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摄影像录音机械试卷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2分,15道题,共30分)
  1. 衡量摄像机质量的三个重要指标是: 信噪比  、灵敏度  、分辨力 。
  2. 电视画面可以更为准确、细致、全面地再现或表现人物的:  神态  、情绪  、动作 以及色彩的变化 。
  3. 电视画面构图的实体元素包括被摄主体、 陪体  、前景  、后景 、  背景  。
  4. 电视画面构图的基础元素包括  光线  、色彩 、影调 、线条 。
  5. 拍摄年轻妇女儿童时,一般采用    顺光    光线。
  6. 拍摄老年人时,一般采用  逆光    光线。
  7. 镜头内部的处理,也就是  构图因素    的处理。
  8. 镜头内部的处理的目的是 完成局部    的叙述功能。
  9. 电视画面的时间有三层涵义:即一个电视画面  实际占有    的时间;这个电视画面 所叙述表现    的时间;观众在观看时  主观心理感觉    的时间。
  10. 数码相机的基本原理特征是:数码相机采用CCD电子耦合器或CMOS作为影像载体,把  图像    转换成电信号,再将模拟信号转换成  图像    ,并将影像压缩后,存储在相机存储器或存储卡上。
  11. 从拍摄角度看,  全景镜头    统领一组镜头中的中景、近景和特写的照明方式、色彩关系、机位设定、表演安排等等,因此,不管    全景镜头    在本场戏中的先后次序如何,一般总是先行拍摄。
  12. 白昼的自然光实际上分为3种不同类型:直射的阳光、  散射的天空光    和环境反射光。
  13. 衡量光源特性标志的色温,只与光源的  显色性     相联系,而与光源的温度无关 。
  14. 在拍摄过程中,如果拍摄现场的照度发生变化或拍摄现场转移,都必须重新调整  白平衡    。
  15. 拍摄时,变焦镜头的光圈大小必须根据外界 光线的强弱    来作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摄像器件有适当的曝光量。
  二、判断题(每题1分,10道题,共10分)
  1.  人耳能听到的声音范围,大约在20赫到20000赫(约10个倍频程)这一频率范围。 (对)
  2.  声音在大部分的液体或固体物 质 中, 传 播的速度要比气体物 质 快。 (对)
  3.  白色物体因为呈现白色,所以白色物体也是彩色物体。 (错)
  4.  摄影常用电池按外型可分纽扣电池、圆柱形电池、方形电池。 (对)
  5.  镜头的焦距值等于或略大于底片对角线长度的镜头是标准镜头。 (对)
  6.  对于彩色电视画面而言,影调层次的变化体现为色明度和饱和度的变化。 (对)
  7.  近距离拍摄时,画面的空间环境小,被拍摄的主体影像大,景别小。 (对)
  8.  短焦距拍摄时,视场角大,画面的空间范围大,景别也 (对)
  9.  电视画面构图规律中,平衡、对比、对称、比例、宾主、参差等是总体把握规律。 (错)
  10. 电视画面构图规律中,多样统一、变化和谐、讲究节奏是具体运用的法则。 (对)
  三、 名词解释(每题4分,5道题,共20分)
  1.  声障效应: 当声波在传播中遇到物体时,就会像光线一样被反射回来。其反射量取决于该声波的频率与反射物体的 大小,这一现象称为"声障效应"。高频声音的反射量要比低频声音的反射量多。某些频率的低频声音能绕过障碍继续前进。
  2.  自动包围曝光: 当相机开启自动包围曝光功能后,每次完全按下快门释放按钮后,相机将拍摄三张照片,其中一张采用当前的曝光值,其他两张分别加、减的补偿值曝光。通过自动包围曝光可以在复杂光线环境下确保取得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
  3.  轴线: 轴线就是被摄对象视线方向、运动方向和两对象之间关系线所形成的一条假定线。轴线可分为关系轴线和运动轴线(或方向轴线)
  4.  戏剧光效: 戏剧光效是一种用光方法,也是一种用光观念。这种用光方法强调人物形象的塑造,环境气氛的渲染,注重用光揭示人物的内心情绪以及用光来抒发作者的情感,是运用光线手段,实现特定的戏剧、绘画造型意图的用光方法。
  5.  运动摄像: 摄像机在连续拍摄过程中,不断地改变其位置以及拍摄方向、角度或焦距而完成一个镜头的拍摄方式叫做运动拍摄。通过运动拍摄所获得的画面称为运动画面。
  四、 简述题(每题20分,2道题,共40分)
  1. 简述影视录音的基本技巧
  (1) 话筒离发声源越近会使得录出的声音质量越好,有助于消除回音,减少噪音,同时也会使录出的声音更清晰。
  (2) 选择没有噪音的环境很关键,因为噪音造成的影响无法被消除。
  (3) 如果是室内拍摄收音,四周平坦的墙面会使回音效果强烈,想要尽可能的减少回音,可以对墙面房间进行布置,使用较多很深的凹槽,在墙壁表面增加杂物,或者使用布缦和厚实的沙发布垫。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减少回音。
  (4) 在布景很少的采访类拍摄中,可以使用厚实的隔音棉布放在镜头外看不到的空间,只要位置恰当也能有效的降低回音。
  (5) 如果面对全景机位,同期录音话筒不能离发声源保持一个较近的距离,可以先拍一条视频,之后关闭摄影机,把话筒放到距离发声源足够近的地方再让演员表演一次,后期把前一条视频和后一条音频加在一起。但这种方法只能使用在对音频和口型不需要那么准确的全景片段中。
  2. 人工光运用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人工光的布光有以下几项要求:
  一、明确
  在室内用人工光拍摄时,事先必须明确光线处理的目的和要求。这要求一般包括如下的内容:第一,要明确造型基调是什么,即你要拍摄的画面是高调还是低调,是中间调还是中间调偏亮或偏暗。只有明确了作品的造型基调,才能选择合适的灯种在准确的方位上进行照明,控制它们的照明效果。第二,要明确用光进行阶调造型的要求,即你用平调效果还是明暗阶调对比的效果。阶调不同所用灯种和照明方向也不同。
  二、真实感
  通过布光达到真实的照明效果。摄影画面是以二维的平面中表现出有三维感受的立体空间。通过布光,使形象具有真实的立体空间感,使人的视觉对它有真实的感受。这就要求布光中要较好地处理被摄体中各种明暗关系,使所有被摄体的立体空间关系得到比较真实的表现。另外,布光中应注意摹拟自然光的照明效果。例如,在太阳光下景物只有一个影子,在散射光照明下几乎没有影子。
  三、布光要有重点,分清主次
  摄影师在布光时应将重点放在被摄主体上,因为主体是画面中的视觉中心,主体是体现作品思想的主要方面。但并不是说别的被摄体不重要,对别的被摄体也要进行恰如其分的照明,即这一照明处理不要影响对主体的表现,不要喧宾夺主,从而在画面中形成和谐统一的照明效果。
网站目录投稿: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