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优化语文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二、放手让学生自学,使其在自学中形成兴趣;三、综合运用多种教辅手段: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兴趣;语言情感;放手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兴趣只有被充分激发出来,才会以积极主动的姿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著名教育家赞科夫曾经把兴趣看作是学习的"重要动力"之一。心理学的研究也早己证明,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最现实、最稳定的因素,尤其是对于心理尚未成熟的学生而言,兴趣更是他们从事学习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兴趣的形成从低到高有三个阶段:一是有趣,二是乐趣,三是志趣。因此,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创设一个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人的语文学习兴趣,主要表现为人对语言有一种浓厚的兴趣,并强烈地倾向于去掌握表达的艺术。语文学习兴趣的萌发,或源于由语言魅力而唤起的美感体验,或源于一堂意趣横生的语文课,甚至可能源于对某位学识广博、讲课生动的语文教师的钦佩。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呢? 一、优化语文课堂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 一堂好的语文课,往往会使人得到一种美的享受。教学中要使学生仿佛置身于语言王国的园林之中。或信步漫游,或曲径探幽,时而欣喜于语言奇葩的瑰丽,时而沉醉于深邃意境的悠远,在愉悦中探寻并获得沉甸甸的收获,甚至乐而忘返。因为,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注重授课方式的知识性、趣味性和生动性。 1、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如我在教小学二年级教材《秋天的图画》时,这是一篇看图学文,文章语言简洁明了,图画颜色鲜艳明亮,充满了秋天的气息。我首先组织了学生观察图画,展示了一幅形象生动的画面,然后提问"看,图上都有什么?"学生们纷纷回答。(红红的苹果,黄澄澄的梨,金黄的稻子等。)然后我又问:"你能猜出这是一幅关于什么季节的图画吗?"(秋天的图画)我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同学们,你觉得秋天美吗?为什么?"学生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各抒己见,争先恐后。最后我总结:人们那么的喜爱秋天,更因为秋是收获的季节,是丰收的季节。"同学们,你们爱秋天吗?"(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先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读出秋天的美,读出对秋天的热爱。"由此激起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2、注重授课的知识性。人们说:"你若想给人一碗水,你自已必须有一桶水。"的确,渊博的学识及良好的语言文学修养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在课堂上要想把一个问题深入浅出地讲透,教师自身须对此有深刻的理解和高屋建瓴的把握,并能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才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次我在讲课中遇到"退避三舍"这个词,同学们知半解,不知其意,于是我就讲了这个成语故事的来历,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对于这个词理解得更加透彻了。 3、注重授课的趣味性。讲课和写文章一样须有张有弛,有起有伏,平铺直叙只会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据心理学家调查,人们听讲时的注意力,每隔10分钟左右时间就会有所松弛,何况我们授课的对象——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要想让他们认真听讲,必须在内容的趣味性上下功夫,要不时在课堂上掀起一个个高潮,把学生松弛了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一次我在六年级评讲作文,在看到学生有注意力分散的情况时,就给大家讲了一则故事:宋代李观任江西某县令时,正值欧阳修母丧,为之写祭文只短短数句:"昔孟轲亚圣,母之教也。今有子若轲,虽死何憾。"然后问这篇祭文好不好,同学们的注意力一下子都集中起来了,议论纷纷,最后得出结论:这篇祭文"重点突出,言简意赅"。在此基础上,我针对同学们作文中存在的笔力分散,重点不突出的毛病,进行了概括、分析,效果很好。 4、注重教学方法的生动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不仅取决于授课时的语言情感,授课的知识性、趣味性,还取决于教学方法和课堂的教学气氛。 二、放手让学生自学,使其在自学中形成兴趣 我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从根本上阐明了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即口头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在思想上树立起这样一个观念:课堂是学生的,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之中去。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在参与和实际运用中产生兴趣,带着兴趣进一步自学,在自学中一步步提高能力。 三、综合运用多种教辅手段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学辅助手段也进入了语文教学。教辅手段以其直观性和感染性强的特点,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过去那种"一枝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方式已彻底改变,语文教师应善于在课堂上灵活运用各种教辅手段,使自己的授课锦上添花。如我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就曾组织学生观看电视教学片《狼牙山五壮士》,播放歌曲《英雄赞歌》等,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总之,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很多,有待于我们继续探讨。实践证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会大大提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各种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