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市场上充斥着各式各样让人眼花缭乱的食品,面对这么多种食品,怎样安全选购食品成了大家关注的话题。今天小编说说人们对食品安全认识存在的误区。 食品安全认识"八大误区" 饮食求奇求异埋隐患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求奇、求异的饮食新法成为市民的时尚新追求。其中,不少野味、海产品等都成为市民餐桌上的常客。但是为了只图一时之快贪吃这些食品,带来的后果可能不堪设想。 一项由市食品药品监管局针对万人进行的调查报告曾显示,大约近40%的市民不知道河豚鱼内脏有毒,若不慎食用后会造成全身麻木、血压下降、很快便会窒息死亡等。对此,专家提醒市民,切不可只图美味而盲目贪吃,在入口前一定要对食物的安全性有所全面了解。 生食水产易带寄生虫 平时做菜时,应烧熟煮透、现烧现吃,减少生食生冷、生海水产品等。许多人爱吃炝虾、醉虾等,但对于生的或半生的食物,其中还可能带有寄生虫、寄生虫卵未杀死等问题,要减少摄入,以防食源性疾病。而在曾经发生的福寿螺事件中,其中致病的真正原因就在于未烧熟煮透。 烧烤烟熏类危害大 很多学生都喜欢吃烧烤食品,烧烤食品的喷香美味,正是大多数年轻人禁不住诱惑的主要原因。 但事实上,经过研究证实,烧烤食品对人体的危害并不小,尤其是其中所含的致癌物质非常吓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历时3年的研究结果显示,长期、过量吃烧烤,在某种程度上,等同于吸烟的毒性,可见这些烧烤、烟熏食品的危害有多大。 蟹季慎防得"三高" 如今"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人群在生活中越来越多,且有向年轻人群扩散趋势。由于饮食不规律、不科学,而且还忙于应酬、饭局不停的人最容易得"三高"。而最近又正是吃螃蟹的时令季节,不少人还酷爱吃蟹,尤其是大闸蟹中的蟹黄胆固醇最高、蟹肉蛋白质多,多吃还可能引发"三高"。临近年底,建议市民减少高油、高脂、高糖、高盐的摄入量,让"三高"远离日常生活。 两块砧板生熟分离 在日常生活中,有诸多小细节也会引起食物中毒。如果你是个"马大哈",那就要格外注意这些生活小细节。在餐前洗手的习惯上,只有77.4%的人能做到餐前洗手,这就意味着,还有为数不少的人是带着脏手上桌,这离"吃得卫生"恐怕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此外,大约43.6%的人不知道家庭要备生熟两块砧板,而经常是生的、熟的混一起,殊不知细菌病菌也就跟着一起来。专家提醒,食品食用安全要从生活细节开始,讲究卫生好习惯。 致癌物污染食品未必致癌 "致癌物污染食品"就是"致癌食品"?在不少市民概念里,会立马将"苏丹红"、"孔雀石绿"与癌症挂钩,觉得这些被致癌污染物污染的食品就像急性病毒,一碰就会得癌症。其实,在日常里,烤羊肉串、烤鸭皮里也存在着很多天然的致癌物。专家认为,被苏丹红等致癌物污染的食品固然不好,但人体吸收只要达不到一定量,就不会引发癌症。市民也没必要盲目恐慌,更不必将"致癌物污染的食品"简单等同于"致癌食品"。 "不合格食品"未必有毒 "不合格的食品"就等于"有毒食品"吗? 虽然有些食品不合格是因为其中含有的成分有毒,但不能排除那些只是包装存在问题、食品本身并没有问题的情况。所以,并不是不合格的食品就是有毒食品,不合格的食品并不完全等同于是 "有毒食品"。如果将"不合格食品"与"有毒"划上等号,这种"一刀切"的论断有失偏颇,也有过分夸大事实之嫌。 假冒伪劣不等于不安全 一些市民认为,凡是吃的东西出了问题就叫"食品安全事件"。其实,对于"食品安全"是有严格界定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安全"的定义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里有两个关键词:一是"有毒有害物质",一是"对人体健康有影响",两者缺一不可。如果笼统地把"假冒伪劣"与"不安全食品"划上等号,无形中便夸大了食品安全问题。虽然必须承认,有一小部分假冒伪劣食品确实会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但如果只是短斤缺两,在定义上也算假冒伪劣,对健康其实并无害。 以上就是人们对食品安全认识什么样的误区,通过小编的介绍相信您对食品安全已经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了吧。本站关于儿童健康饮食、高盐食品对宝宝的危害多吗的知识还在持续更新,请您一定锁定我们的相关栏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