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马克吐温竞选州长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作品提要】
  "我"是独立党候选人,与另外两党候选人竞选纽约州州长。"我"自认为还正派,"声望还好",因此对选举充满了信心。谁知竞选开始后,诽谤、恐吓、诬蔑的脏水接二连三地向"我"泼来,几乎在一夜之间,"我"变成了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舞弊分子和讹诈专家。此外,竞选的对手们还利用匿名信对"我"威胁谩骂,指使人对"我"大打出手,甚至以极卑鄙的方式污蔑"我"私生活淫乱。最后,"我"只能"偃旗息鼓,甘拜下风",放弃了竞选。
  【作品选录】
  几个月以前,我被提名为独立党的纽约州州长候选人,与斯图阿特·伍德福先生和约翰·霍夫曼先生竞选。我总觉得我有一个显著的长处胜过这两位先生,那就是——声望还好。从报纸上很容易看出,即令他们曾经知道保持名誉的好处,那个时候也已经过去了。近几年来,他们显然对各式各样可耻的罪行都习以为常了。但是正当我还在赞美自己的长处,并暗自因此得意的时候,却有一股不愉快的浑浊潜流"搅浑"我那快乐心情的深处,那就是——不得不听到我的名字动辄被人家拿来与那些人相提并论地到处传播。我心里越来越烦乱。后来我就写信给我的祖母,报告这桩事情。她的信回得又快、又干脆。她说——
  你生平从来没有干过一桩可羞的事情——从来没有。你看看报纸吧——你看一看,要明白伍德福和霍夫曼这两位先生是一种什么人物,然后想一想你是否情愿把自己降到他们的水平,和他们公开竞选。
  我也正是这么想呀!那天晚上我片刻也没有睡着。可是事已至此,我究竟无法撒手了。我已经完全卷入了漩涡,不得不继续这场斗争。早餐时,我无精打采地看着报纸,忽然发现下面这么一段;老实说,我从来没有那么吃惊过——
  伪证罪——马克·吐温先生现在既然在大众面前当了州长候选人,他也许会赏个面子,说明一下他怎么会在一八六三年在交趾支那瓦卡瓦克被三十四个证人证明犯了伪证罪。那次做伪证的意图是要从一个贫苦的土著寡妇及其无依无靠的儿女手里夺取一块贫瘠的香蕉园,那是他们失去亲人之后的凄凉生活中唯一的依靠和唯一的生活来源。吐温先生应该把这桩事情交代清楚,才对得起他自己,才对得起他所要求投票支持他的那些广大人民。他是否会照办呢?
  我不胜诧异,顿时觉得心都要炸了!这样残酷无情的诬蔑。我一辈子连见也没有见过交趾支那!瓦卡瓦克我连听也没有听说过!至于香蕉园,我简直就不知道它和一只袋鼠有什么区别!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我简直弄得神经错乱、不知所措。我只好把那一天混过去,根本就没有采取任何步骤。第二天早上,同一报纸上登着这么一条——别的什么也没有——
  耐人寻味——大家都会注意到,吐温先生对于那桩交趾支那的伪证案保持缄默,似有隐衷。
  (附注——在竞选运动期中,从此以后,这个报纸一提到我,唯一的称呼就始终是"无耻的伪证制造者吐温"。)
  其次是《新闻报》,上面登着这么一段——
  敬请说明——新任州长候选人可否将下述事实经过向本市若干迫切等待着给他投票的市民赐予说明,以释群疑。他在蒙大拿的时候,和他同住在一间小房子里的伙伴们时常遗失一些小小的贵重物品,后来这些东西通通在吐温先生身上或是他的"皮箱"(他用来包裹身边物品的报纸)里找到了,于是大家为了帮助他改过自新,就不得不对他进一番友谊的忠告,所以就给他浑身涂满柏油,粘上羽毛,让他吃"坐木杠"的苦头,然后就叫他永远离开他在这个工棚里所占的位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可以说明一下吗?
  世间还能有比这更居心险恶的事情吗?因为我是一辈子没有到过蒙大拿的。
  (从此以后,这个报纸就照例把我叫做"蒙大拿的小偷吐温"。)
  于是我渐渐对报纸有了戒心,一拿起来就觉得提心吊胆——很像一个人想睡觉的时候去揭开床毯,可是脑子里却担心那底下会有一条响尾蛇似的。有一天,我又看到这么一段——
  谣言被揭穿了!——根据五点区的迈克尔·欧弗兰纳根先生和水街的启特·柏恩斯先生及约翰·亚伦先生三人宣誓负责的证词,现已证明马克·吐温先生诬蔑我党德高望重的领袖约翰·霍夫曼已故的令祖父,说他是因犯盗劫罪被处绞刑的。这种卑鄙的说法是一种下流的、无端的谣言,连丝毫事实根据的踪影都没有。像这样毁谤九泉之下的死者,并以谰言玷污他们的令名的无耻手段,竟被人用以博得政治上的成功,这实在叫正人君子看了寒心。我们想到这种卑鄙的谣言对死者清白的家属和亲友们所必然引起的悲恸时,几乎激动得要把受了污蔑和侮辱的公众鼓动起来,采取断然行动,对诽谤者施行非法的报复。但是我们不这么办!还是让他去受到良心的谴责而苦痛吧。(不过公众如果让感情的冲动占了上风,在盲目的愤怒支配之下竟至对诽谤者加以人身的伤害,显而易见,陪审员是不能给这些激于义愤的人们定罪的,法院也不能对他们加以处罚。)
  末尾那句巧妙的话居然大起作用,当天夜里就有一群"受了污蔑和侮辱的公众"从前面冲进我的房子,把我吓得连忙从床上爬起来,由后门逃出去;那些人满腔义愤,来势汹汹,一进门就捣毁了家具和窗户,走的时候把能带走的财物都拿去了。但是我可以把手按在《圣经》上发誓,我从来没有诽谤过霍夫曼州长的祖父。不但如此,直到那一天为止,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他,也从来没有提到过他。
  (我要顺便说一声,从那以后,上面所引的那个报纸就把我称为"盗尸犯吐温"。)
  其次一条引起了我的注意的新闻是这样说的——
  好一个体面的候选人——马克·吐温先生原定于昨晚在独立党的群众大会上作一次中伤别人的演说,但是他不曾按时到场!他的医生打来一个电报,说他被一辆狂奔的马车撞倒了,腿上两处受伤——伤者在床上躺着,非常苦痛,如此这般,还编了一大堆这类的谎话。独立党党员们极力要把这种卑鄙的托词信以为真,故意假装着不知道他们所提名为候选人的这个花天酒地的家伙之所以没有来的真正原因。昨晚上分明有人看见一个人醉得不成样子,一歪一倒地走进吐温先生住的旅馆。独立党党员们有不容推卸的义务,应该赶快证明这个醉鬼并非马克·吐温本人。我们终于把他们难住了!这件事情是不容避而不谈的。人民的呼声响雷似的要求回答,"那个人究竟是谁?"
  当真把我的名字牵连到这个不名誉的嫌疑上面,一时实在令人难以置信,绝对难以置信。我已经整整三年没有尝过麦酒、啤酒、葡萄酒,或是任何一种酒了。
  (现在我说起当初看到自己在那个报纸的下一期上被人确信地加上"酒疯子吐温先生"的诨名,竟能毫不感到苦恼——虽然明知那个报纸会要坚持不渝地继续这样称呼我,一直到底——这就足见当时的环境对我起了多大的作用。)
  这时候匿名信逐渐成为我所收到的邮件中的重要部分。普通的方式是这样的——
  让你从你的公馆门口一脚踢开的那个讨钱的老太婆,现在怎么样了?
  爱管闲事的人启。
  还有这样的——
  你干的事情,有些是除了我一人而外谁也不知道的。你最好识相一点,快给鄙人拿出几块钱来,要不然就会有一位大爷对你不客气,在报纸上给你过不去。
  随你猜敬启。
  大致的意思总是这样。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继续举出许多例子,直到读者发腻为止。
  不久,共和党的主要报纸又给我"判了罪"——大规模的贿赂行为;而民主党的权威报纸则将一桩大事渲染的讹诈案硬栽到我头上。
  (就是这样,我又获得了两个称号:"肮脏的舞弊分子吐温"和"可恶的讹诈者吐温"。)
  这时候舆论鼎沸,叫我"答复"对我提出的那一切可怕的控诉,以致我们党里的主笔和领袖们都说我如果再保持缄默,那就会使我在政治上垮台。好像是要使控诉更加显得有劲似的,就在第二天有一家报纸上又登出了下面这么一段——
  注意这个角色!——独立党的候选人还在保持缄默。因为他根本不敢说话。一切对他的指控通通充分证实了,他自己那种等于招供的缄默态度已经一再承认了这些罪状,现在他是永远也不能翻供了。独立党党员们,请看你们这位候选人!请看这位声名狼藉的伪证犯!这位蒙大拿的小偷!这位盗尸犯!仔细看看你们这个酒疯症的化身!你们这个肮脏的舞弊分子!这个可恶的讹诈专家!睁开眼睛盯住他——把他仔细打量一番——然后再打定主意: 像这么一个败类,他犯了滔天罪行、获得了一大串晦气的头衔而不敢张嘴否认任何一个,你们是否可以把你们的规规矩矩的选票投给他!
  要想摆脱这种攻击,简直没有办法,所以在深感羞辱之余,我准备要"答复"那一大堆无稽的指控和那些下流而恶毒的谣言。可是我始终没有完成这个工作,因为就在第二天早上,又有一个报纸登出一个新的恐怖事件,再度的恶意中伤,严厉地控诉我烧毁了一个疯人院,连里面所有的病人也给烧死了,为的是它妨碍了我的住宅的视线。这可使我陷入了恐慌的境地。然后又来了一个控诉,说我曾经为了夺取我的叔父的财产而把他毒死了,并提出紧急的要求,要挖开坟墓验尸。这简直吓得我要发疯。这一切还不够,又给我加了一个罪名,说我在弃婴收养所当所长的时候,曾经雇用过一些掉光了牙齿的老迈无能的亲戚担任烹饪工作。我开始动摇了——动摇了。最后,党派相争的仇恨所加到我身上的无耻的迫害终于很自然地发展到了一个高潮: 九个刚学走路的小孩子,包括各种肤色,带着各种穷形怪相,被教唆着在一个公开的集会上闯到讲台上来,抱住我的腿,叫我爸爸!
  我放弃了竞选。我偃旗息鼓,甘拜下风。我够不上纽约州州长竞选所需要的条件,于是我提出了退出竞选的声明;并且由于满怀懊恼,信末签署了这样的下款:
  "你的忠实的朋友——从前是个正派人,可是现在成了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舞弊分子和讹诈专家的马克·吐温。"
  (张友松译)
  注释:
  这是美国的一种侮辱人的私刑,把认为犯了罪的人绑住,浑身涂上柏油,粘上鸡毛,让他骑坐在一根木棍的削尖的一边上,抬着他游街示众,有时还给他两只脚上各挂一铁球以加重他的痛苦。
  【赏析】
  《竞选州长》是马克·吐温写于1870年的一篇讽刺小说,描写"我"参加纽约州州长竞选后的遭遇。资产阶级政客收买报刊,把它们当作造谣中伤、讹诈恫吓的工具,把一个正派的候选人诬蔑为臭名昭著的"伪证犯、小偷、盗尸犯、酒疯子、舞弊分子和讹诈专家"等等。作品犀利地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民主制度的虚伪。
  作品主人公"我"起初对当时美国选举状况知之甚少,对"民主"和"自由"的理解也比较单纯,在参加竞选之前,他一度以为他"有一个显著的长处胜过这两位先生,那就是——声望还好",然而"正当我还在赞美自己的长处,并暗自因此得意的时候,却有一股不愉快的浑浊潜流‘搅浑’我那快乐心情的深处,那就是——不得不听到我的名字动辄被人家拿来与那些人相提并论地到处传播"。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铺天盖地的攻击接踵而来,伪证罪、蒙大拿的小偷、盗尸犯、讹诈者等等这些莫须有的罪名全都加在了"我"的身上,最终迫使"我"放弃竞选,因为"我够不上纽约州州长竞选所需要的条件"。在这里,马克·吐温用老实人做主人公是独具匠心的,他说"主人公单纯、天真、诚恳和浑然不觉要装得非常之像","才能起到美妙动人的结果"。这种从天真老实的主人公的角度去展开情节的写法,使小说的主题在幽默和夸张的氛围中得到升华。
  《竞选州长》最大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夸张的手法。马克·吐温夸大了当时美国选举制度的弊端,但是作品本身并没有因此而失真。我们可以说,夸张是创作的需要,也是读者的需求。在马克·吐温的放大镜下我们可以更真实也更深入地看清当时的社会状况。
  小说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用第一人称的口吻叙述了独立党的纽约州州长候选人"我"参加竞选的经过,文笔幽默而又不乏真实感。随着情节的展开,"我"内心的反应从"惊慌"变成"提心吊胆",进而发展到"快发疯了"直至"怀着痛苦的心情"退出竞选,这些剧烈的情感变化塑造了一个"正直、忠实的独立党人"的形象,使读者对"我"备感亲切,从而加深了对政客们卑鄙行径的愤怒。
  大胆的讽刺也使这篇小说情节显得格外生动。那些政坛老手们费尽心机陷害对手的种种丑恶的嘴脸在作者的挖苦讽刺中原形毕露。小说中,政客们操纵新闻媒体于股掌之中,他们利用新闻媒体的公众效应造谣生事,捏造是非,其手段之卑劣令人叹为观止。
  《竞选州长》对美国的竞选进行了辛辣的讽刺,撕下了美国"民主"的面纱。鉴于历史以及作家自身的局限性,马克·吐温不可能真正地揭示出美国"自由竞选"的阶级实质,只是批判了其不合理的方面,他更多的是从个人道德上谴责了民主党、共和党及其政客。但在美国刚进入垄断资本主义前期,也就是美国两党制确立不久之时,他就能抓住美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选举,发掘其中的弊端,这确实是难能可贵的。
  (陈钰、陈丽芬)
网站目录投稿:香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