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高校的网络化程度不断提升,如何充分利用信息化的网络媒体,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是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阐述了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新特征,其次研究了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手段,推动高校思政教育的深入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体,已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报告显示,截止到2015年12月底,国内网民的数量已达到6.88亿,18-24岁的网民占到总数量的38.6%,可见大学生已经成为网民中最活跃的群体,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宽泛,如何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技术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便利已经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新特征 (一)德育主题的自主性。与传统道德相比,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学生的道德呈现一种更少依赖性、更多自主性的特征。互联网是人们基于自己的需要自觉形成的,每个人即是参与者,又是组织者,正是由于这个特性,人们必须确定自己干什么、怎么干,自觉地做网络的主人。 (二)德育内容的开放性。与传统道德相比,信息化时代的道德呈现道德意识、理念及行为之间的冲突、碰撞及融合的特征。德育内容的开放性在于互联网时代信息的开放性,任何事物都能以文字、图片等方式存在。 (三)德育过程的多元性。与传统道德相比,信息化时代的道德呈现多元化、多层次的发展趋势,现实中道德是单一的,一元的,但是信息化时代关乎每个人切身利益、共同性的主导道德规范,呈现多元化的特征。 二、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手段研究 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升,高校除了课堂教学的传统模式外,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说可从下述几方面着手: (一)建立信息发布和交流的网络论坛。为了实现与学生及时、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可针对性地建立学习和交流的网路论坛,教师不仅可以在线发布教学内容,还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在线互动,满足师生双方的沟通。具体来说,要从满足下述需求方面进行:第一,思政教育理论学习内容。教师可将思政教育内容的关键知识点进行归类发布,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针对不同时期的重大政治、实时事件,教师可及时将这些内容上传到论坛提供给学生,采取这种模式能有效地减少召集学生分发资料的不便,给师生带来了巨大的方便。第二,思政教育信息的公开发布。高校辅导员工作面多而广,传统的口头通知、班会等管理方式远不能满足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在信息化平台上发布这些信息不仅能及时、快捷地发布信息,还能避免由于忽视信息传播的情况。学生只要登录网络论坛,就能及时得到通知。第三,思政教育的师生在线互动。传统的思政教育比较重视和强调师生的思想灌输,师生面对面的信息传输可能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心理畏惧的状况,从而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网络在线平台能有效避免这种问题,让学生的心理接受出现一个缓冲期,同时虚拟网络的交流能得到学生的认可,让学生产生一种归属感,在网络交流平台可将思政教育内容以一种大学生能够接受和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会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了便于教师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了解,可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未来发展的必行之路。信息化的思政教育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便捷性,对学生的各种材料进行记录和保存,便于随时调阅及打印,不仅减少了教师在纸质文档中的查阅之苦,也能实现轻松备份,有效防止和避免学生信息的丢失。与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相比,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实现信息的海量存储及高速检索,完全克服了传统模式的不足。 (三)建立学生干部的信息化队伍。学生干部是联系师生的桥梁和纽带,通常素质都比较高,学生干部都是从学生群体中选择出来的,是被大部分学生认可的,因此学生干部的观点、思想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接受,因此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建立一支学生干部的信息化队伍是十分必要的。学生信息化队伍的建立必须要做好下述几方面:第一,选择能力强、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学生加入队伍。其次,要不定期进行培训,采取各种教育模式,如案例教学、模式演练等,提高学生干部在信息化环境中的工作能力。最后,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通过考核激发学生干部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总之,高校是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基地,在信息化时代,高校除了要打造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队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还要与时俱进,在信息化时代搭建思政工作的网络平台,为师生双方的交流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交流的欲望,将思政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马文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环境下的发展初探[J].西安社会科学,2014.11(27):56-58. [2]张朱博.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3(01):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