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神箭手贾坚的乱世故国梦


  魏晋之际,猛人不少;但见于史书记载的箭术高超的人,还是首推贾坚。
  箭术当以百步穿杨为上,最起码要能射中目标。但据《燕书》记载,贾坚的名言却是:"少壮之时,能令不中;今已老年,正可中之。"射箭的最高境界竟然是能让箭射不中?这真有点让人匪夷所思!
  《资治》等有限的几种史书都记载了贾坚的一次展示高超箭术的故事。
  350年,贾坚已经六十多岁了。他先是在后赵担任殿中督,后赵灭亡,由于他反感冉闵的所作所为而毅然回归乡里,在那个人人都力求自保的年代,他也"拥部曲数千家"。前燕慕容评率军攻略渤海郡的时候,俘获了不愿归降的贾坚。慕容儁与慕容恪都欣赏贾坚的才干,而且一向听说贾坚擅长射箭。于是就将一头牛放在一百步之远的地方,想试试贾坚的箭术到底有多精妙。贾坚脱口而出:"少之时能令不中,今老矣,往往中之。"于是就射了两箭,一支箭擦着牛的脊梁而过,一支箭擦着牛的肚皮而过,都是紧擦牛皮射落牛毛,而且上下完全相同。围观的人无不敬服他神妙的箭术。后来慕容儁任命贾坚为乐陵太守。
  "附肤落毛"就来源于贾坚的这个故事,只不过这个成语的意思竟然是"形容悠闲无正事可干",这又多少让人有些不可思议!
  358年,已转任前燕泰山太守的贾坚率兵驻扎在山莊,东晋荀羡率军攻城,当时贾坚手下的将士才七百多人,而荀羡的兵力是其十倍。其部属都建议固守山莊,贾坚却认为兵力悬殊,"固守也不能免于一死,不如战也"。于是率兵出战,贾坚身先士卒,冲击荀羡的围城部队,杀掉一千多人,然后又入城坚守。荀羡重新组织进攻,眼看城池就要沦陷,贾坚感叹道:"吾自结发,志立功名,但是常常遭遇困境,难道是命运不济吗!与其屈辱而生,不若守节而死。"于是又重新开门出战,贾坚立马桥上,左右开弓,荀羡的士兵应弦而倒;后来桥被砍断,贾坚被生擒活捉。荀羡十分恼怒地对贾坚说:"你的父亲祖父世世代代都是晋臣,你为什么忘本而不愿投降呢?"贾坚愤然回答:"晋朝自弃中华,并非我贾坚背叛晋朝。百姓既然无主可奉,那就只能托身强权。既已侍奉新主,又怎么能随意地改变节操!"荀羡又厉声责备他,贾坚便辱骂荀羡"小子,做儿女的竟想管教父亲!"荀羡大怒,将贾坚绑在院子里淋雨,几天后,贾坚"愤惋而卒"。#p#分页标题#e#
  荀羡责备贾坚好像也义正词严,既然贾坚父祖都是晋臣,那就不能忘本背本,更不能与晋朝为敌,而应该一片赤心痴心为大晋;就应该像354年4月桓温率东晋军队北伐到了霸上,那些三辅的父老乡亲一样流着眼泪说:"不图今日复睹官军!"
  而贾坚之言也不无感人之处,晋朝自弃中华,当那些王公贵族"纷纷如过江之鲫"南渡的时候,是否也应带着这些苦难深重的百姓一起渡江躲避中原日渐血腥的战乱呢?或者几年后又率军回归中原重整山河,让这些遭受战乱之苦的百姓能重新沐浴大晋的光辉呢?事实是那些到江南的士族贵戚只顾自己而一个劲地争权夺利,又哪里会顾及这些在异族的铁蹄下呻吟挣扎的百姓呢!西晋已亡,在中原受苦受难的百姓要为谁而守节?故国已逝,那也只能寄身强权,虽很无奈,那也只能守住另一种节操了。
  其实,故国多为残梦!
  早在335年,西凉王张骏上疏晋成帝,在其疏中就有催人泪下的词句:"(石)勒、(李)雄既死,(石)虎、(李)期继逆,兆庶离主,渐冉经世;先老消落,后生不识,慕恋之心,日远日忘。"意思是,那些留在中原历经几世的百姓,其中老人已先后离世,后生们又不再记得前朝,他们的慕恋晋朝的忠心又"日远日忘"了。因此,张骏请求东晋赶紧派兵北上。尽管这其中自有张骏为自己的考量,但也透示出北方人心已经逐渐变化,其故国之念已日渐淡漠的事实了。
  362年,桓温扬言要迁都洛阳,时任散骑常侍领著作郎孙绰在其疏中言道:"士民播流江表,已经数世,存者老子长孙,亡者丘陇成行,虽北风之思感其素心,目前之哀实为交切",而一旦迁回中原,他们"离坟墓,弃生业,田宅不可复售,舟车无从而得,舍安乐之国,适习乱之乡,将顿仆道途,飘溺江川"。这些士民迁来江南已经几十年了,子女都已年迈,孙辈也已长大,而且他们的长辈也纷纷离世,都已"丘陇成行"了;这时让他们抛弃田宅生业,回到依然是战乱的故乡故国。这于情于理都不合适!#p#分页标题#e#
  读至此处,便潸然泪下!故乡故国,那是子民们日思夜想的港湾,归故乡归故国应该是人心所愿;而真正回归又竟然让人如此情难堪!何处是吾家?父母在处便是吾家吾乡,即使是迁徙至的他乡有一天也会成为儿孙们的故乡!故国应是建立在故乡的基础上,家国情怀最好是两位一体!
  这种情怀既有时间上的,亦有空间距离上的。这种情怀已经融入了多灾多难的国人的血脉!1962年,重病缠身已是83岁高龄的于右任在其日记中的那首《望大陆》也是贯穿着这种情怀,"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贾坚的故国梦已被埋葬,最后只能"愤惋而卒"。
  更多后人更多故国梦,但故国梦多为残梦!
  但愿故国梦不为残梦!
网站目录投稿: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