会伴随嫡姐妹,嫡堂姐妹,嫡姑母,嫡堂姑母出嫁成为媵女。实际就是协助家族控制男方血脉。到了魏晋之后,庶女因可以向下联姻而获得相同的受教育机会,才有了单独出嫁的可能。不过作为庶女,婚姻对象、嫁妆的丰薄,今后能否得到家族资源支持,显然是比不上嫡女的。当然,清代有所不同。在旗之家女子都得参加选秀,入宫之后嫡庶对皇家毫无意义,所以庶女在家也有比较好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