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关于高校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分析和对策的思考


  【摘要】高校大学生党员是我党后备力量的重要来源,目前,高校大学生党员再教育中存在着对学生党员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党员再教育运行机制缺失以及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建立学生党员评价监督机制,完善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体系,构建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实践平台,可以极大提高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再教育
  基于大学生党员的特殊性,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党员政治素质,是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必然要求。加强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以严谨务实的态度客观地分析大学生党员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对完善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对大学生党员再教育重视不够,个别党员素质不高。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党员再教育认识不足,造成对大学生党员发展重数量、轻质量,重发展、轻教育等现象。另外,低年级培养不够,高年级突击发展,学生党建前紧后松,使部分学生党员不能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党员先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第三是不能发挥模范作用,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四是政治理论学习不系统、不深入,理论水平不高。缺乏奉献精神、进取心和责任感。
  (二)大学生党员再教育运行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指导监督。部分高校对大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实效性、针对性不强,缺乏对学生党员实施再教育常态化的运行机制。个别高校,有的学生党员入党后从没有参加过组织生活,有的学生党员没有被党组织谈过话,学生入党后很少或没有接受培养和指导。有的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形式单一、质量不高,党员民主评议流于形式、走过场等。
  (三)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素质有待提高。目前,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主要是由二级院系学团负责人或辅导员承担。学团干部队伍的现状是人少任务重,繁琐的事务性工作多,客观上影响和制约了他们对学生党员再教育工作的投入,也谈不上对学生党员再教育方法和途径的研究与探索。同时,不同高校中学团干部队伍的工作能力也参差不齐,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提高高校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管理工作效果的对策
  (一)完善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和培训,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完善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的学习机制,一是要系统规划和制定理论培训和教育的目标。充分考虑大学生心理发展和接受能力,对学生党员进行系统的理论培训和教育。高校可以定期举办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毕业生党员培训班,学生党员高级研修班。突出党的基本理论、宗旨和党性修养等内容的教育。二是一般培训与重点教育相结合,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强化理想信念、遵守党纪党规。
  (二)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大学生党员教育保障机制。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制度,对不同专业、年级党员区别对待,构建具有针对性、时效性的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体系。例如推行班级同学评议制、党员发展公示制、预备党员考察制等;制定目标管理考核制度;健全党员理论培训制度;建立党员动态管理制度。
  (三)提高实践效果,创设大学生党员教育多种平台。为大学生党员创设多层次的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积极作用。组织校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建立大学生党员实践基地。大学生党员可以担任辅导员助理、学办、团委办公室助理等,让其主动参与学习校内各项教育管理过程中的管理方式和理念。鼓励大学生党员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科研实践,如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文艺演出、创新创业大赛等,带动广大学生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和科技创新氛围。
  (四)重视队伍建设,提升大学生党员党务干部整体素质。学生党务干部是高校实施党员再教育最直接的实施者,党建工作的教育与实践主要是由他们直接作用于学生群体来实现的。所以,建设一支专业化、学者型的党务干部队伍迫在眉睫。合理配置与补充学生党务干部队伍,把德才兼备、热爱学生党务工作的同志选拔到队伍中来。建立合理纳入、退出、分流发展机制,给学生党务工作者更多学习、提高、发展的机会,增强学生党务干部队伍的活力,激发他们的职业归宿感。
  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基层党务工作者要对大学生党员再教育给予及时的指导和监督,使学生党员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党员群体中的一面旗帜。
  【参考文献】
  [1]孟益宏.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探析[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
  [2]张日新,马安勤.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构建与完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0(1).
  [3]刘珉曳,赵华朋.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调研与思考[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4).
网站目录投稿:尔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