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夏竦在历史上是什么人真的是一个奸臣吗


  最近热播的《清平乐》让很多人认识到了不少北宋时期宋仁宗朝的大臣们,除了大家非常熟悉的比如晏殊、范仲淹、欧阳修等等这些人物之外,还有吕夷简、夏竦等等。而剧中的夏竦可以算是一个"奸臣"了,不过这毕竟是影视剧的演绎,与真实的历史也不能说就是完全相同的,那么在真实的历史上,夏竦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呢?夏竦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真的和剧中一样是一个奸臣吗?真实的夏竦有没有和宫中女子通奸?我们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夏竦是个怎样的人
  与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一样,夏竦自幼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他4岁开始读书,在少年时期就以文采出众而远近闻名。《宋史》中称他"资性明敏,好学,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外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从这段描述就可以看出,夏竦也称得上是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夏竦19岁那一年,他的父亲夏承皓在同契丹人作战的时候牺牲了,夏竦就这样成了一位烈士遗孤。朝廷为了表示抚恤,任命夏竦担任丹阳县主簿之职,相当于现在的县委秘书。
  夏竦才学出众,自然不满足于在小小的县主簿位置上苦熬资历。20岁刚出头,他就通过应试朝廷的贤良方正科而被擢升为光禄寺丞、通判台州,其职务相当于现在的常务副市长。由于政绩和能力都非常出众,夏竦成为了朝廷的重点培养干部。在此后十多年时间里,夏竦的职务稳步上升,到了宋仁宗在位时期,他已成为了朝廷的中枢大臣,历仕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户部尚书等要职。
  夏竦重视人才,除了在韩琦落难之际为他出头外。他还提拔过范仲淹、宋庠、宋祁等多位仁宗朝的重臣。他为官数十载,政绩颇丰,从一个地方小吏升至宰辅之臣,主要还是凭借其出色的个人能力。然而,夏竦在个人品行方面的瑕疵也很多,除了一生风流,喜欢到处沾花惹草外,利用职务之便谋私利这种事情也没有少干。总体而言,夏竦为人比较滑头却并不狡诈,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坚持原则,但离传统义正言辞的士大夫形象还相差甚远。
  皇祐三年(1051年),夏竦病逝,终年67岁。朝廷追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赐谥"文正"(古代文官最高等级的谥号)。不过有大臣提出:"世谓竦奸邪,而谥为正,不可。"于是改谥号为"文庄"。
  2.夏竦的主要成就
  政治
  真宗天禧年间出知黄州、知邓州,又徙襄州,遇大饥,劝令大姓出粟,得二万斛,救活贫者四十余万人;宋仁宗天圣年间知寿州,又徙安州,再知洪州,勒令巫觋(男巫)一千九百余家还农,毁其淫祠;仁宗景祐年间知青州,任青州时,支持守城的卒子,修建青州南阳桥,被大多数科学家认定为中国最早出现的虹桥。
  军事
  仁宗康定年间兼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知永兴军(今陕西省西安一带),主持对西夏战事。治军尤严,敢诛杀,对疾病死丧者,则抚循甚至。
  文学
  夏竦以文学起家,为文章典雅藻丽,自经史、百家、阴阳、律历、至佛老之书,无不通晓。
  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为国史编修官,后与王旦等同修《起居注》,参与编写王钦若的千卷本《册府元龟》。
  夏竦好学勤读,即使在军政事务繁忙时,也手不释卷,在就寝时还用手指在身上比划研究古文奇字。庆历四年(1044年),夏竦编著了古文字的字汇《古文四声韵》一书,按韵编排,是当代研究战国文字的重要参考资料。宋神宗时宰相王珪在《夏文庄公竦神道碑》中写道:"祥符中,郡国多献古鼎、钟、盘、敦之器,而其上多科斗文字",人多不识,"公乃学为古文奇字,至偃卧以指画侵肤,其勤若此。"
  3.有关夏竦的轶事典故
  知遇二宋
  夏竦知安州时,宋庠、宋祁兄弟正值青春年少,夏竦看出他们有才华。一天,夏竦命他们作落花诗。宋庠作一联:"汉皋佩冷临江失,金谷楼危到地香。"宋祁作一联:"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半面妆。"夏竦说:"咏落花而不言落,大宋(宋庠)君须作状元及第,又风骨秀重,异日作宰相;小宋(宋祁)君非所及,然亦须登严近(近臣)。"后来都被他说中了。到后来,夏竦在河阳听说宋庠、宋祁兄弟同举进士,特写一纸贺信:"所喜者,昔年安陆已识光"。
  提拔仲淹
  夏竦知人善任,能任用人才。范仲淹不得志时,夏竦见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在夏竦任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时,保荐范仲淹任副使,使范仲淹与韩琦成为他的左右手。范仲淹给夏竦写了封《谢夏太尉启》,启中说:"深惟山野之材,曷副英豪之荐。"
网站目录投稿:海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