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中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探索


  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规划中,VB程序设计既是高校招生职业技能考试的操作模块,又是会考科目,它主要考核学生使用VB软件进行界面设计、代码编写的基础能力,以及基本的算法应用和编程思维能力。对于大部分中职学生而言,VB之所以难接受,除了受学生自身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因素影响外,也有教学内容多、时间安排不足和教学方法不合适等原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改进,摸索出一些符合学生知识基础、易于激发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笔者根据近年VB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教学提出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兴趣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引导不能只在一时,需要的是让学生长久地对该课程保持一定兴趣,激发出学生的主动性,逐步将课本知识消化掉。教师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可选用一些贴近生活、有趣的例子,采用项目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如第一堂课可展示QQ登录密码验证、简易IE等小而实用的程序,这些小程序只有几句代码,学生易理解感兴趣。学生兴趣浓了,主动性强了,教学也就不再是独角戏了。
  二、结合实例,避免枯燥谈概念
  由于VB涉及的概念较多,思维逻辑性较强。如果一堂课连续讲解5分钟概念,有一部分学生就开始走神,超过10分钟大半学生都兴趣寥寥,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可以将概念融入实例,当然选择的实例应尽量简单。如讲解对象、属性、事件、事件过程等概念时,笔者结合"欢迎进入奇妙的VB世界"这个案例,界面上出现的按钮和文本框就是对象,这个按钮的颜色、宽度、高度,按钮上的文字等都是它的属性,打开代码窗口,解释按钮上的事件为单击,这个代码段就是事件过程。
  三、在经典案例中渗透算法
  程序设计是非常讲求掌握算法的一门学科。由于多数中职学生没有很深厚的数学功底,学校也没有开设专门的关于算法的课程,教师在讲解相关程序语言结构的案例时,应注重渗透基本算法的教学。如在讲解选择结构时,可以选择制作乒乓球比赛用的"电子记分台",学生易懂又感兴趣;讲解循环结构时,可以选择利用"红绿灯"的例子,既简单明了,也是很典型的循环的应用。教师在讲解时,要注意把例题分析透彻,不能点到为止,无需举很多例子,但必须着重讲解几种结构的异同,如If…Then结构与If…Then…Else结构的区别。针对知识点,结合具体任务进行实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四、强调代码编写的基本功
  VB程序设计课程是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强调实践的一门课程。有些学生不是不想学,而是学到后面根本不知道怎么编写代码,虽然有思路但不懂编写规则,只能干瞪眼,久之就不再做作业了。因此,必须将学生的基本功夯实,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编写习惯。可以给予学生良好的示范,如变量的定义,要先定义后使用,注意命名规范;循环结构的编写规则,注意缩进编排,结构语句完整。每次课堂中发现学生常有的典型错误都集中讲解,以便其他学生自查自省。
  五、培养小组协作能力
  传统的VB课程教学,学生基本上处于单独学习的状态。笔者认为这并不适用VB课程的学习。实际上,编程项目多是由很多人共同完成的。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足,无法单独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需要合作学习来改变这一状况。如何有效的分组?笔者认为,教師先应对班级学生的能力和水平有个基本考量,掌握学生的基本状况,然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优化分组,通常3~4人为一组,已便达到小组成员互帮互助的效果。
  六、开展多样化评价
  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学生参与动机和行动的持续保持,离不开及时恰当的评价。准确的评价能让学生学会反思,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坚定了学习的信心。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过程和学习的效果,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且多样化的方式。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自身及各小组的课堂表现与任务成果给予合理评价,让学生及小组成员对任务成果进行完善优化。每个学生要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评价,小组之间也要开展自评与互评,让学生在评价、讨论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网站目录投稿:沛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