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与相结合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企业改革的推动,我国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也发生着变化,传统的业绩评价方法已经不能适应企业持续发展的需求,我国企业需要引进更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方法。文章通过分别介绍EVA与BSC业绩评价方法的概念和性质,根据EVA与BSC存在的互补性,提出建立EVA与BSC相结合的业绩评价方法,并进一步分析EVA与BSC相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EVA与BSC相结合的业绩评价体系框架,引入相应指标,以帮助我国企业更好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业绩评价 EVA BSC 层次分析法
  一、引言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我国企业的业绩评价体系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方法,不仅要关注财务评价,还要全面、动态地关注经营过程中其他层面的评价,使企业的经营战略能与财务成果相结合。经济增加值(EVA)将会计利润调整为经济利润,考虑了资本成本,衡量了经营者为股东创造了多少财富,从财务层面看,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业绩成果,是目前被世界优秀企业普遍采用的财务评价指标;平衡计分卡(BSC)引入了非财务指标,成为一种综合了财务与非财务、短期与长期、原因与结果,将企业战略目标与企业业绩驱动因素相结合的业绩评价体系,弥补了EVA轻非财务成果的缺陷。引入EVA作为BSC体系中财务方面的核心评价指标,整合EVA与BSC,将两者优势互补,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二、EVA和BSC的基本理论
  (一)经济增加值
  1982年,斯腾斯特公司基于股东价值创造,提出了经济增加值(EVA)指标,征服了一大批投资银行及机构。经济增加值是公司经过调整的营业净利润(NOPAT)减去该公司现有资产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其计算公式为:EVA=NOPAT-k(w)×(NA)。其中,k(w)是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NA是公司资产初期的经济价值。EVA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扣除了包括股权成本在内的所有资本成本后的经济利润,并对会计体系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了调整,计算了股东财富的净增加值,能更准确地评价股东价值的创造,将企业的经营目标与股东目标结合起来。
  (二)平衡计分卡
  1992年卡普兰和诺顿创造性地提出了平衡计分卡理论,十几年来,平衡计分卡理论已发展成为一套完善的战略执行工具。平衡计分卡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外,还引入了顾客、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三个维度的指标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平衡计分卡实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从各个方面对企业实行综合全面的业绩评价,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客观性,促进了企业长短期目标的协调统一,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事后结果的评估提供了思路。
  三、EVA与BSC结合的背景分析
  (一)EVA与BSC结合的必要性
  相比于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EVA可以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业绩成果,但其评价的核心仍是财务指标,缺乏对内部经营过程进行有效计量和评价的方式,也忽略了员工能力、客户、研究开发等非财务方面的评价;由于EVA反映的是企业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缺乏前瞻性,也使得EVA很难有效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和发展状况;并且,若企业仅仅使用EVA进行业绩评价,会促使企业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它们有时会过分重视短期 EVA的提高,优先考虑风险低的短期投资活动,放弃风险相对较高的长期投资活动,如此从长远来看会损害股东财富,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發展。BSC能综合考虑所有驱动价值创造的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其中的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层面的评价能更好地体现企业的战略和未来,并且四个维度能够将企业的目标和战略有机结合,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弥补了EVA在这方面的不足;但BSC设定多个评价指标,无法确定一个明确的业绩标准,其财务层面采用的传统评价指标,也忽略了权益资本的补偿。而EVA作为单一的评价指标,充分考虑了资本成本,恰恰能弥补BSC的缺陷。因此,将EVA与BSC相互结合十分必要,两者可以各取其长补对方之短,共同构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业绩评价系统。
  (二)EVA与BSC结合的可行性
  第一,EVA与BSC的目标都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EVA以资本成本理论、代理理论等财务管理理论为基础,强调股东财富最大化;BSC以利益相关者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和核心竞争理论为基础,注重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这些理论只是从不同角度来揭示企业的业绩,它们之间并无本质上的冲突。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即提高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第二,EVA与BSC具有互补性。EVA对非财务指标的考虑不足,只能局限于对企业财务方面的评价,使经理人着重于创造财务价值,而BSC强调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把业绩评价扩展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拓宽了业绩评价的范围,能够很好地弥补EVA 的不足;另外,EVA指标具有一定的历史性,只能面向过去和现在,并且不能反映企业在员工、客户、内部流程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很难预测企业的未来状况,而BSC的最大优势就是能够采用非财务指标预测未来的企业价值。可以将EVA与BSC相结合应用于企业业绩评价体系中,将EVA置于该评价体系的顶端,企业的发展战略都以EVA的增加为最终的评价标准;同时,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理念,通过BSC的四个维度进行评价,找出创造企业价值的关键驱动因素,从而构建实现平衡内部与外部、短期与长期、财务与非财务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
  四、EVA与BSC结合的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设计以经济增加值为财务核心指标,以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为框架的指标体系。该体系将EVA置于顶端,作为业绩评价的最终目标,并通过BSC四个维度的因果关系进行分解,其中,财务指标是企业最重要的结果性指标,可显示出企业的战略及其实施和执行是否正在为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改善做出贡献,其他三个角度的指标是过程性指标,是企业实现目标可采用的手段。因此,可以将EVA的关键财务指标和BSC的非财务指标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EVA为目标,形成一条贯穿于企业各个层面的因果关系链,构成基于EVA与BSC 的业绩评价体系。整个体系的构建是在公司远景和战略框架统领下完成,能够为企业经营战略的实施和事后结果的评估提供系统化思路。
  (二)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EVA与BSC结合的业绩评价体系
  业绩评价指标的权重设计决定了企业业绩评价的重点所在。设计业绩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层次权重决策分析方法,其基本过程是把决策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解为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等层次,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层次中各个要素的相对权重,然后综合人的判断以确定各決策要素相对权重的排列顺序,能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可以解决该业绩评价体系中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数量繁多、比较复杂且不易量化的问题。
  该体系框架运用层次分析法,将业绩评价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方案层和指标层四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是企业战略目标层,企业的最终战略目标是提高经济增加值;第二层是准则层,把BSC的财务、顾客、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作为实现战略目标的准则;第三层是方案层,是为企业实现四个维度的准则而制定的具体措施;最后一层是指标层,引入具体的业绩评价指标对措施执行的结果进行评价。具体如右上表所示。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挑选和组合相关指标,并对指标进行权重设计,从而合理有效地进行企业业绩评价,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服务。
  五、结论
  本文针对EVA与BSC的优势与不足,构建了一个以EVA为核心财务指标,以BSC为战略框架的较为完善的业绩评价体系。其中,使用EVA为核心的财务指标,考虑了所有者投入资本的成本,能更准确地计算出企业为所有者创造的财富;同时,四个维度间的因果驱动关系把企业长短期目标联系起来,突显了企业战略目标的实施途径;此外,将企业战略目标引入指标体系,通过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四个维度进行业绩评价,实现了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有机结合。Z
  参考文献:
  [1]刘运国,陈国菲.BSC与EVA相结合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基于GP企业集团的案例分析[J].会计研究,2007,(9).
  [2]修海涛.EVA与BSC结合下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基于G盐业集团的案例分析广东省盐业集团有限公司[J].财会通讯,2015,(1).
  [3]贾璐.EVA理论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应用[J].商业会计,2016,(6).
  [4]汪洋.基于EVA——BSC相结合的A公司业绩评价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
网站目录投稿:语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