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科技紫微惊蛰前打雷都有些什么说法


  图片源自Pixabay
  惊蛰就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所谓"春雷惊百虫",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那惊蛰前打雷有什么说法?
  惊蛰与打雷是密切相关的,惊蛰意味着着雷声将小动物惊醒,预示着春天的来临,也意味着春耕的启动。千百年来,务农的人们以雷声为准,开启一个新的农耕季节。因此,每年第一声春雷几时打响,在农民眼里是很重要的。
  民谚云:"春雷响,万物长"、"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均为惊蛰节气的特征。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
  民间认为,惊蛰是开始有雷鸣的时节,"隆隆"的鸣雷往往预示着当年的农耕收成如何。惊蛰日当天及惊蛰日之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主年景好。它意味着当年的雨水较为丰沛,有利于农业的生产,预示着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特别是如果雷声在惊蛰当天响起,就不管种什么都丰收,人们常说:"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惊蛰雷鸣,成堆谷米"就是这个意思。
  居住在平原一带的人们就有俗语云:"未蛰先蛰,人吃狗食。"也就是说如果在惊蛰日之前听到雷声,那么就预兆这一年是凶年,收成不好,人们缺少粮食吃,甚至要被迫和狗争粮。另一则民谣"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就对此进行了解释,意思是如果在惊蛰节气前就发生打雷的现象,表示可能会出现雨水连绵的异常天气,而且容易发生灾害,这样不但延迟了春播的最好时机,而且今年的农作物也会因异常的天气而歉收,百姓的生活将比较艰苦。
  惊蛰雷鸣是十分需要引人注意的。雷打在惊蛰前,那一年的雨水就特别多,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容易产生低温阴雨天气。但对于山区就不同了,"雷打惊蛰前,高山好种田",雨水虽多,但对于山区农田好排水,雨多倒是一件好事。惊蛰节气正处乍寒乍暖之际,根据冷暖预测后期天气的谚语有:"冷惊蛰,暖春分"等。
  从民俗角度,惊蛰前响雷与天气有所连接的说法也得到印证。民俗专家介绍:"谚语从总结农事、生活观察而来,凝聚民间智慧,如果我们去对照会发现很准。除此之外,民间还有"雷响惊蛰前,42日不见天"、"惊蛰未到响雷霆,一日落雨一日晴"的说法,渔业上还有"惊蛰虾蛄芒种虾"的谚语。而根据我们的经验,在惊蛰这天响雷不稀奇,但之前比较少。"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据现代气象科学表明,"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文:科技紫微
网站目录投稿: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