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都会发烧,那么妈妈一定要学会看宝宝发热的早期表现,以便及时送宝宝去医院治疗,那么儿童发热的表现是什么呢? 小孩发烧症状通常不会很均匀,手脚稍凉,头稍烫一些。可能会表现得烦躁不安、哭闹、出汗多,或感觉乏力、起鸡皮、寒颤、打颤等。刚发热时,建议隔30分钟测一次体温,等孩子开始降温,可逐渐延长量体温的频率。 儿童发热的临床表现1.发热程度分级(腋表)(1)低热 37.5~38.0℃; (2)中等热 38.1~39.0℃; (3)高热 39.1~40.0℃; (4)超高热 40℃以上。 2.按发热时间长短可分为(1)短期发热 发热<2周,多伴有局部症状和体征; (2)长期发热 发热时间≥2周,有些可无明显症状、体征; (3)原因不明发热(FUO) 发热持续或间歇超过3周,经体检、常规辅助检查不能确诊者; (4)慢性低热低热持续一个月以上。 3.发热的常见热型小儿热型不如成人典型,近年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使热型发生变化,同时热型对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受到影响。 (1)稽留热 持续发热,体温波动很小,一般不超过0.6℃; (2)弛张热 发热体温波动上下2~3℃,但未降到正常; (3)间歇热 发热回到正常至少24小时又发热; (4)双峰热 24小时内发热有两次高峰; (5)复发性或再发性发热 发热多次发作,每次持续数日,发作期间1至数日体温正常; (6)不规则热 热型无一定规律。 4.发热的分期在发热过程中,由于产热和散热这对矛盾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发热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1)前驱期 许多发热疾病可无此期症状。此期症状持续时间,根据发热疾病的具体情况而不同,主要表现为全身不适、疲倦乏力、腰背及四肢痛、头痛、食欲减退、情绪不稳定、低热;有些发疹性疾病,在全身皮疹出现前,可有前驱疹,如麻疹前驱期时,口腔黏膜可出现克氏斑。 (2)体温上升期 特点是产热多而散热少,因此产热占优势,故体温升高。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无汗、"鸡皮疙瘩",触摸患儿皮肤有冷感;如发生寒战,预示将发生高热。幼儿此时可出现惊厥现象。在寒战期间,体温多在38℃以上,并多数在数小时内达到高热极期,如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药物反应性发热等,以上为体温骤升者。体温渐升者,指发热初期为低热,数天内由低热逐渐上升达到高热者,称为渐升性发热。渐升者常有前驱症状,多数无寒战现象,但有时可感觉发冷,如不典型的伤寒。有的呈骤升性发热,这可能开始为低热被忽略所致。另外,肺结核等疾病的体温呈渐升性发热。 (3)高温持续期 此时体温已达高峰,本期的特点是散热过程开始增强,但产热并未降低,所以此期产热和散热在新的基础上重新建立相对的平衡,使体温维持在一定的高水平上。临床上表现为皮肤潮红而灼热、呼吸加快加强、出汗等,此期出现高热可持续几小时(如疟疾)或数天(如肺炎),甚至几周以上(如伤寒)。 (4)体温下降期 本期特点是散热过程占优势,产热减少,同时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散热仍处于较高水平,病人体表皮肤血管扩张,大量出汗,散热加强,于是体温开始下降,产热和散热终于恢复正常的相对平衡状态。体温下降的方式,一般是渐退,即在几天之内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如伤寒);也有骤退的,即体温在十几个小时或更短的时间内降到正常,甚至低于正常(如大叶性肺炎)。在体温下降时,由于大量出汗,丧失大量的体液,因此对于高热小儿在使用退热药时,必须慎重,以防造成虚脱及其他并发症。 5.发热的伴随体征根据一些伴随体征能帮助找到小儿高热的诱因: (1)若发现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可能为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 (2)若皮肤出现皮疹,可能为常见的出疹性传染病,如幼儿急疹、麻疹、风疹等; (3)若发现疱疹,可能为水痘、手足口病等; (4)若发现皮肤有淤斑,应考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亦应考虑血液系统疾病; (5)若发现浅表淋巴结肿大,应考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亦应该注意白血病和恶性淋巴瘤; (6)若发现口腔黏膜有斑点,可能为麻疹; (7)若肺部听诊闻及痰鸣音或水泡音,是急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的体征,肺部听诊有哮鸣音,应考虑喘息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哮喘 (8)腹部有明显的压痛或其他体征,应注意急腹症如急性阑尾炎、肠梗阻等。 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童发热的表现是什么的常识都了解了吧,另外本网还有很多关于儿童疾病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可以继续关注,让孩子可以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