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用清代名医黄元御的姜苓五味细辛汤治疗三


  黄氏曰:"咳嗽者,肺胃之病也。胃土右转,肺金顺下,雾气降洒,津液流通,是以无痰,呼吸安静,上下无阻,是以不嗽,胃土上送,肺无降路,雾气堙塞,故疲涎淫生,呼吸使碍,则咳嗽发作。其多作于秋冬者,风寒外闭,里气愈郁故也"。
  "而胃之所以不降,全缘阳明之阳虚。太阴以已土而生湿,阳明从庚金而化燥,燥敌其湿,则胃降而脾升,湿夺其燥,则脾陷而胃逆。以燥为阳而湿为阴,阳性运而阴性滞,理自然也"。
  "(内经.咳论》日: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咳嗽。是咳嗽之证,因于胃逆而肺寒,故仲景治咳,必用干姜、细辛"。
  "其燥热为嗽者,金燥而火炎也。手阳明以燥金主令,燥气旺则手太阴化气于庚金而不化气于湿土,一当胃逆胆升,刑以相火,则壅嗽生焉。然上虽燥热,而下则依旧湿寒也。盖肺胃顺降,则相火蛰藏而下温,肺胃逆升,则相火浮动而上热,上热则下寒,以其火升而不降也。缘足太阴之湿盛,则辛金从令而化湿,是生湿嗽,手阳明之燥盛,则戊土从令而化燥,是生燥咳。燥则上热,湿则下寒。究之湿为本而燥为标,寒为原而热为委。悟先圣咳嗽之义,自得之矣"。
  (按:黄元御认为,只有他悟出了先圣咳嗽之义。"咳嗽之证,因于胃逆而肺寒,仲景治咳,必用干姜、细辛"。黄元御"悟先圣咳嗽之义",创制了治疗咳嗽的姜苓五味细辛汤)。
  姜苓五味细辛汤:茯苓三钱,甘草二钱,干姜三钱,半夏三钱,细辛三钱,五味壹钱(研未)
  病案举例
  这是笔者-一个海口学生庄孟霖的病案。患者,女,61岁,广东揭西人,现住广东佛山南海,由女儿陪同前来求治,患者称,最难受的是心紧,眼睛流泪,畏寒,咳嗽,一咳即喘。年轻时生孩子因感冒咳嗽,用西药止咳,30多年了,一直靠服用西药止咳,看过中医无数次,均无疗效。已对中医感到失望。西医检查诊断患肺气肿、心脏肥大。
  开始被西医检测报告所迷惑,肺气肿,心紧,不舒服开下黄氏下气汤,处方:茯苓10g,甘草7g,法半夏10g,北杏仁10g,北五味4g,橘皮10g,浙贝母7g,白芍药7g,干姜10g。
  服用2剂无明显疗效,患者只是感觉恶寒症状减轻,咳嗽照旧,原方加细辛15g,患者症状显示有眼睛流泪,细辛主治收眼泪。细辛为对症之药。
  改处方:茯苓10g,甘草7g,法半夏10g,北杏仁10g,北五味4g,橘皮浙贝白芍干姜细辛15g2剂。1剂服后,患者咳嗽减轻大半,服第二剂后,不再咳嗽。患者30多年的旧疾,2剂而愈。
  按:为什么加细辛即生奇效?仲景《金匮要略》防己黄芪汤,告诉大家,气冲者,加桂枝3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黄元御总结:"风木冲逆,则用桂枝,寒水冲逆,则用细辛"。该患者30多年的咳嗽,缘于生产时感受风寒,"下有陈寒者"?加了细辛,奇迹出现了。临床证明:岐伯之论,仲景之法,不可易也。也证明了黄元御是真正悟出了《伤寒论》的真谛。
  这里细辛用量15g,有人会说这是违反用药规定。笔者这位学生要患者分成几个处方捡的,细辛15g 药店绝对不予捡。国医大师朱良春在其《朱良春用药经验集》日:"关于细辛的用量,历来多有限定,如张璐说:细辛,辛之极者,用不过5分。顾松园说:以其性最燥烈,不过五分而止。《本草别论》说:多用则气闷塞不通者死。"朱老认为"不可拘泥于前人旧说,头痛、腹痛、咳嗽、牙痛、口腔溃疡、肾炎,-般用细辛3~6g,类风湿性关节炎、肥大性脊柱炎,则可用10~20g,以上均为汤剂用量。为求稳当计,亦可先煎0.5小时。若研末吞服,则需特别慎重,以小剂量为宜"。朱老的临床用药经验,大家应该牢牢记住。细辛临床用量应该辨证用之,该轻则轻,该重则重。30多年的肺寒,这位同学细辛用15g非常正确,因此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网站目录投稿:思双