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运用团体沙盘游戏有效改善中职女生寝室人际关系


  周娟仙?王雪琴
  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相对而言,学习能力较弱、自控能力较弱、生活自理能力也较弱,但自尊心强、个性强、表现欲强。同一寝室中性格、生活习惯相似的学生共同话题多,容易相处。但新生入学分配寝室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当互不相容的学生住在同一屋檐下时,各类矛盾就会发生,如不善加处理,就会导致寝室人际关系紧张。笔者根据中职女生自身特点及引起寝室矛盾的主要原因,结合心理辅导的目的和功能,就如何通过团体沙盘游戏辅导活动的开展促进寝室关系的和谐进行了探究与探索。
  一、对象
  选取存在突出寝室矛盾的3个女生寝室,组成实验组A(共10人)和实验组B(共10人),1个寝室为对照组(共10人)。
  二、方法
  1.工具
  标准规格(100cm×92cm×8cm)的团体沙盘1 个及各类沙具1200个,包括人物、动物、植物、建筑物、生活用品、交通运输工具、食品、果实、石头、贝壳等。数码相机1 部, 计时器1 个。评定工具采用郑日昌编制的《同学关系困扰调查表》、马建青编制的《人际交往能力量表》、Leary编制的《交往焦虑量表(IAS)》。
  2.干预过程
  (1)筛选调查、成员确定。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学校已有的"心理测验及档案管理系统2008版"中选取《人际交往能力量表》和《同学关系困扰调查表》对全校人际关系不良的学生进行筛选排查。对运用量表初步筛选出来的学生,根据班级、寝室分别寻找其班主任、生活老师等进一步了解情况,确定符合条件的学生及相应寝室。
  (2)实验分组。通过前期的筛选调查,最终确定3个有人际关系障碍的寝室。随机挑选2个寝室为实验组,分别是实验组A(共10人)和实验组B(共10人),1个寝室为对照组(共10人)。在已测量的《人际交往能力量表》和《同学关系困扰调查表》2個量表基础上,根据文献研究增加《交往焦虑量表(IAS)》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辅导干预前测。在团体沙盘游戏干预结束后,运用以上3个量表对试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后测。
  (3)团体沙盘游戏干预。10位成员在一个共同的沙盘中进行沙画的创建,创建的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首先,需要进行游戏前准备:包括物理环境布置及安全包容的心理环境营造;游戏规则告知。其次,进行游戏中守护:整个沙盘制作预计约1小时。整个过程共有两名治疗师参与,一名治疗师负责导入、观察和记录团体成员的团体沙盘过程,另一名治疗师负责拍照、观察以及处理一些突发事件。然后,进行分享讨论:5轮制作结束,治疗师在安全、自由、接纳的氛围中引导成员分享自己摆放沙具的意图、对他人摆放沙具时的感受及对作品的整体构思和理解等,由全体成员讨论确定本次作品的主题。最后,进行游戏后反馈:在征得成员同意的前提下,一起给沙盘拍照并拆除,活动结束后成员填写《团体沙盘游戏活动反馈》。本次团体沙盘游戏活动每周一次,共6次,每次活动时间为100~120分钟。前5次A、B两组分别根据要求进行团体沙盘游戏摆盘,第6次,每组分别对前5次的团体沙盘创作以PPT的形式进行回顾、总结、分享。 团体沙盘游戏主题设定如表1所示.
  表1 团体沙盘游戏主题设定表
  次序	主题	内容	轮数
  第一次	无主题	熟悉沙盘游戏,缓解冲突,建立信任、安全的氛围	5
  第二次	人际现状	暴露自己及寝室人际问题与困惑	5
  第三次	探索自我	探索自己人际交往中的优缺点	5
  第四次	理想自我	在充分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展望理想中的自己	5
  第五次	和谐家园	增进成员间人际互动能力,营造和谐的寝室	5
  第六次	收获感悟	分享收获,互相祝福,共同成长
  (4)个别咨询补充。个别咨询是对团体沙盘游戏的有效补充,因为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进行团体沙盘游戏,所以对个别不适应团体沙盘游戏的学生进行单独的心理辅导。寝室矛盾的发生,一般都会有一两个主要的当事人,她们在此次矛盾中受到的影响最大,情感反应、情绪波动等都较其他成员剧烈。在团体辅导的同时,对重点人员辅以个别咨询将有利于团体沙盘游戏的顺利开展,增加团体沙盘游戏的有效性。
  (5)数据处理。运用spss19.0分别对《同学关系困扰调查表》《人际交往能力量表》和《交往焦虑量表(IAS)》3个量表进行实验组内、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前、后测数据差异性检验。
  三、各调查表数据统计结果
  1.同学关系困扰调查表结果统计
  (1)同学关系困扰调查表前后测组间差异性检验。
  表2 实验组A同学关系困扰调查表前后测组间比较(x±s)
  n	实验组A	对照组	t	P
  辅导前	10	16.60±3.718	16.30±2.584	0.178	0.863
  辅导后	10	8.300±1.636	16.00±3.944	-5.668	0.00**
  注: * *表示p<0.001
  从表2中可以看出,实施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前,在同学关系困扰调查表上实验组A平均分16.60±3.718,对照组平均分16.30±2.584,说明两组学生与朋友相处的行为困扰都较严重,无显著差异。经过辅导,统计结果发生了明显变化,实验组 A 的平均分降低明显,数字显示与朋友相处的困扰很少,而对照组则没有明显变化,且两组差异显著(p<0.001)。
  表3 实验组 B同学关系困扰调查表前后测组间比较(x±s)
  n	实验组B	对照组	t	P
  辅导前	10	17.00±3.859	16.30±2.584	0.509	0.623
  辅导后	10	8.40±1.647	16.00±3.944	-5.281	0.001*
  注:*表示p<0.05
  表3呈现了与实验组 A 相同的结果。实验组 B实施辅导前,表上显示平均分为17.00±3.859, 说明与朋友相处的行为困扰较严重。在辅导完成后,实验组 B 的平均分下降了8.6,而对照组基本没有变化。
  (2)同学关系困扰调查表前后测组内差异性检验。
  表4 同学关系困扰调查表前后测组内比较(x±s)
  n	辅导前	辅导后	t	P
  实验组A	10	16.60±3.718	8.300±1.636	10.909	0.00**
  实验组B	10	17.00±3.859	8.40±1.647	9.865	0.00**
  对照组	10	16.30±2.584	16.00±3.944	0.231	0.823
  注: * *表示p<0.001
  将实验组A、实验组B和对照组的量表数据,分别进行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统计结果见表4。从组内比较看,实验组A、实验组B的成员经过辅导活动后,测量平均分均明显低于辅导前,且差异显著(p<0.001);对照组没有进行活动干预,前后两次测量平均分改变不明显,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团体沙盘游戏辅导活动能有效降低学生关系困扰,改善寝室人际关系。
  (3)实验组内"同学关系困扰调查表"四个分项目前后测差异性检验 。
  表5 同学关系困扰调查表四个分项目前后测比较(x±s)
  项目	n	辅导前	辅导后	t	P
  交谈困扰	20	5.00±1.298	2.70±1.031	7.667	0.000* *
  交际与交
  友困扰	20	5.40±1.603	1.50±0.827	9.831	0.000* *
  待人接物困扰	20	2.30±1.174	1.15±0.670	3.520	0.002*
  与异性交往困扰	20	4.10±0.911	3.00±0.858	3.399	0.003*
  注:*,* *分别表示p<0.05,p<0.001
  表5的数据显示,经过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后实验组A和实验组B的20名成员在交谈、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及与异性交往四方面都有明显改善,特别是交际与交友及交谈方面改善最为明显。
  2.人际交往能力量表结果统计
  (1)人际交往能力量表前后测组间差异性检验。
  表6 实验组A人际交往能力量表前后测组间比较(x±s)
  n	实验组A	对照组	t	P
  辅导前	10	112.80±10.475	113.30±8.718	-0.108	0.916
  辅导后	10	82.20±11.905	113.00±6.733	-6.051	0.00**
  注: * *表示p<0.001
  表6显示,辅导前实验组A和对照组的平均得分都是91~120分,说明两组成员在人际交往方面较拘谨,社交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且无显著差异。通过辅导后,统计结果发生了变化,实验组 A 的平均分降低至82.20±11.905,在70~90分之间,得分显示社交能力尚可,而对照组没有明显变化,且差异显著(p<0.001)。
  表7 实验组B人际交往能力量表前后测组间比较(x±s)
  n	实验组A	对照组	t	P
  辅导前	10	113.8±10.250	113.30±8.718	0.110	0.915
  辅导后	10	82.60±11.403	113.00±6.733	-7.516	0.00**
  注: * *表示p<0.001
  表7呈现了与实验组 A 相同的结果。辅导前实验组B成员的平均得分是113.8±10.250,说明在人际交往方面较拘谨,社交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通过辅导后,实验组B的平均分降低明显,而对照组没有明显变化,且差异显著(p<0.001)。
  (2)人際交往能力量表前后测组内差异性检验。
  表8 人际交往能力量表前后测组内比较(x±s)
  n	辅导前	辅导后	t	P
  实验组A	10	112.80±10.475 82.20±11.905	13.056	0.00**
  实验组B	10	113.8±10.250	82.60±11.403	29.080	0.00**
  对照组	10	113.30±8.718	113.00±6.733	0.135	0.896
  注: * *分别表示p<0.001
  将实验组A、实验组B和对照组的量表数据,分别进行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表8显示,实验组A、实验组B的成员通过辅导后,测量平均分均明显低于辅导前,且差异显著(p<0.001);对照组没有进行活动干预,前后两次测量平均分改变不明显,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团体沙盘游戏辅导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社交能力。
  3.交往焦虑量表结果统计
  (1)交往焦虑量表前后测组间差异性检验。
  表9 实验组A交往焦虑量表前后测组间比较(x±s)
  n	实验组A	对照组	t	P
  辅导前	10	54.60±8.872	51.30±4.692	0.946	0.368
  辅导后	10	39.30±2.584	50.70±4.854	-5.488	0.00**
  注: * *分别表示p<0.001
  表9数据显示,实施辅导前,实验组A平均分54.60±8.872,对照组平均分51.30±4.692,均明显高于本量表在大学生中所测的均值38.9,说明两组成员都存在交往焦虑,且无显著差异。通过辅导后,实验组 A 的平均分降低至39.30±2.584,接近均值38.9,而对照组没有明显变化,且差异显著(p<0.001)。
  表10 实验组B交往焦虑量表前后测组间比较(x±s)
  n	实验组A	对照组	t	P
  辅导前	10	55.70±3.653	51.30±4.692	2.086	0.067
  辅导后	10	38.40±1.955	50.70±4.854	-7.320	0.00**
  注: * *分别表示p<0.001
  表10呈现了与实验组 A 相同的结果。辅导前,实验组B与对照组平均分均明显高于本量表在大学生中所测的均值38.9,说明两组成员都存在交往焦虑,且无显著差异。辅导后,实验组 A 的平均分降低明显,而对照组没有明显变化,且差异显著(p<0.001)。
  (2)交往焦虑量表前后测组内差异性检验。
  表11 交往焦虑量表前后测组内比较(x±s)
  n	辅导前	辅导后	t	P
  实验组A	10	54.60±8.872	39.30±2.584	6.517	0.00**
  实验组B	10	55.70±3.653	38.40±1.955	11.967	0.00**
  对照组	10	51.30±4.692	50.70±4.854	0.896	0.394
  注:** 表示p<0.001
  表11统计结果显示,实验组A、实验组B通过辅导后平均分明显低于活动前,t值分别为6.517、11.967,p值均小于0.001,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对照组没有进行辅导,t值为0.896,p>0.05,统计学差异不显著。说明团体沙盘游戏辅导对于人际交往焦虑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四、小结
  1.通过团体沙盘游戏改善寝室人际关系并提升个体人际交往能力
  寝室内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与成员的人际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有直接的关系。团体沙盘游戏不但能改善寝室人际关系,还可促进个体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及心理健康发展,从而在本质上促进寝室人际关系的和谐,并能在较短时间里看出比较显著的成效。
  2.团体沙盘游戏改善寝室人际关系的原因分析
  (1)融合团体咨询和沙盘游戏的优势。团体沙盘游戏融合了团体心理咨询和沙盘游戏的优势。在安全容纳的团体氛围中,洞察每个个体的内心世界,是一种有效的咨询或治疗途径。团体沙盘游戏本身的限制性也从一定程度上促使來访者寻求自身的改变和成长,成员们可以在沙盘制作中觉知自己的人际交往方式,领悟更为合理的人际交往技巧,利用沙盘中的团体动力促进个体成长。
  (2)提供自由受保护的空间。团体沙盘游戏能够给来访者提供自由受保护的空间和静默的见证,让来访者释放出压抑在内心深处的不良的情绪,从而放松自己。在接纳与包容的团体氛围以及陪伴者的关怀下,来访者能够更好地自我表达,看清楚自己的问题的症结,使自我得以治愈。
  (3)促进成员互动及人格整合。团体沙盘的制作过程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过程非常相似,成员可将团体沙盘游戏中获得的经验用于实际的人际交往中。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的自我认识与探讨,观察并接纳他人,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并内化,达到人格的自我整合及个性化的实现,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海红.大学生团体心理咨询的新形式——团体沙盘游戏[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
  [2]高岚,申荷永.沙盘游戏疗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网站目录投稿:访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