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探索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融合的价值与实现路


  成青 周啸 沈亚
  摘 要:职业素养是一个人在从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是高职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高职的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应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既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又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既坚持人文素质类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和规律,又根据学生实际求职需要整合课程内容,实现学生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的双提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技工教育    现代职业素养
  课  题:本文是2019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工匠精神培养——高职《中国传统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编号:ZJGB2019298),中国技工教育学会2019-2020年度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新时代背景下‘三位一体的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课题编号:1910258)阶段性成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境界、道德规范、思维方式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力量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而且从"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原则,舍生取义的义利观,道家乐观豁达、道法自然的生命境界,民间技艺传承人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职业精神中都能提炼出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职业素养。
  一、高职传统文化教学融入现代职业素养的价值
  (一)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的需要
  近年来中华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但目前高职的中华传统文化课堂教学面临以下问题。
  一是学生的薄弱知识基础与学习能动性之间的矛盾。高职学生大多人文基础薄弱,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他们更重视能在求职中立竿见效的专业技能,忽视隐性的综合职业素养,因此对人文素质类课程重视度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过于片面。有些学生只看到中华传统文化古老的一面,没有看到其在新时代散发出的活力,其中所蕴含的精粹。在笔者所在学校对2018级400名大一新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20%的学生对民间技艺、传统服饰等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可有可无,92%的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只略知一二。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教育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有必要的。
  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矛盾。从教学现状看,传统的以单一文学知识内容讲授为主的教学,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之部分教师在教学中的教学方式方法陈旧、呆板,缺少互动性和时代性等,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利于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
  三是学校的不够重视与课程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侧重专业技能的高职学院,人文素质课程往往处于边缘化的尴尬地位,表现为课时少、开课的随意性较大、师资队伍薄弱、教师素质的良莠不齐、教学改革与研究的任务难以落实等。
  (二)适应高职技工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既能掌握技术、应用操作,又具备职业素养、人文素养,能够持续发展的人才。但当前很多高职学生重视显性的专业技能,忽视隐性的职业素养,导致求职时缺乏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协作能力、正确的职业态度、责任担当等,这也成了高职学生就业求职路上的拦路石,迫切需要广大高职院校有针对性地提升。在高职的传统文化课程中总结提炼出工匠精神、职业道德、沟通技巧等职业素养元素,构建出传统文化与职业素养融合的课程体系,不失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职业素养融合的实现路径
  如何使传统文化知识与时代接轨,在传承与创新中使传统文化焕发光彩?如何提高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重视度?如何使传统文化知识和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围绕这三个问题笔者所在学校开展了相关的教学改革研究。
  (一)重构课程体系,促进文化素养与职业素养的双提升
  通过调研分析和讨论研究,笔者所在学校总结了高职学生急需提升的人文素质和职业素养,并结合高技工教育特点,改革传统的以人文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教学模式,将课程整体改革理念定为:以传统文化知识为载体,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以人文和职业品质养成为中心,融入价值塑造的德育元素,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服务。根据上述教学理念,将课程教学内容整合成内容丰富的专题,涵盖中国传统文化中经典文学、修身礼仪、民俗民风知识,现代职业素养中职场语言表达、沟通交流、职场礼仪、工匠精神等理论知识及实操实训内容。如通过讲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为人之道、处世之道、养性之道、文明之礼,使"孝悌""仁爱""谦恭""礼让""旷达"等思想在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达到培养德技并修职场人才的目的。
  (二)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突出高技工教育实践性的特点;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概念性内容注重发现式教学法,理论性内容侧重探究式教学法,应用性内容着眼于讨论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如在传统服饰的教学中,教师将商周时期冕服严谨规整的秩序美与现代职场正装的穿搭要求联系起来,讲述职场正装穿搭技巧,并创设真实职场情境,要求小组完成职场面试情境的穿搭和互评任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教学中还充分运用现代教学设备、手段组织教学,如利用超星学习通、智慧课堂、微视频、服飾穿搭App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及手段的辅助,通过翻转课堂与职业情境的体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能力。
  (三)依托实践平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之外,笔者所在学校以社团和社会实践为依托,将课内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如深入研究课程如何与学校的育人工程及其他德育活动相结合,在促进人文与思政教育融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如结合学校的主题教育活动,每次课前根据课程内容组织经典诵读活动,习得中华经典。课中围绕立德修身、诚信廉洁、仁爱孝悌、守礼有信、敬业爱国,工匠精神等专题教学内容设置赏文化、谈感悟、做实操等活动。课后开展校园剪纸比赛、礼仪视频拍摄比赛,并通过学校社团活动、技能竞赛等实践平台,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深度理解,有效激励学生积极学习的内动力,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将人文知识和职业素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提升、职业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价值。在课程教学中将人文性与职业性有机融合,拓宽学生的人文视野,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不失为提高课程教学实效性和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田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对策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6).
  [2]沈亚,周啸.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院校现代职业素养有机融合的意义与途径研究[J].智库时代,2019(10).
  [3]龚雪.江苏本土非遗高校教育传承体系初建——以女子学堂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11).
  [4]顾伟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J].智库时代,2017(11).
网站目录投稿:青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