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建国+张庆珍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推进,素质教育也逐渐被老师家长们注重。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应试教育而言的一种着眼于发展,着力于基础的教育,其根本出发点是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主要是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化学是初中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要发展素质教育,一定绕不开化学学科素质教育,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一定要改正,要转化成现代化的素质教育。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生活中处处充满化学,那么,如何避免让有趣的化学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上成为一门无聊的学科,就必须避开"题海战术",用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各方面全面发展。下面我就如何实施化学素质教育提出我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化学;素质教育 一、加強化学与社会、化学与人的关系 无论哪门学科,如果远离生活,那它必将成为空中楼阁而索然无味,这样的学科空洞,不仅学生不愿学,老师也很难教。化学在今天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无论是每天从水龙头接出来的自来水,还是每天手里提着的塑料袋等等,都离不开化学的影子。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水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也经过了层层过滤。因此老师在化学教学中,要加强化学与社会、化学与人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对化学学科产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穿插生活化学小常识或一些有趣的化学现象,例如蜡烛在开放的环境中可以燃烧很久,可一旦到封闭的环境中不一会儿便会熄灭,原因便是蜡烛燃烧过程中必须有氧气,封闭环境中氧气燃烧完了便没有可以支持燃烧的物质了,所以蜡烛会熄灭。还有如今引人关注的雾霾,老师可以简单就雾霾的主要成分进而谈及雾霾形成主要原因,以此呼吁学生注重环境保护,还可谈及防止雾霾的主要措施,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关注。在课本内容的讲述中,也可以引入生活事例,如在教学no和no2对大气的污染时,可以给学生介绍光化学污染的典型事件——1943年9月美国的"洛杉矶烟雾"事件。以此事为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由此继续切入,详细向学生介绍这些氮氧化合物是如何受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从而发生一系列光化学反应,产生光化学烟雾污染的过程。这种授课方式不仅容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仔细观察生活的好习惯,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的积累在于应用,如若学到的知识不能加以应用,那么学习知识便没有很大用处。素质教育是要求全面发展,要求的是实践能力,而不是是一昧的纸上谈兵,因此要培养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生活的许多地方都能用到化学,化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 生活中有许多用到化学知识的现象,如灭火器的原理。灭火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但很少有学生知道灭火器的灭火方法和灭火原理,大多数人只知道水可以灭火,但或许并不知道其根本原因,因此老师可将消防常识融入课堂之中,向学生介绍灭火器中溶液的灭火原理,有条件的话可以当堂给学生演示。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加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学会运用。在生活中,衣服上被弄上污渍是经常碰上的事,不同的污渍有不同的清除方法,学生们在学习化学后,可根据其化学成分,找出合适的清除污渍的方法。如汗渍的处理方法在适量的水中加入少量的碳胺[(NH4)2CO3]和少量的食用碱[Na2CO3或NaHCO3],然后将衣服放置在里面浸泡。而血渍则因血液里含有蛋白质,蛋白质遇热则不易溶解,因此洗血渍不能用热水。因此有血渍的衣服可以用双氧水或者漂白粉水浸泡一会,然后搓洗。通过学生将自己学习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增强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信心。此外,加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发展自己的探索能力和思考能力,加强学生对生活、对自然的好奇心,提高成就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思维习惯,学会思维方法 思维能力是初中能力培养的核心。在化学素质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养成良好的科学的思维方法,如求异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等。多样的思维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求异思维是初中化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创造性思维,即要求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探索结论。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应注重加强这方面的训练,让学生举一反三,不能让学生的思维受思维定势的束缚,对题目要多思、多变、多联,不能为了答案而做题。联想思维是通过合理的想象,对相似事物进行对比联想,进而推测它们在其他方面的相似性。在化学中,有许多物质存在着相似的特点,相似的结构,相似的性质,通过联想思维,不仅可以锻炼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化学素质教育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老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思维,坚持素质化教学方法,要加强化学与社会、化学与人的关系,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不是仅仅解决课本上的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思维是素质教育核心。 参考文章 [1] 汪家全.浅谈化学知识与生活.成才之路.2011.3. [2] 张彤.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新一代(下半月)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