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党和国家对技能人才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大赛也成了发现人才、表彰人才、激励人才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在技能竞赛选手的培养上也做了大量的探索。本文从大赛选手选拔、培养,大赛团队建设、竞赛管理等方面总结了一些做法和经验。 关键词:技工院校 技能竞赛 技能培训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及服务人才、创新驱动等国家重大战略,全社会都在营造"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通过举办技能赛事活动,推动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进一步激励广大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加快建设知识性、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笔者所在学校作为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办学方向的技工院校,在技能竞赛方面下了不少工夫,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将笔者的思考和体会介绍如下。 一、技能竞赛工作的价值及意义 (一)国家战略转型的需要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人才强国并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然而,现阶段能有效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的矛盾依然突出,社会、家庭、学生对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比较片面,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和社会认可度不够的现实矛盾依然存在。因此,通过高层次、高水平、大规模的宣传和营造氛围,可转变观念,改变现状。特别是近些年来的世赛宣传,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和效果。全国数控大赛、全国智能制造大赛、世赛全国选拔赛等一大批竞赛品牌已经形成,我国首届职业技能大赛也将于2020年在广州举行。 (二)企业院校自身的需要 作为用人单位的企业,除了少数企业比较重视技术创新,绝大多数企业因生产进度、用人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和重视程度严重不足。通过参加高水平的技能大赛,在了解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的同时,一批通过大赛脱颖而出的技术精英也进入了公众的视野,在技能人才的使用、考核、评价中发挥了积极的意义,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带动了企业的技术创新和研发。 作为培养人才的技工院校,没有升学等任务和指标,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不够完善,技能竞赛就成了检验教育教学成果和学院办学水平最好的试金石。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随着学生在大赛中相继取得成绩和突破,学校的办学水平和社会认可度也在不断攀升。 同时,在很多不区分组别的大赛中,企业员工、院校师生同场竞技,大赛就是他们之间相互了解、学习、交流的最好平台。 (三)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 看十遍不如做一遍,做十遍不如比一遍。大赛在一种严肃紧张的氛围中,要求选手在规定情景下、有限时间内完成技能项目,难度可想而知,对参赛选手的考验非同寻常。大赛不仅展示了选手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也锻炼了选手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还提升了选手的沟通表达等能力。据调研数据分析,有参赛经验的毕业生在企业的受欢迎和认可程度明显高于同水平没有参赛经验的毕业生。 二、技能竞赛工作的成功经验 (一)选手的选拔培养 在每一年新生入学军训期间,利用开学第一课、专题讲座、专业介绍等机会向所有新生宣讲技能竞赛的理念、意义和优秀榜样,在所有新生心中种下技能成才的种子。在第一学期的专业认识实践课中去发现真正喜欢、善于钻研的苗子。第一学期结束后,通过学生自主报名、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推荐、体能测试、心智考试、面试访谈等方式选择优秀学生组建技能竞赛青匠班。通过2?3年的积累,大赛选手储备基本完成。3年级以上选手主攻国赛,3年级选手以省赛为主攻方向,2年级部分优秀选手可以考虑市赛锻炼,其他选手以打基础、强能力为主。 (二)大赛的组织管理 为了在笔者所在学校范围内营造"学技能、比技能"的浓厚氛围,让更多选手积累实战经验,学校专门成立了技能竞赛办公室,统筹谋划全校的技能竞赛工作,逐渐形成了"一月一小赛、一季一大赛,一年一技能竞赛节"的校内竞赛模式。月赛在班级内部组织,全员参与;季赛在班级与班级之间对抗,检验成果,激励先进;技能竞赛节全校动员,对接市赛、省赛,以高标准、高规格、高要求为举办原则,重在锻炼队伍、营造氛围、形成效应。近年来,学院有1名教师"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5名教师荣获"三晋技术能手"称号,3名教师入选"三晋英才",数百名师生在省级、国家级竞赛中获奖。 三、技能竞赛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竞赛项目的选择要有的放矢 以我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为例,大赛共设86个竞赛项目,其中世赛选拔项目63个、国赛竞赛项目23个。大赛项目众多,备院校在参赛项目的选择上就应该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综合评估,审慎决策,不能贪全贪多,不能寄希望于"东方不亮西方亮"。否则,很有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学生没进步,教师没成长,院校没收获。 (二)教练团队的组建要精益求精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是职业技能竞赛的根本目的,也是大赛能否持续健康稳步发展的关键。鉴于此,综合性竞赛项目越来越多,机械、信息、自动化等相关领域的综合性程度越来越高,教练团队的组建势在必行。但是团队组建绝不能仅仅是人数上的拼凑,而要综合考虑专业、职称、年龄、性别等相关因素。 (三)选手就业的跟踪和服务要常抓不懈 出口畅才能入口旺。要保持在某些项目上的优势,技工院校就必须切实做好参赛学生的就业推荐工作和就业跟踪服务工作,不仅要将参赛学生"扶上马",还要"送一程",不能认为学生毕业了就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 四、技能竞赛选手培养的思考与建议 (一)做好顶层设计,合理选择参赛项目 针对纷繁的竞赛项目,技工院校要组织由竞赛专家、院系领导和专业骨干教师等组成的大赛团队,根据各项目的开展情况、历届成绩、发展前景,并结合学院场地、设备、师资等方面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研判,从是否有发展前景、是否符合学校实际两个维度为划分等级。对既有发展前景又符合学校实际的项目,要大力支持,重点打造;对虽有发展前景但学院实际条件不太成熟的项目,将其列入发展规划,未雨绸缪;对虽没发展前景但与学院实际条件比较符合的项目,调整方向,逐步退出;对既没发展前景又不符合学院实际的项目坚决抵制,绝不投入。同时,建立项目晋升退出机制,每两年对所有项目进行研判,提出具体意见。 (二)教练团队结构合理,成员各有特色 以机械工业装调项目为例,一个赛项不仅要考核学生车、钳、铣、焊、电等多面的知识和技能,还要考核学生的应变能力、职业素养、心理抗压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在教练团队成员的遴选上,既要关注有知识和技能的专业教师,还要加入心理辅导、体能训练、职业礼仪培训等方面的人员。同时,还应考虑职称、年龄、性别、性格等因素,基本实现职称结构上高中初搭配、年龄上老中青结合、性别上有男有女、性格上优势互补。 (三)做好就业跟踪服务,为学生扬帆起航保驾护航 培养一个优秀的大赛选手费时、费力、费钱,技工院校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同时,大赛班学生因学习、训练任务繁重,赴企业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时间严重不足。因此,在做好学生就业推荐工作的同时,技工院校还要定期赴企业进行回访,了解就业选手的工作、生活情況,做好后续就业跟踪服务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顺利扬帆起航保驾护航。 五、结论 技能竞赛对于培养、使用、考核、评价技能人才,引导社会观念,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技工院校有责任、有义务以大赛为抓手,在选手培养、竞赛组织、团队建设、就业服务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不断探索,进而做出特色,做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