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文件中"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中小学班主任津贴专项资金,津贴标准每月不低于300元,中小学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总量管理"的规定引发网友热议,不少人戏谑"好白菜的价格"。( 8月10日锦州新闻网) 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是2018年教育改革的"重头戏",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最高规格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意见"就是省级贯彻落实中央"意见"的指导性文件。但这个提升教师地位、待遇的重要文件却招来非议,不得不说有些让人意外。 从1988年的《关于提高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和建立中小学教师超课时酬金制度的实施办法》到2009年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再到2018年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高班主任待遇、保障班主任地位,是从上至下政策的一致要求。 只是班主任津贴到底该发多少,从中央到地方几乎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如果说有,就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经有过中小学班主任每月8—15元津贴的标准,但那个时代已然过去。 任何津贴的发放都必须要有政策依据和具体标准,而辽宁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小学班主任津贴的"意见"之所以遭受质疑和批评,在于所定的标准不合乎情理,让基层教师在满怀期待中大失所望、大跌眼镜。 也许有人会说,"不低于300元"是个标准线,具体津贴是可以上提的,但事实上,标准线常常等同于标准。 其实,关于班主任津贴标准的测算并非没有依据。《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明确指出,"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在实施中小学绩效工资改革后,年终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办法也明确规定了班主任津贴的占比。如果依据上述文件进行测算,班主任津贴标准也远不止300元。 再者,在标准制定之前,还需深入一线看清真相、把握实情。当前,诸多乡村中小学正在执行的班主任津贴标准在300元左右,这是一个范围较广但水平极低的标准。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或城镇中小学,班主任实际发放的津贴标准在500-1000元。提高津贴标准,让班主任岗位更有吸引力,才能发挥"意见"的激励、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